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东汉到隋唐,鲜卑族的崛起与没落

从东汉到隋唐,鲜卑族的崛起与没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4/1/25 7:36:11

然而,广漠的草原一向都掩盖不住草原王者的野心,旧时期的枭雄落幕新时期的英雄在这一方广袤的舞台上再度登场,各族交战生死存亡,鲜卑便是继匈奴之后崛起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

东汉之后,鲜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建立了十多个鲜卑政权,后期鲜卑族虽然衰败了,但隋朝和唐朝多少与他们又一些渊源。

毫不夸张地说,鲜卑族的沉沦史是东汉到隋唐时期历史的沉沦史,他们见证了一个个兴盛时代的开,与一个个巅峰王朝的衰落。那么,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因何衰败的呢?

一、鲜卑族的起源与发展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上崛起的另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关于它的起源在史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1.鲜卑的起源

鲜卑族起源于东胡族这种说法最为广泛,《后汉书》、《三国志》等均有相关的记载,比如“鲜卑,东胡别种”。东胡与匈奴是同一时期的民族,后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守于乌桓山和鲜卑山,由此得名“鲜卑”。

另外三种说法分别为东夷说、山戎说与逃亡北方的汉人,其中《国语·晋语》中有记载:“鲜卑,东夷国……”一些现代的学者通过考古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客观的证据。

山戎说的来源则存在于《史记集解》:“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一些被发现的陵墓随葬品等,也让许多人猜测他们于山戎有一些牵扯。

在《史记索隐》中则提到了逃亡汉人说:“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意思就是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其中一些生活在鲜卑山的人便“以山为号”,建立了鲜卑族。

纵览我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他们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战斗力强擅长骑射弓箭,能够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族群之中有一个强大的人出现时,那么这个民族便会统一而壮大。

无论鲜卑是源于东胡、东夷还是山戎、汉人,最早期的时候皆是匈奴的“奴仆”,直至东汉建立匈奴被击败,他们才算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成立了自己的国度,先有慕容燕氏、有拓跋部。

2.东汉时期的发展

强大的匈奴没落后,鲜卑首领偏何于公元49年归附东汉,并在几年后被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等地,一步步拜托了匈奴的控制与奴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在东汉的打压下势弱,而鲜卑则靠着东汉的帮扶一步步强大,甚至还联合乌桓、丁零和西域各国大败匈奴。公元156年鲜卑族迎来了一位枭雄,迎来了一场大统一。

檀石槐是鲜卑的“大人”,他曾统一匈奴各部并将种族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落,每一个部落设立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自己则有着直辖权。

檀石槐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统一鲜卑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改革,使得鲜卑“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

巅峰时期的鲜卑族可以和东汉对峙,势力不输当年的匈奴,但第一次大统一仅仅持续了不到30年,公元181年檀石槐死,鲜卑民族分裂为三个集团:步度根集团、东部大人和轲比能集团。

曹魏时期,鲜卑族一边与曹操曹丕交好,一边又图谋南下侵吞土地。在一场战争中,最强大的部落轲比能被杀,鲜卑族再度陷入 “部落离散,互相征伐”的阶段。

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鲜卑进入独立发展时期,并在最后形成了两个大集团,其一就是慕容鲜卑集团,其二就是拓跋鲜卑集团,这两个集团在后期引领鲜卑进入一个高峰。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巅峰

两晋时期,晋朝对周边鲜卑各部采取安抚政策,甚至还把他们纳入汉人的官僚体系中,只是鲜卑族依然不断发动战争,甚至趁中原大战时期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1.两晋时期的慕容家族

西晋和东晋时期,鲜卑慕容部落频频有大动作,起初和中原王朝保持较好的关系,但在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国力衰弱后,鲜卑慕容部落便开始大举南下,参与中原王朝的斗争。

从公元337年到公元420年,鲜卑部落在原东晋区域建立近十个政权,而慕容鲜卑一部就占据了其中的3个,它们分别是后燕、西燕、南燕。

纵览我国历史,游牧民族虽然战斗力强大,但他们却不擅长“马下治国”,结果后燕、西燕、南燕在短短十几年之内,不是内部发生动乱,就是被其它政权吞并了。

两晋时期迎来短暂的辉煌后,鲜卑部落下一个高峰期则是在鲜卑拓跋部的领导下铸就的,此时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一件事,他便是北魏孝文帝与他的改革。

