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边疆之地,无山川之险,齐国凭什么称霸800年之久?

周朝边疆之地,无山川之险,齐国凭什么称霸800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592 更新时间:2024/1/22 15:05:47

姜太公封地,开国明君

武王伐纣之后,周武王姬发已经无力再对殷商诸部继续征讨,在殷商京畿之地留下了殷六师防止商人叛变,并在旧都周边分封了卫国等三个诸侯国钳制纣王的儿子武庚。在确定基本稳定以后,姬发就班师回朝,回关中老家继续种地去了。

除了分封了这三个兄弟,策划这场战争的大军师姜子牙也不能亏待了。其实姜子牙并不是像《封神演义》里说的那样,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小老头。他其实是今天山西吕梁一代的大势力头领(可能是吕国贵族,也可能就是国君),有着相当的实力,在周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加入了周朝的阵营,共谋大业。

但姜子牙的势力太大了,又紧靠周人的核心区域,还是外姓人(姜姓、吕氏,炎帝之后,羌人势力),能保证这一代的忠诚,但下一代就难说了,难保不会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发生。于是,姬发这几个兄弟凑在一堆商量了下,确定了“尊王攘夷”的基本分封策略。同姓诸侯国占据中原富庶之地,拱卫王室,外姓诸侯国远派边疆,开疆拓土。

于是,姜子牙就被分封到了最东边,泰山丘陵周围的东夷之地。虽然对于当时的周人来说这是东边的边疆之地,但这片领土还是相当富庶的。只是被东夷诸部占领,和中原王朝的商王朝常常不对付,经常发生战争而已。

东夷诸地,拓展空间大

姜子牙也知道姬发的心思,但还是乐呵地接受这一块“发展潜力巨大”的封地,带着自己的部众和部分吕国军队就来到了封地齐国的都城营丘(山东寿光,就是蔬菜大棚的那个寿光)。要知道这本来是东夷之一的莱夷的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于是莱夷人建立的莱国就前来争夺营丘。姜子牙何等雄才大略?哪怕这一点点的小战争,一边打一边谈,莱夷就回到东边继续打鱼晒网去了。

六年后,周武王病逝,托孤给了四弟周公旦和老五姬奭,但毕竟成王年幼,周公旦随时可以取而代之。本来被分封到卫国钳制商朝遗民的老三管叔鲜不乐意了,论资排辈,要取而代之也是自己这个三哥先来当这个周王啊,哪里能轮到你老四老五。于是就联合了同样监督商朝遗民的另外两个兄弟发动了“三监之乱”(也叫武庚之乱,但武庚更多是被挟反叛)。还打着商朝王子武庚的“反周复殷”的旗号,笼络了一些商朝遗民的势力和周公旦这边开战了。

但老四周公旦毕竟是用的周王朝的精锐之师周八师,兵力优势远远大于老三的这帮乌合之众。在进行了几年的拉锯战之后还是平定了“三监之乱”,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封。这时候的周朝军队已经打到了冀鲁豫边界附近,来都来了,那就把原本和商纣王已经打的元气大伤的东夷诸部又给收拾了一遍。

有了周朝主力部队的扫荡,东夷这边被平定了大半,齐国的姜子牙可是压力少了不少,顿时就乐开了花。由于齐国在这次平定三监之乱有功,周朝这边又派老五召康公前来给了姜子牙“尚方宝剑”说:

“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意思就是,齐国获得了征伐权,山东这片地盘你随便打,只要你能打下来的都是你的。于是乎,姜子牙励精图治,养兵蓄锐,终于在莱夷的封锁下,在东边的渤海之滨打开了一个出海口。可别小看了这个出海口,这个出海口为齐国日后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鱼盐之利,国富民强

姜太公在获得出海口和一定的海岸线之后,就确定了齐国立国的基本国策:“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也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商业,积极鼓励工商业发展。

齐国地处山东半岛,虽然有西边有山东丘陵的阻隔,但整体上还是比较平坦的地形,没有什么天险要塞。北侧的燕国、西边的卫国、西南的鲁国,全都是清一色的姬姓诸侯国。所以,齐国在最初除了对东边的莱夷用兵之外,是不能以军事立国的。否则军事实力国强,威胁到了周边的姬姓诸侯国,到头来天下共诛之,落得武庚一样的下场,倒霉的还是自己。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当年周文王就是把贩卖鱼和盐的胶鬲当作内应举荐给了纣王,在里应外合之下灭掉了商朝。盐在古代社会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资源,直到80年代以前,我国的盐还作为一种稀缺物资,凭票供应。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盐还一度被当成货币使用。

