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说新官上任必须要烧三把火?曹参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

谁说新官上任必须要烧三把火?曹参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53 更新时间:2024/2/12 18:34:01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名字叫曹参,可能很多小伙伴不太熟悉这个人,感觉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吧!想必“汉初三杰”的名字大家都已经是如雷贯耳了,毕竟张良萧何韩信他们三个可是名副其实的汉初开国功臣,在汉朝建国之初,刘邦就曾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奖他们,而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曹参来头也是不小,他跟这些人一样,也为汉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肯定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索一番,那么对曹参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接下来小编就具体讲讲曹参到底做了哪些事,又为什么说他新官上任没有烧上三把火呢?

曹参图剧照

1.开国之初:帮助刘邦功劳大,忙前忙后定天下。

说起曹参这个人,虽然他的知名度没有“汉初三杰”那么大,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他对西汉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他的口碑可是相当好的:“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引自众臣评价)在秦朝末年的时候,他就与萧何刘邦二人相互相识,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很不错,他与后来当上皇帝的刘邦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老乡、老战友。

在刘邦当初起兵反秦的时候,曹参二话没说就辅佐刘邦,所以说曹参与萧何是刘邦最坚实的盟友,也是灭秦的核心人物。不仅如此,曹参在楚汉相争的时候,还用自己的军队拖出了项羽大部分的士兵,为刘邦击败项羽创造了绝佳的机会。我们都知道韩信用兵如神,但是,在韩信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曹参毫无保留的支持,这一点在后人眼里也是如此:“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节选自班固评价)由此可见,曹参完全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汉朝开国第一功臣。

曹参画像

我们可以发现,曹参的贡献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但是却没有得到与之相互匹配的知名度,这就很不符合常规了,有人可能会好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在上面讲到的一系列事情中,曹参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辅助工作,比如说反秦是大势所趋,而他只是顺应潮流罢了;帮助刘邦击败项羽时,他起的主要作用是助攻;再看帮助韩信这件事情,就更是在幕后工作了!

因此,曹参所做这些事情的功劳,只能是内部人心知肚明,而作为百姓和其他的看客角度来说,则是一知半解的,一般人也只是能看到刘邦和韩信表面上所向披靡而已,整件事情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则是毫不知情,所以,曹参不出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工作性质不同,他的曝光率不够,这样解释下来就能够说得通了。

曹参图

2.武可安邦,文可定国,浅析曹参的治国之道。

曹参跟着刘邦戎马一生,不仅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战功无数,而且在国家相对安定下来之后,他还自己琢磨出了一条有效的治国方略。我们都知道在刘邦称帝之后,就开始大加封赏,在这些被他封赏的人中,不仅包括了众多的有功之臣,还有他自己的儿子,其中长子刘肥就是被封赏的对象之一,刘邦把他分配到了齐国,而且还让曹参去做刘肥的宰相,他的功绩也被司马迁颇加赞赏,并被记录下来:“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节选自司马迁评价)在齐国当了宰相的曹参,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是贯彻黄老之学的无为政策,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采取了不扰民的政策,任由农民自由发展,这一政策有利于帮助他迅速收揽人心,同时齐国的农民也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节选自班固评价)

黄老之说

刘邦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知道曹参在封地的这些做法很得老百姓的喜欢,所以他也在自己朝堂之上奉行黄老之学,从这上面的内容来看,小编得出了一个结论:刘邦对于曹参的信任,绝非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当时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刘邦就敢放手让曹参去担任齐国的相国,这份信任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而且足以看出刘邦对曹参的政治才华非常欣赏;此外,他还把整个齐国作为曹参的政治试验基地,进一步展开推广工作,足以见得刘邦对曹参的放权力度之大,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齐国并非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封地,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险要,再加上其经济又相当富饶,这就赋予了齐国领土更宝贵的内容,而曹参能得到刘邦的如此信任,可见他的实力着实不是一般人所能比较的。

曹参碑

3.为何新官上任不烧火?曹参自有一套理论。

相信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会知道,萧何是汉朝的第一人相国,而主人公曹参就是第二位了,但是他接任相国之位以后,就什么也没有做,老百姓的日子依然是平淡如水,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后人对此做出了自己的看法:“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引自荀勖评价)这在当时还引起了许多人的猜疑:曹相国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还由这件事又衍生了一个成语——萧规曹随。

主题公园

小编当时也感到很疑惑:不管是从战功方面来说,还是从资历方面来看,曹参的能力都不比萧何逊色,就连政治方面的无为而治也都曾被刘邦效仿,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却处处被萧何盖过风头,现在终于被他等到了机会,为何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政治能力呢?

