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开始计划侵略并吞并周边国家,其中主要目标就是我们这个老师。有人提出“欲统中国,必据关中”的观点,由此可见的野心非常之大。也为抗日战争中,发动全面战争侵略我国埋下了伏笔。
从这一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占领我国关中地区的之强。关中地区位于如今陕西省的中部地区,然而回顾侵华的整段历史,都未能如愿以偿。在十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中,从未占领陕西的任何一寸土地。为何当初强大的日军没能对陕西发动进攻呢,这一点想必令很多人不解。
答案是日军不敢打,也没那个能耐。陕西省地理位置优越,东有黄河天堑易守难攻,又连接着中国的中原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内蒙古高原,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日军想要对陕西发动进攻,只有三种选择。
其一,日军需从北部沟壑纵横的内蒙古高原迂回入侵。那日军将丧失自身机动化装甲部队的作战优势,其次地形复杂加之人烟稀少,日军补给负担非常大。
其二,日军从河南进攻,一路打进陕西。但阻隔在两省之间的太行山,成为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如果选择强行通过太行山,那日军就要做好与占据地形优势并且擅长山地作战的中国军队交锋的准备。显然日军并不愿意再吃这个亏,此前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
其三,那就是强渡黄河,相比前两条,这条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黄河天堑人无法直接通过,大型的军舰又极易搁浅,日军如果走水路,那只能成为我军的活靶子。正因为优越的地理因素,日军在入侵陕西的这一问题上非常头疼。
日军不光受限于自然因素,陕西的抗日武装也令日军十分忌惮。陕西本土的守军,几乎都是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陕西的西部不仅有剽悍的“马家军”,附近还有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马家军人高马大,力极强,阎锡山也在这一带组建了一支“晋绥军”。
如果日军悍然入侵陕西,必然受到山西晋绥军的牵制,他们构筑了众多工事,日军想要突破防线绝非易事。同时,我党在陕西有众多的队伍,他们擅长游击作战,日军如果经过山川河流必然受到我军的打击遭受不小的损失。
也深知,中国太过庞大,一口气吞下是不切实际的。漫长的战线会给补给线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陕西并不在他们的侵略重点之中。日军的计划就是先将东北侵占,在东北发展自己的势力以战养战,扩充军队实力。以东三省为侵华基地,进一步图谋中国。
人的阴谋是恶毒的,他们为了逼迫国民政府投降,计划攻占都城南京,甚至不惜发动南京大屠企图毁灭中国的反抗意志。但日军的阴谋并没有得逞,换来的是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日军深陷战争泥潭。
妄图从东南亚获得资源的,严重损害了英家的利益,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日军只能将侵华的重心南移,中国北部的抗战压力有所减小,陕西省受到日军的威胁进一步降低。
玩火终将自焚,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又遇劲敌,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无力集结更多的军队应对美军的攻势。日军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随着太平洋战场的受挫,本土面临极大地威胁。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后勤保障愈加困难,由于兵员与补给的不足,日军力迅速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已经完全被中国军民的抗战浪潮所淹没,逐步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日军不得不放弃对陕西的侵略企图,转而应对眼下的困难。但日军也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本着我不好受你们也别想好受的原则,利用自己空军的优势,对陕西发动频繁的轰炸。
在抗日力量的带领下,陕西军民都能躲进防空洞躲避日军的轰炸,日军的轰炸没有给日军带来实质的成果。最终,侵略者被打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几年间没能进入陕西一步,这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我相信,没有一个侵略者能够战胜一个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