2.北魏时期的拓跋家族

慕容家族与曹魏、东西晋对峙时期,拓跋部落则采取了相反的战略,它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和好政策,从而发展势头迅猛,最终得以在乱世中建立北方的北魏皇朝。

北魏建立后依然征伐不断,甚至于慕容鲜卑部落发生过冲突,但相比于慕容鲜卑一味征伐,拓跋鲜卑则不断学习汉人的文化,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孝文帝拓跋宏就是其中之一。

孝文帝登基后对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进行了逐步改革,比如政治上招纳汉族参加统治集团,为何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把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汉人与鲜卑部落得以和谐共处。

民生经济方面,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等利民政策,比如:“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赋税“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这个征收的比例相对合理,种种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拓跋鲜卑与汉民族的大融合,文化方面甚至改用“汉姓”。

不过,自从孝文帝之后北魏统治者的民族政策逐渐偏离了“汉化”这一大方向,征伐的过程中开始实行民族歧视和残酷镇压等,民族与阶级矛盾不断被计划,农民起义年年爆发,最终拓跋部开始没落,另一个鲜卑群体宇文崛起。

3.周齐时期的宇文家族

据悉,宇文家族是鲜卑与匈奴的混血,在于慕容家族战斗时被击败后部众散落各地,直至慕容、拓跋先后衰败后才渐渐地崛起,宇文泰控制了分裂后西魏(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朝堂。

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觉受西魏恭帝禅而登基,改国号为北周。北周初期战乱不断,但宇文邕登基后国内迎来了一段繁荣期,他对内经济改革、对外扩张土地,综合国力逐渐强大。

多年后,北周发兵攻灭了北齐,至此以鲜卑族作为文化主体的国度。陈朝覆灭,隋文帝发动政变取代北周,随着隋朝的建立属于鲜卑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三、隋唐时期的没落

总的来说,鲜卑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不团结”和“易分裂”是他们最大的缺点,自从八王之乱后鲜卑一直都是中原王朝舞台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但他们却一次次分裂、合体,然后分裂……

中间经历了无数个循环,即使有着辉煌时期也是短暂的,无论对国家还是民族而言都是灾难。鲜卑部落乱化时期,中原大地人口的枯竭、饥荒遍地,不仅汉民族不断减少,甚至鲜卑族的人口也在不断减少。

鲜卑政权彻底被消灭后这一局面才改变,杨坚建立的强大的政权使得中原大地再一次迎来大统一,各大民族又得到了一次交流与融合的契机。

鲜卑族此时并没有覆灭,一部分人融入了中原民族,还有一部分鲜卑血脉在去了青海、甘肃一带,并且建立了一个名为“吐谷浑”的政权,于公元663年被吐蕃吞并。

当然,鲜卑族随着吐谷浑的覆灭而消失,但鲜卑血脉却没有消失,建立隋朝的隋文帝家族与建立唐朝的李渊家族,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鲜卑血统。

比如,隋文帝鲜卑人之独孤氏为妻,李世民的祖父也曾娶独孤氏为妻,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更是“纯血”鲜卑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也是鲜卑血统。

对于此事大文豪朱熹曾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甚至有人说“一到六世纪的鲜卑人是汉民族的祖先”, 这便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汉书》、《晋书》、《后汉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59年村民炸山,发现朱元璋世孙朱以海墓,证明清朝篡改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在中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清两朝就是最受历史爱好者追捧的时期,首先时间与现代隔得不远,可参考的文献比较齐全,再有就是明清两朝的历史具有很大的争议。至于清朝自然不用多说,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世界巨变的见证者。至于明朝吸引人的点那就是在于明朝的黑暗统

  • 「唐王来十堰」(二)中宗李显流放房陵,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王李显简介,唐朝庐陵王李显的封地在哪里,李显死后谁继位