后来才发现,曹参本人实际上已经对功名利禄这种东西看得非常淡了,他所向往的东西也不过就是社会的安稳和人民的幸福罢了,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必在乎是谁制定的法规呢?这就是他新官上任没有“三把火”的原因,而他这种精神也得到了王安石的肯定:“束发山河百战功,白头富贵亦成空。华堂不着新歌舞,却要区区一老翁。”(引自王安石评价)也许这大概就是对曹参淡然的情怀,以及他那豁达心境的最好概括了吧!

汉主题公园

总结:

纵观曹参的生平事迹,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开国功臣就居高自傲,更不会因为自己的功劳没有被众人所知就感到气馁,而是选择了继续为国家的发展默默效劳,再论他关于治国治民方面的做法,则更是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往往能够在收获民心的同时,使政策的益处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曹参碑

曹参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贤明的丞相,他那刚正不阿的品质和以百姓的利益为基础的治国思想,都得到了朝野上下和普通人民的赞颂,尽管曹参个人的名声并没有被广泛流传于世人的耳中,但是他对于国家政治的功绩确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策》《韩非子》《孙子兵法》是“厚黑学”?这次你真的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韩非子》也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多有辨难之作,体现了韩非的雄辩与才华。但这些故事同样是体现了政治主张,韩非主张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所以这部书也多有政治权谋之术。《孙子》则又名《孙武兵法》《孙子兵法》等,是我国杰出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其中

  • 花费数万条人命,汉武帝攻下了两个大省,如今发现真英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听说在中国的西部,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不禁喜出望外。于是他调兵遣将,从两个方向出名。向西,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向南,打通通往身毒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汉武帝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大宛,地处乌兹别克费尔干纳盆地。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马,故命使者带着二十万两黄金,以及一匹由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

  • 为何太子很危险?汉武帝、李世民不敢说的原因,被残暴的石虎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石虎简介资料,后赵皇帝石虎有多残忍,石虎有多少老婆

    我们读历史,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太子往往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早早被立下的太子。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刘荣、刘疆、孙和、李建成、李承乾、李瑛。历史上“早夭”的太子可不仅这几位,尤其是乱世,甚至有些太子做到皇位,还被他人拉下来——太子真的很危险的。太子的危险来自哪里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皇帝,这也是主要危险,

  • 历史趣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不西征 因为那边是蛮夷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前247年,13岁即王位;前238年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后开始独揽大政;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秦朝,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统一货币、度量衡;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典章法制;对外北击匈奴,

  • 如姬:“窃符救赵”的核心人物,将秦灭六国推后了二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许多人只记住了信陵君,却很少有人谈及“窃符救赵”这起事件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魏王的宠妃如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虽为一介女流,却甘愿放弃荣华富贵,冒着生命危险,不计后果地将虎符从魏王身边偷了出来,交给了信陵君。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一心想为父报仇历史上,关于如姬的具体身

  • 吕雉被项羽囚禁三年 那么她还会保留清白之身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被项羽囚禁三年深陷男人堆,究竟是否还保留着天才之身?汉高祖刘邦作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白手起家做了皇帝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他的性格中既有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大度与用人有方的一面,也有小人物的贪财好色的一面。刘邦的好色可谓人尽皆知,有原配吕雉,还有同居女友曹氏

  • 他一句“在德不在鼎”征服楚庄王中原问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聪明智慧治理国家,以会打仗能打仗称霸天下,在楚国蒸蒸日上的鼎盛时期,楚庄王志得意满,更是野心勃勃斗志冲天。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伐陆浑之戎,轻轻松松就打了个大胜仗,为了向天下各国显摆,得胜之后的楚庄王并没有急着马上回宫,而是浩浩荡荡又向北跑了几百里到了洛阳,

  • 世人都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与蔺相如下场令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身躯晃动,尖锐的荆刺,将他的背脊划出一道道血线。渐渐地,血线变成了淋漓的鲜血,顺着背上密密的刀疤流了下来。路上的行人纷纷侧目,无不悚然动容![var1]蔺相如听到风声,连忙赶去迎接。廉颇一见到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卿!”蔺相如赶紧搀住:“将军,快快请起!”廉颇并不起来:“你抽我吧!”蔺相

  • 历史上的另一个三国,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是想到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分天下,三个国家都自称正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则是保留了大量衣冠南渡的士人,俨然一个中华正统,为后世五胡乱华的汉文化留存开辟了最初的道路。这个三国时代只是古代文人所认可的三国,毕竟三个都是汉文化,都认可汉朝的正统。但

  •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后,六国的国王都去哪里了?真是心不狠地位不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临死前告诉嬴政的秘密,秦始皇嬴政简介资料,新版嬴政最强出装30000暴击

    [var1][var1][var1]四,灭楚国,公园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攻楚国,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大败楚军,杀死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五,灭燕。公园前227年,荆轲刺秦王行动最终失败,秦王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