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变得越来越昏庸?他的昏庸到了何种程度?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变得越来越昏庸?他的昏庸到了何种程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4/1/20 6:18:10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出现过近百个封建王朝,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朝代那必然有大唐王朝,而唐朝时期的辉煌和繁荣也是举世瞩目的,直至今天也被人们赞颂,在当时的辉煌盛世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是出现无疑是成为最为耀眼和璀璨的一笔。

别看他以武力的手段夺取皇位,可实际的表现也让这个人生污点不被人忽略,只不过人们只看到了李世民光鲜亮丽的一面,孰不知他在晚年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昏庸,那他究竟昏庸到了什么程度呢?他又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皇帝宝座

说起李世民的登基之路可谓是非常坎坷,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皇位继承人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兄长李建成,虽然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功劳最大的皇子,但是李建成确实嫡长子的身份让他有了继承皇位的优势,这也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继承制度,唐高祖李渊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是李世民作为这唐朝重要的奠基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应得的皇位让出去,这换做是谁心里也不好受,所以兄弟二人在私底下也是争斗的不可开交,李渊也没有及时阻止或者是调和矛盾,甚至还偏袒长子李建成,这让李世民越发的愤怒。

于是在后来听闻李建成要在宴会上除掉自己时,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果断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去往宴会的必经之路上设埋伏,最后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直接命丧当场。

紧接着,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以李建成造反之名告知李渊,同时也变相逼迫他让位,李渊一看自己已经不再掌握话语权,大势已去就没必要继续占着皇位了,没过几天就宣布退位诏书,立李世民为新皇。

当然,李世民也是很出色的皇帝,继位之后整顿吏治,制定发展民生的政策,还任用贤才,比如宰相魏征,愿意听从一些臣子的建议,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欣欣向荣,出现了第一个盛世,即“贞观之治”,可以说这时的唐太宗肯定是一代明君,也是合格的皇帝。

但是大家只了解到这些,孰不知在他年老之后性情大变,变得越来越昏庸,对唐朝的治理也是大不如前,那这前后反差这么大是因为什么呢?

性格缺点——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

首先唐太宗在晚年的时候治国理政大不如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自身的缺点导致的,就比如他刚愎自用,不喜听从别人意见,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可能很多人会说唐太宗不是很重用魏征吗?什么事总想听听他的建议,在前期确实是如此,只可惜唐太宗也就听信那么几个人的建议,其他人的想法他轻易不会采纳,而且在魏征去世之后他还毁了他的墓碑,可见唐太宗心中还是不满曾经魏征三番五次顶撞他的事情。

再就是他好大喜功,可能是因为唐朝的发展越来越好,又有贞观之治加持,唐朝呈现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这让唐太宗有些飘飘然了,于是便开始自我的享受,毕竟他辛苦了一辈子了,想要享享福的心理倒也是能理解,只不过他的做法并不可取,反而会造成唐朝一步步深陷险境。

就比如他多次主动向高句丽发动战争,除了想要稳定边境之外,还是想要彰显唐朝的实力和他的治理有方,再就是大兴土木,唐太宗晚年要求重修玉华宫等宫殿,想要给自己居住的地方进行装潢,认为这样才配得上他身为皇帝的身份。

而在宫殿修建好之后,他又开始广纳妃子,有时候甚至一次性筛选近千名美女,只要听说谁家有好看的女子就将其收入后宫,就比如后来的女皇武则天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的后宫,她进宫的原因也是因为李世民的贪恋美色,而无论是哪件事都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唐朝就算是处于盛世阶段也经不起这么大的消耗,所以在他统治后期百姓过的并不好。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做了一件遭人诟病的事情,那就是他要求史官篡改历史,原因就是玄武门之变对他的帝王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他不想后人以此为借口指责他,于是全面介入此事的编撰。

要知道自古以来史官的记载是不允许任何人改动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行,这是留作史料供后人研究学习的,不容篡改,可是唐太宗以强硬的手段愣是要求史官按照他的想法来写,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以及唐太宗个人的生平事迹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晚年身体衰弱——身体和精神上的懈怠

除了唐太宗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他身体状况不好,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健康肯定是大不如前,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专心致志的治理国家。

就比如乾隆皇帝晚年的时候也是不太愿意管理太多的事情,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不再插手,甚至置之不理,唐太宗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倒也是人之常情,年龄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唐太宗一改从前体恤民情的做法,不仅变得也可以多疑,还杀了很多无辜的臣子,例如开国功臣李君羡,因为“武代周兴”预言就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其中就有一条原因是他的小名叫“五娘子”,五与武同音,被唐太宗厌恶,最后惨遭杀害,实在是可惜,从中也让我们看出了唐太宗的昏庸。

还有就是晚年的唐太宗痴迷炼丹,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年轻的时候还不相信这些,可是越老越迷信,可能是感觉年老体弱,身体状况百出,不得不寻求迷信的方法来延长寿命,而这样做不但劳民伤财,还致使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以至于在五十岁出头就因病去世了。

结语

总的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很有建树,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数,他的个人性格和作风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可要是从整体来看,他还是一代明君,至于他的昏庸的一些表现只能说各有各的看法,功过相伴,自有评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绩溪现存明朝两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研究(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溆浦水利学家,绩溪遗址,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分布图

