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9年村民炸山,发现朱元璋世孙朱以海墓,证明清朝篡改历史

1959年村民炸山,发现朱元璋世孙朱以海墓,证明清朝篡改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4/1/19 22:55:40

所以在中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清两朝就是最受历史爱好者追捧的时期,首先时间与现代隔得不远,可参考的文献比较齐全,再有就是明清两朝的历史具有很大的争议。

至于清朝自然不用多说,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世界巨变的见证者。

至于明朝吸引人的点那就是在于明朝的黑暗统治上了,明朝的统治在清朝的历史记录中的黑暗是十分残暴的,

可是1959年村民炸山,发现朱元璋世孙朱以海墓,证明清朝篡改历史

,那么清朝到底是篡改了什么历史呢?真正的明朝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王朝,之后就是满人的清朝了,明朝始建于1368年,国灭于1644年,统治时间276年。明朝的建国者是朱元璋,这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

朱元璋的一生用陈胜的那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来形容是最契合不过的,因为朱元璋的出身就是

一个普通的平民

,后来响应了农民起义,从此南征北战最后建立了明朝,成为了明朝的始皇帝。

大家都知道在明朝之前的朝代是元朝,这是一个由蒙古族人忽必烈建立的王朝,元朝也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

。但是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还是按照他们的习惯野蛮的统治着国家,这个在蒙古族可能是适用的,但是在中原却是行不通的。

朱元璋

元朝甚至还有人分四等的等级制度,那就是

蒙古族第一,汉人最下

。这个和印度的姓氏制度有一点的相似,所以这种极度压迫的政治引来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于是

郭子仪等人揭竿而起试图推翻元朝的统治。

当时已经25岁的朱元璋在沿街乞讨的时候遇到了郭子仪的起义队伍于是加入其中,最后成功的推翻了元朝成立了明朝。按理来说朱元璋是一个吃过生活疾苦的人,那么在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的时候应该能够体恤民情才对,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为了防止那些曾经跟着自己反抗元朝的功臣反水来攻打自己,所以

下令将这些功臣全都处死了

。而且当时朱元璋对于

官员的腐败治理也是力度极大

,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可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还是要数

“文字狱”

。这个文字狱没有什么明确的罪证标准,凭借的都是当时的统治者的意思,统治者认为有罪那就是有罪,就要受罚。

郭子仪

所以当时的官员上朝就像是上刑场一样,早上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来到朝堂随时都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直到晚上能够平安回家才算是长舒一口气。

所以史书上一直都说明朝是

一个黑暗至极的国家,

不仅是“文字狱”还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等行政机构的建立也是非常残忍的,当时的“锦衣卫”内部还设有一个职位叫做

“诏狱”。

他们的刑罚手段简直令人闻风丧胆,剥皮削骨在这里稀松平常,所以

很多人对于明朝的评价都是很差的。

就连高晓松也说过

“明朝是三无王朝”

,也就是说明朝无明君、无名将、无文豪。这对一个统治了几百年的王朝来说是一种非常轻蔑的评价,也是非常一针见血的评价,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明清那些事儿

在明朝统治了两百多年的时候,远方的又一少数民族发动了政变,那就是

满族人

,他们就像当初朱元璋反抗元朝一样,带着自己的军队打入了明朝的皇宫,并且成功的占领了明朝的皇位,成为了新一任的统治政权,

建立了清朝。

如果说历史上认为明朝的统治时黑暗的话,那么在清朝的历史记载上明朝的统治就是黑暗至极的,因为在清朝看来自己之所以反抗明朝就是因为明朝的统治太过黑暗,百姓民不聊生所以自己只好挺身而出建立新的政权。

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每一个王朝都会认为上一个王朝是一个残暴的政权,但是事实上清政府在评价明朝的时候使用了很多的添油加醋的手法,就比如说朱元璋世孙朱以海的死亡一事,在清政府的记载中是因为郑成功叛国所以杀害了朱以海,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在1959年的时候,一个采矿小组在炸山采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后来经过考古队的考察得知这正是朱元璋的孙子朱以海的墓葬,可是疑问也由此产生了,这里是福建怎么会有朱以海的墓葬呢?朱以海按理来说不是应该在山东地区吗?

史书记载朱以海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檀的后人,朱檀被封为鲁王,所以他的后人应该好好的呆在山东,后来经过对史书的考察得知,在当初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

朱以海知道了明朝大势已去,于是就逃命离开了山东

南下路上在途径福建金门的时候遇到了郑成功,可是没想到郑成功背叛了明朝,后来又因为与朱以海不和于是就将朱以海杀害,所以说

朱以海的墓葬也就出现在了金门。

可是转念一想要是郑成功真的叛国那么朱以海在郑成功眼中就是前朝王室,是一大威胁,所以杀了朱以海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费周章的为他修建这么一座墓葬呢?