齐国有了东侧渤海的海岸线之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制盐业。当时拥有海岸线的国家并不多,燕国和齐国是其中两个比较大的国家,所以两个国家都是有着盐的开采权的。除了海盐,内陆各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的盐矿、盐池等。

但是自姜尚立国开始,就有政府参与进来了制盐售盐的行列了中来。由于最开始齐国东夷人居多,立国不稳,所以姜子牙并没有与民争利,垄断制盐的权力。但是后来随着齐国统治力量的强化,到了齐桓公时期,齐桓公听取管仲的意见,实行食盐官卖制度,将收购和售盐的权力收归国有。齐国首次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食盐官营制度,财政就得到了一大笔的收入。

而且在收购盐的权力收归国有之后,盐的质量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监管和改进。当时虽然有其他国家也在卖盐,但齐国的盐质量是最好的。“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十月始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齐国的盐粒又大又好,在各国都十分的畅销(这时候主要做菜方式还是煮,盐都是大颗粒的粗盐,并不需要做很细来进行炒菜),“粜之梁赵宋魏濮阳,彼尽馈食之也。”

逐渐的,齐国凭借自己质量高于同行的盐开始垄断了市场,甚至还可以对一些没有产盐地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齐国的“国际话语权”大大提高。(就相当今美国想要垄断石油一样,盐在古代社会就相当于今天的石油)

贸易战击败鲁国,不战而屈人之兵

除了鱼盐之利,齐国因为地处山东丘陵地区,特别适合桑蚕业的发展,并在桑蚕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纺织业(当时中国还没有棉花),丝织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业支柱。邻国的鲁国也有有一定的丝织业基础,并且国力也相当够看,是齐国称霸山东半岛的巨大阻碍。于是管仲就打起了和鲁国的贸易战,企图在经济上搞垮鲁国。

当时的鲁国盛产一种叫做“鲁缟”的绢布,质地细腻,颜色雪白,以薄闻名,所以很多国家的贵族王孙都十分喜欢用这种布来做衣服。管仲就让齐国的大臣们全都改穿鲁缟做的衣服,齐国的百姓一看朝廷大员都穿这种布,也都纷纷效仿,一时之间,鲁缟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即便如此,齐国政府还高价收购鲁缟。

这种风声有意无意地就被传播到了鲁国去,鲁国人一看织鲁缟这么挣钱,就把很多用来种粮食的地用来种植桑树。并且由于织布人手不够,大量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直接跑去织布,反正织布换成的钱也足够换粮食吃。反正当冤大头的是齐国人,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一年之后,齐桓公又下令让齐国人全都换成正常的衣服,不再穿鲁缟,也切断了和鲁国的经济往来,不再向进口鲁缟。这一下子鲁国人傻眼了,手头积压了大量的鲁缟卖不出去不说,大片的田地荒芜,改种的桑树还没长成,粮食都不够吃了。于鲁国经济崩溃,饥荒爆发,尸横遍野。鲁国不得已,只好向身边的齐国求助,臣服于齐国。

这次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解决了齐国身边最大的一个安全隐患,为齐国统一山东半岛扫除了障碍。虽然齐国直到最后还是出于道义没有灭掉鲁国,但鲁国已经是齐国不折不扣的附属国了(身为国中之国的鲁国最后被楚国灭掉)。

齐国坐拥鱼盐之利,击败了在山东半岛最大的敌人鲁国。又掌握了纺织业的垄断地位,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而百姓也从各种工商业活动之中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民强国富。

所谓“仓廪足而知礼仪”,齐国的文化产业也随之大力发展,学习风气十分浓厚,形成了以稷下学宫为中心的政府智库,为齐国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其他诸侯国的人才们也都慕名而来,齐国的实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结语:

经济实力是文化和军事实力强大的基础,经济强大了,就有足够的粮草和钱财招兵买马。虽然齐国没有山川之险要,但也凭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征服了周边诸国,成为了可以和秦国东西双雄并立,并称东西二帝的东方霸主。

更多文章

  • 商鞅与申不害同属法家,为何变法结果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的变法,中心在于“制度”,并将此制度作为国家行政和臣民行为的框架。其法全面而明确,直接告诉你做什么能得到奖赏,做什么会受到惩罚,这是秦国上下遵循的准则。即使贵如赢虔、太子也必须照此执行,罪同平民。[var1]而申不害变法更偏重于用“术”。所谓术,就是权谋权术,以君主为中心,告诉君王如何掌控局面,

  • 王翦打仗像是做生意,跟秦始皇讨价还价,只因自己太了解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翦与秦始皇关系,秦始皇看望病重的王翦,王翦的事迹