    方静 第1269期 论文摘要:绩溪古十五都明朝大型水利工程大塘、麻果堨,是两处历史内涵丰 富的文化遗产,更是一千多年来至今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这二处古代水利工程的的修建、管理和利用,以及所形成的民间水利文化,既体现了徽州人的劳动智慧,又与徽州社会的宗祠文化和诚信风俗息息相关。 关键词:

  • 江南考古志|从中原到江南:解密南宋六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江南考古志”栏目本期聚焦宋六陵。“历代帝王陵墓,或多或少都有损毁,但彻底毁坏如宋六陵者,则不多见。”本文从中原与江南不同的堪舆风水观念揭秘宋六陵的布局营建。从南宋皇陵的变迁,可见南宋的政治文化在江南长期而复杂的发展中,又逐渐演变并形成新的有别于北宋的范式。 宋徽宗一.宋六陵

  • 李白最肉麻情诗大火,成00后表白神句,网友:都是文化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这首诗就是李白的《清平调词》,这首诗歌本来是因为见到杨贵妃的美貌,李白写出来赞美杨贵妃的,这句诗歌是这样的:“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是他对杨贵妃美貌的极力赞美,不管是天上的云儿还是地上的草儿再好看都只能为你装扮,简直美艳不可方物。意思也就是天上的云儿都

  • 除了一个国号没变,朱元璋的明跟朱棣的明有多大区别,你一无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朱棣墓

    反倒是将人民的身份固化,不许变更身份,而且明朝有贱籍制度,所谓革命性进步谈不上。明明就是武则天难度第一,朱元璋还有刘邦做伴,武则天一个女人直接明抢李家的天下。朱元璋的本意就是帝位在朱标一系传承,除非绝嗣。朱棣上位违反了朱元璋的本意,也不是正常上位而是造反。就凭造反这一条就够打朱元璋脸了,嘉靖上位是按

  • 同样与唐高宗有染,为何武则天除去了外甥女,却放过了亲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有没有被唐高宗宠幸,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正史武则天真的有男妾吗

    因为贺兰氏是武则天的外甥女,将来嫁个王公贵族不成问题,可是贺兰氏明白她的母亲贺兰夫人是被武则天杀掉的,而能帮她报仇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武则天的第二任丈夫皇帝李治。可是贺兰氏算计错了,武则天已经掌握了朝政,李治已经是空有皇帝名号的傀儡。但是李治虽然没有了实权,也没有妃嫔,但对美女的追求上,他一点都

  • 陈友谅如果没有被箭射死,有希望再与朱元璋一较高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友谅为何斗不过朱元璋,朱元璋陈友谅之妻吻戏,朱元璋陈友谅老婆视频

    答案是是很难,因为陈友谅实在比朱元璋的差距不是一点点,陈友谅能跟陈友谅对峙三年,倚仗的也是兵马之多,但是没有了兵马数量上的优势陈友谅会遭到朱元璋的碾压,为什么会这么说有原因的。首先是性格上的差距,陈友谅的性格是狠辣无情,自以为是,器量狭小,野心勃勃!从陈友谅杀徐寿辉可以看出陈友谅的狠辣无情,从称帝也

  • 金国给宋朝带来靖康之耻,南宋是如何报复的?700万金人只剩10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此诗出自宋徽宗之手,作于靖康之变后的冬季。曾经的帝王如今沦为他人的奴隶,身居破屋,远离家乡,倍受凌辱,却又无可奈何。这是北宋的屈辱,更是整个宋朝的屈辱。重内轻外的政策,不堪一击的军队,使得文人志士虽有心恢复河山,却始终未能如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而不强的国家,却也完成了对金国的复仇。这究竟是如何做

  • 唐朝最神秘的诗人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 其中一首压倒全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最有名的十大诗人,唐朝豪放才女鱼玄机,唐朝妖姬

    他就是初唐大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历史对张若虚的描写是十分模糊的,因为他一共就留下了两首诗,而他的人生经历几乎无人可知。但就是这么一位低调的诗人,却留下了一首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一洗六朝诗风,横绝千古!”的传世之作,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虽然很长,但

  • 说宋朝之宋理宗-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撤军,贾似道无功受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忽必烈和蒙哥之争,忽必烈传奇蒙哥死后伊娜改嫁,宋朝历史上的宋理宗

    蒙古军渡过黄河后,经过一番苦战于九月初三日率军来到长江北岸,宋军凭借熟习水军的优势发起进攻,但宋军仍抵抗不了蒙古大军,蒙古大将董文炳以轻舟渡江过长江。忽必烈下令蒙古军拿下鄂州城,由于宋军有一大部分的兵力都布置在长江上游应对四川的战事,鄂州城的防务非常吃紧,但蒙古军也没办法轻易拿下鄂州。宋理宗听到鄂州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唐代诗人张祜经典诗词7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祜的古诗,张祜诗词代表作,诗人张祜最著名的诗

    1、《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2、《宫词·故国三千里》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3、《玉树后庭花》轻车何草草,独唱后庭花。玉座谁为主,徒悲张丽华。4、《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