后来考古队对朱以海墓葬进行挖掘的时候终于找出了真相,那就是在朱以海的墓葬中竖着一块墓志铭,在墓志铭上清清楚楚的记载了朱以海的死因。当时朱以海确实是逃命至此,也的确与郑成功在金门相遇,但是后面的事情却是编造而为。

朱以海真正的死因是

自己的哮喘病发作不治而亡的

,而且当初郑成功对朱以海也是盛情款待,并不像清朝历史记录的那样残忍杀害了朱以海。这从后来郑成功为朱以海修建墓葬就能看出,郑成功对朱以海还是非常优待的,叛国一事真假与否还是有待商榷的。

就单单从这一件事来看清朝对于明朝的历史记载就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所以很难保证清朝对于明朝其他历史记录的真实性,而且当年清朝对于明朝史的编写可是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可是明朝总共也就276年的统治时间,到底有什么值得用一百年来考证的事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王来十堰」(二)中宗李显流放房陵,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王李显简介,唐朝庐陵王李显的封地在哪里,李显死后谁继位

    中宗李显、韦后、子女及亲近人员数百人,离开长安,晓行夜宿,辗转月余,来到房州边境,只见深山无边,树木森森,林间羊肠小道曲折,异常难行。韦后身怀六甲,步履艰难,沿途颠沛,动了胎气,刚上尧子垭,就生一千金。山中无准备,中宗脱下衣服把她包起来,故起名“裹儿”,封为安乐公主。意为平平安安,欢欢乐乐。李显到房

  • 【送门票】特展来袭丨地宫宝藏 大唐气象~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联袂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感知文化力量 走进身边场馆唐代金银器成批发现的遗迹,最重要的有三处,被称为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一是1970年陕西西安城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二是1987年发掘的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遗物中的金银器,三是1982年发现于江苏镇江丁卯桥窖藏的金银器。这三批窖藏各有千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品级最

  • 郑和曾七下西洋,为何我国最后还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郑和曾在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两朝七下西洋,要早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其船队规模也远非后来的麦哲伦、哥伦布可比。那么我国为何又会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呢?首先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陆权国家,对于海洋并不重视。虽然自古以来我国的海岸线就十分漫长,也拥有很多优良的海港,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此大都闲置不用

  • 张献忠到底有多残暴?这几位欧洲传教士,在书中记录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献忠十大残忍事件,张献忠,成都双流张献忠

    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爱好者圈子中,明末时期的历史,一直都是各方历史爱好者的心头好,有喜爱明朝者,也有厌恶者,他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明粉和明黑了。而在了解明末历史的过程中,天启和崇祯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各路农民起义军,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存在,因为他们是明末诸多势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并且

  • 司马懿为曹魏立下大功,却因一个决定遗祸后世,加速了隋炀帝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与曹魏对峙,司马懿如何清除曹魏老臣,司马懿和曹魏的关系图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命运几乎一样的短命王朝:秦朝和隋朝。这两个王朝都是结束了数百年分裂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是“二世而亡”为后来者做嫁衣的王朝。秦朝首创一统思想,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最高的政治理想——一统天下。隋朝诞生了科举制,被后世沿用一千多年。相比于秦朝由官宦乱政导致的农民起义,隋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 戚继光偷娶3个小妾,生了5个儿子,妻子提刀拼命,戚继光跪地大哭:别休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戚继光的三个妻子,戚继光后期的照片,戚继光娶了几个老婆

    这一次,可真把王氏气到了,她毅然写下一封休书,把戚继光给修掉了。女人休男人,这可是天下奇闻,别说戚继光的面子挂不住,王氏更是难以做人。可她态度坚决,戚继光几番跪求,都无济于事。这也难怪,扪心自问,一个富家女,进,可一人守城池;退,可陪你安清贫。如此贤妻,怎能辜负?当年,王氏乃南溪王将军的千金,13岁

  • 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三位皇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李隆基简介唐朝共几代皇帝,唐明宗李隆基有多少个儿子,百家讲坛唐玄宗李隆基

    图为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三位皇孙李瑛5子:李俨(新平王)—李伸(平原王)—李倩—李俅(庆王)—李备李亨14子: 李豫(唐代宗)—李系(越王)—李倓(唐承天帝)—李佖(西平王)—李仅(彭王)—李僩(兖王)—李佺(绛王)—李侹(泾王)—李荣(郓王)—李僙(襄王)—李倕(杞王)—李佋(恭懿太子)

  • 明朝太监权力有多广?除镇守、监军坐"总监",还是皇帝职业经理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明代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的宦官机构,集中设置在京城之内。但在京城之外,也有不少常驻或临时派出的宦官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少数特殊地区的守备太监 明代在南京、天寿山、风阳、湖广承天府等少数具

  • 李世民写下一首“夸夸诗”,开头5个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最霸气的十首诗,称赞李世民功绩的诗句,李世民写的诗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影视剧照大唐诗坛群星璀璨,会写诗的人真不少。然而要说到会写诗的帝王,则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榜上有名。《全唐诗》的开篇之作,就是李世民的《帝京篇》组诗十首。“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可谓气势恢宏,10字写尽了大唐长安的雄伟。《经破薛举战地》里,“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抒发志向节操,慨然有

  • 明朝皇上想让一个正七品的官入宫,怎么办?不得不割去这块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几品以上的官员才要上朝,明朝七品小官图片大全,明朝大太监的待遇

    太监的组成,除了下层贫苦人家,不少还是有一定学问的孔孟子弟。太监里的那些有学问的人是如何进宫呢?永乐皇帝朱棣在他执政末期,下令凡天下学官考绩不称者,许净身入宫训女官太监。时有十余人,王振在其中,官至司礼监太监,后籍没,其宅改为京卫武学(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三也记载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