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最神秘的诗人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 其中一首压倒全唐

唐朝最神秘的诗人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 其中一首压倒全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13 更新时间:2024/1/29 8:41:21

他就是初唐大诗人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历史对张若虚的描写是十分模糊的,因为他一共就留下了两首诗,而他的人生经历几乎无人可知。

但就是这么一位低调的诗人,却留下了一首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一洗六朝诗风,横绝千古!”的传世之作,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虽然很长,但是课本上是要求背诵的。

《春江花月夜》

下面让我们重温这首传世之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闻一多曾这么评价《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其中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跟《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意思极其相似。

有人怀疑李白是抄袭,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今天的月亮跟古时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今天的人却早已不是古时的人,明月长在,人生苦短,这是千古同慨的事,处于同一时代的两个人(李白略晚于张若虚,张是647-730,李是701-762,看年代,两人有共同的生活年代),有同样的感慨,是完全可能的。

就如李白诗中说的那样:“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也如张若虚说得一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虽然李白存在借鉴的嫌疑,但是论成就,李白可谓是更胜一筹,他以酒解愁,而张若虚只有感慨。

李白的一生虽然十分坎坷,但是他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中始终装着美好的东西。他希望明月常在,只有这样世间才会更加美好。也正因为他如此崇高的情怀,让他成为了唐朝乃至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更多文章

  • 说宋朝之宋理宗-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撤军,贾似道无功受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忽必烈和蒙哥之争,忽必烈传奇蒙哥死后伊娜改嫁,宋朝历史上的宋理宗

    蒙古军渡过黄河后,经过一番苦战于九月初三日率军来到长江北岸,宋军凭借熟习水军的优势发起进攻,但宋军仍抵抗不了蒙古大军,蒙古大将董文炳以轻舟渡江过长江。忽必烈下令蒙古军拿下鄂州城,由于宋军有一大部分的兵力都布置在长江上游应对四川的战事,鄂州城的防务非常吃紧,但蒙古军也没办法轻易拿下鄂州。宋理宗听到鄂州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唐代诗人张祜经典诗词7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祜的古诗,张祜诗词代表作,诗人张祜最著名的诗

    1、《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2、《宫词·故国三千里》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3、《玉树后庭花》轻车何草草,独唱后庭花。玉座谁为主,徒悲张丽华。4、《送

  • 经历了金人的“赐金浴”,北宋皇后纷纷选择自尽,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后自尽,宋灭金后如何对待金妃,怡嫔遭高贵妃羞辱自尽

    作为一个皇后,似乎都给人一种衣冠楚楚、风光无限的印象。如果有想法,她们或许可以像吕雉和慈禧一样控制王朝的最高权力。但是女王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近500位皇帝。如果一个皇帝配一个皇后,历史上皇后的数量不会少于这个数字。如果太平年代,人民安居乐业,女王自然可以无限风光;但如果恰

  • 李世民驾崩前,交给程咬金一个秘密任务,保得大唐2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他做上皇帝后便一直担心自己的子孙重蹈“玄武门之变”的覆辙,上演手足残杀的戏码。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对大唐的将来异常担忧,为此还交给了自己的心腹程咬金,一项秘密任务,才得以保住了江山。那么究竟程咬金完成了什么任务,才让悲剧没有重演呢?李世民的心腹程咬金历史上的程咬金叫程知节,济州东阿人,是唐朝开国名将

  • 澶渊之盟后,辽国为何再也不进攻北宋,不是不想而是被北宋拖垮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与辽国的澶渊之盟,北宋西夏辽国地图,辽和北宋的澶渊之盟的利弊

    我们先看一下澶渊之盟的大致内容,其实看之前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条约有利于辽国,因为辽国当时处于优势。第一双方为兄弟之国,按双方皇帝年纪大小论兄弟,这个还是非常平等的;第二双方都撤兵,恢复到战前的边界,这一点也还可以,没什么问题;第三双方之后开放边境,进行平等贸易,这个也没什么问题;最后就是宋朝每年给辽

  • 李世民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一代才女,惊才绝艳,李渊一生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简介,经典传奇李渊李世民,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是怎样关系

    以至于李世民的名气不仅盖过了李渊,也掩盖了一些其他的厉害角色。作为打下李唐江山,开创一朝盛世的帝王李世民,他的父母也是十分优秀的人杰。尤其是李世民的母亲,李渊的发妻窦氏,惊才绝艳,才华横溢,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才培养了像李世民、李建成、平阳昭公主这样能力突出的人物,也辅佐李渊成为一代豪杰。可惜的是,窦

  • 测字故事:崇祯景山自尽与闯王军师宋献策测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献策后人,古人测字实例,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

    1644年3月19日崇祯在景山的歪脖树上吊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为了保护西安的安全,闯王主动发动战争攻,打山西作为自己的保护屏障。从西安出发的时候,闯王只有6万军队。但是为了虚张声势,给明军一个震慑力,就宣称刘宗敏带着五十万前锋(实际是两万

  •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盛世唐朝无人能接,宋朝才对出下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双江长子李贺简介,李贺死因,鬼才李贺十首诗

    在这个空前绝后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唐代三李中的李贺。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了整个盛唐,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句。 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钱易说,李白是天才绝,白居易是人才绝,李贺是鬼才绝。李贺被人称之为诗鬼,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李贺身材消瘦,一字眉,手指很长。其二

  •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朝的人不是袁崇焕,孙传庭,而是杨嗣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杨嗣昌杨嗣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杨嗣昌是一个优缺点都特别明显的人,优点是足智多谋,极具战略眼光,非常有能力,缺点呢:心胸狭隘,急于求成。但是,如果其能跟着一任明君,用好他的优点,他的缺陷就会慢慢缩小,但是崇祯帝是寻常之主,导致他的缺点无限被放大。说其心胸狭窄,排除异己大多数是两件事,看到孙传庭很

  • 王维二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的偶像张九龄回来了,还当上了宰相。飘了这么久的王维,觉得在偶像的带领下,自己肯定能做出点成绩,又有了做官的小心思,他给张九龄写信,希求汲引。公元735年三月,张九龄举荐王维当上了右拾遗,相当于唐代的纪检干部,官职不大,但有了升迁的机会,总算进入了大唐的中枢权力系统。接到任命,王维兴奋地写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