    中宗李显、韦后、子女及亲近人员数百人,离开长安,晓行夜宿,辗转月余,来到房州边境,只见深山无边,树木森森,林间羊肠小道曲折,异常难行。韦后身怀六甲,步履艰难,沿途颠沛,动了胎气,刚上尧子垭,就生一千金。山中无准备,中宗脱下衣服把她包起来,故起名“裹儿”,封为安乐公主。意为平平安安,欢欢乐乐。李显到房

  • 【送门票】特展来袭丨地宫宝藏 大唐气象~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联袂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感知文化力量 走进身边场馆唐代金银器成批发现的遗迹,最重要的有三处,被称为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一是1970年陕西西安城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二是1987年发掘的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遗物中的金银器,三是1982年发现于江苏镇江丁卯桥窖藏的金银器。这三批窖藏各有千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品级最

  • 郑和曾七下西洋,为何我国最后还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郑和曾在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两朝七下西洋,要早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其船队规模也远非后来的麦哲伦、哥伦布可比。那么我国为何又会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呢?首先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陆权国家,对于海洋并不重视。虽然自古以来我国的海岸线就十分漫长,也拥有很多优良的海港,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此大都闲置不用

  • 张献忠到底有多残暴?这几位欧洲传教士,在书中记录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献忠十大残忍事件,张献忠,成都双流张献忠

    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爱好者圈子中,明末时期的历史,一直都是各方历史爱好者的心头好,有喜爱明朝者,也有厌恶者,他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明粉和明黑了。而在了解明末历史的过程中,天启和崇祯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各路农民起义军,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存在,因为他们是明末诸多势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并且

  • 司马懿为曹魏立下大功,却因一个决定遗祸后世,加速了隋炀帝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与曹魏对峙,司马懿如何清除曹魏老臣,司马懿和曹魏的关系图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命运几乎一样的短命王朝:秦朝和隋朝。这两个王朝都是结束了数百年分裂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是“二世而亡”为后来者做嫁衣的王朝。秦朝首创一统思想,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最高的政治理想——一统天下。隋朝诞生了科举制,被后世沿用一千多年。相比于秦朝由官宦乱政导致的农民起义,隋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 戚继光偷娶3个小妾,生了5个儿子,妻子提刀拼命,戚继光跪地大哭:别休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戚继光的三个妻子,戚继光后期的照片,戚继光娶了几个老婆

    这一次,可真把王氏气到了,她毅然写下一封休书,把戚继光给修掉了。女人休男人,这可是天下奇闻,别说戚继光的面子挂不住,王氏更是难以做人。可她态度坚决,戚继光几番跪求,都无济于事。这也难怪,扪心自问,一个富家女,进,可一人守城池;退,可陪你安清贫。如此贤妻,怎能辜负?当年,王氏乃南溪王将军的千金,13岁

  • 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三位皇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李隆基简介唐朝共几代皇帝,唐明宗李隆基有多少个儿子,百家讲坛唐玄宗李隆基

    图为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三位皇孙李瑛5子:李俨(新平王)—李伸(平原王)—李倩—李俅(庆王)—李备李亨14子: 李豫(唐代宗)—李系(越王)—李倓(唐承天帝)—李佖(西平王)—李仅(彭王)—李僩(兖王)—李佺(绛王)—李侹(泾王)—李荣(郓王)—李僙(襄王)—李倕(杞王)—李佋(恭懿太子)

  • 明朝太监权力有多广?除镇守、监军坐"总监",还是皇帝职业经理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明代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的宦官机构,集中设置在京城之内。但在京城之外,也有不少常驻或临时派出的宦官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少数特殊地区的守备太监 明代在南京、天寿山、风阳、湖广承天府等少数具

  • 李世民写下一首“夸夸诗”,开头5个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最霸气的十首诗,称赞李世民功绩的诗句,李世民写的诗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影视剧照大唐诗坛群星璀璨,会写诗的人真不少。然而要说到会写诗的帝王,则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榜上有名。《全唐诗》的开篇之作,就是李世民的《帝京篇》组诗十首。“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可谓气势恢宏,10字写尽了大唐长安的雄伟。《经破薛举战地》里,“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抒发志向节操,慨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