    秦始皇时的名将王翦,为秦王朝统一天下,扫平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秦王政的军事柱石。他虽出身陕西富平的贫寒之家,却勤学谦恭,文武兼备,刚柔并用,盈缩有序。在战争中长于知己知彼,善于捕捉战机,时机不到,则静如处女,时机已到,则形似脱兔。同时,又机智巧妙地处理了自己与秦始皇的关系,做到了才大主不疑,功

  • 晏婴如何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位齐国权臣?维护了齐景公的权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晏婴简介,东周列国春秋篇晏婴,晏婴的故事视频大全

    这是《史记》中关于晏婴的评价。[var1]晏婴提到晏婴,我们可能不熟悉,但是提到晏子,很多小伙伴就知道了。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在当时的男子中,算是个子比较矮的。有一次齐王派遣晏婴,出使楚国,楚王得知晏婴个子矮小,准备羞辱于他。楚王命令在城门的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婴从里面经过。晏婴带领齐国使团,来到

  • 周幽王,不作死就不会死,史上第一位被蛮夷干掉的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的周幽王,周幽王有什么贡献,周幽王有贡献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灭商,建立西周,经过周公辅政、成康之治后,从周懿王、周厉王到周宣王,西周逐渐走向衰落,国内政治腐败,井田制崩溃,私有土地不断发展,奴隶制度开始瓦解,外部西北地区犬戎等蛮夷部落不断入侵。前782年,西周的第十二任君主姬宫湦继位,史称周幽王,不过西周可没有复制商朝盘庚迁都的王

  • 他是深受秦惠文王器重的秦国大良造,为何最后却走上了抗秦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大良造是什么官职,秦国四大名将一览表,秦孝公时期秦国有哪些名将

    公元前338年,那位锐意改革的秦孝公去世,年仅十九岁的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因力主改革的秦孝公去世,被压制了十余载的守旧贵族如释重负,卷土重来。与此前攻击新法条例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次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主持改革的商鞅。而此前因为秦惠文王尚未登基之前曾触犯新法,商鞅处罚了秦惠文王的两

  • 同是殷商柱国之臣,为何黄飞虎被封武成王,闻仲却只是太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闻仲和黄飞虎哪个厉害,武成王黄飞虎之死,闻仲训斥纣王去追黄飞虎

    闻仲被纣王封为太师。太师是三公之首,宰相制度诞生前,太师也是百官之首,闻仲可谓位极人臣。然而,闻仲的职务虽高,但只有官职,却没有封爵。反观黄飞虎,他官拜殷商最高军事统帅,同时还被纣王封为武成王。所以,从柱国之臣的角度看,闻仲和黄飞虎地位平等,但如果综合职务和封爵,他的地位其实并不如黄飞虎,毕竟太师的

  • 套路的鼻祖,春秋战国张大忽悠的百万富翁之路,仅凭一舌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大忽悠,大忽悠成功案例全集,大忽悠买袜子视频完整版

    [var1] 没错!就是你了,张姓大忽悠。 话说,为了破坏齐楚之间的联盟,张仪主动请缨,帮助深受联盟威胁的秦国出使楚国。对于这样一个在国际上臭名昭著的使者张仪,当时楚国的国君楚怀王是很不待见他的。勉勉强强答应见他一面。不管张仪怎样地溜须拍马,楚怀王就是不为所动。好吧,时间差不多了,张仪对楚王的冷淡反

  • 周幽王真的“烽火戏诸侯”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烽火戏诸侯全部作品,周幽王简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被叫做总管

    周平王的老爹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恐怕现在耳熟能详。周幽王为了讨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骗了各路“大佬”前来施救,等到“大佬”们风风火火地带着自己的“虾兵蟹将”来了之后,看到的是一个欢快的褒姒和内心舒畅的周幽王。周幽王“正装照”如此这般闹腾几回,大家都不满意了。申侯(一个叫“申”的诸侯国君主)

  • 为何称献公订下的晋制成为了晋国分裂的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制的产生以及对晋国造成的诸多影响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成王之弟叔虞,是根正苗红的姬姓诸侯。当时周朝施行的是宗法分封制,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后按照血缘关系判定亲疏远近,然后将国内土地分配给宗族成员,以此来起到团结宗族成员、统治辖内人民,共同抵抗外辱的作用。周朝的宗法分封制持续了数百年,本身具有

  • 周武王分封土地时没预料到这样会让周越来越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回答提问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分封土地就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即分封制。根据相关记载夏代就有分封制,《史记》说:“孔甲(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一说是第十六任)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通叛)之。” 可见那时候就有了诸侯。商代诸侯,称号有侯和伯,周文王在商纣王时,就被称为西伯侯。西周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