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登基之后都会为巩固皇位做一些改革,雍正帝也不例外,他一上台就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把当时与他争夺皇位的党派置于死地,永绝后患,二是把大将军年羹尧处死。
听到年羹尧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而且也在各种影视作品中被刷屏。
他给人的印象就是骁勇善战。
他驻扎西北,平定青海,镇压西藏,可以说戎马一生,因为有他,给雍正省了不少力。
但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在雍正刚登基之初就要把他处死呢?是归咎于雍正心狠手辣还是有什么隐情呢?
年羹尧-康熙之宠爱
年家本是官宦世家,因战争中受俘而编入包衣籍成为仆役,后年羹尧祖父考中进士,改变了籍贯。加之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受到雍正的宠爱,位份才又升到了汉军镶黄旗,荣列清代八旗之一。
年羹尧因为自小对科举和官场十分感兴趣,所以他考举人,又考中进士,可以看出来是相当卖力了,因为对于当时来说,这是通往官场的不二之路。
由此可以看出,年羹尧并不仅仅只会打仗,他竟然考中进士,要知道,进士可是当时文化的最高段位了,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
而且他年仅22岁时就入翰林院学习,这在当时也是不简单的。
康熙帝在世的时候,他对年羹尧推心置腹,曾对他说过:“朕再无疑尔之处,尔亦不必怀疑。”
可以看出康熙帝对年羹尧的宠信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卿卿我心——得雍正信任
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与年羹尧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但是为什么等到雍正继位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亲密呢?
其实年羹尧得到雍正的极度信任,不外乎有几个原因:
一是在雍正登基之前,年羹尧在西北有力钳制住了十四阿哥,让十四阿哥不敢轻举妄动。
二是控制了九阿哥以及家眷,即使当年“八爷党”的成员有谋反的异动,也无法轻易通信。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青海的叛乱。
青海之战中,罗卜藏丹津开始反清,刚登大位的雍正对西北形势不了解,本欲劝其归降,但是罗卜藏丹津不愿意再听附大清。
于是雍正封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总理一切事务。年羹尧跃跃欲试,事实证明他确实能够用兵如神。
有一次年羹尧在行军时,命令士兵每人携带一束干草和一块木板。有人不知何故,年羹尧解释明天自然得知。
第二天在行军途中,他们遇到了沼泽地,根本无法前行,一脚踏上就会陷入其中。
这时年羹尧下令先将干草扔入坑中,再在上面铺上木板,众人顺利通过,打的敌军措手不及。
原来他早就发现了土壤情况,这一预判可谓神哉。
这一战胜利,雍正大喜,不仅让年羹尧名扬立万,也让众人能够信服雍正的用人能力。
毕竟这一战也是雍正稳固政权的重要方式。
战后,雍正封他的妹妹为年妃,哥哥为广东巡抚,就连他已过八旬的父亲也加封为尚书的虚衔。
果真是皇帝一句话,举家升迁。
当时的雍正跟年羹尧有多亲密呢?
要知道当时雍正给年羹尧写密折时甚至都带着“宠溺”,常用“卿好吗?”“朕想念卿。”等词汇。
雍正还称年羹尧为他的“恩人”,说是绝对不会辜负他,若是辜负了卿,就是天地以来第一人,要与他成为“君臣的榜样”。
再譬如雍正还会记得给年羹尧送小礼物,并告诉他:“今有新进三种小规矩甚如意,寄赐与卿以为玩具,卿之感固一日不敢忘,而朕之怜实不能一时不念也。”
实在难以想象,雍正当时对年羹尧的偏爱达到了什么程度。
一朝失宠——非一日之过
偏爱是真的,翻脸也是真的。
俗话说翻脸比翻书还快,用在雍正身上再合适不过。
当年那些话还犹如在耳,转眼间雍正就对年羹尧下了狠手——将他处死。
雍正非要将年羹尧置于死地的原因是为何呢?
第一,莫过于年羹尧位高权重,他做过的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一级官员。
雍正曾经应允陕西下层及所有的下属都归年羹尧管理,说到底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而已,却手握重兵,他若想反,怕是雍正也奈何不了他,雍正怎么能对他不猜忌。
而且之前雍正对体制还不甚了解,自然可以听年羹尧的,但是当局势稳固,雍正又怎么能任由他有这么大的权利呢?
第二,年羹尧的越权,雍正安排的一些官员,年羹尧劝说其应当换掉,换成年羹尧的人,雍正本来也没有什么非议,但是年羹尧的大换班引来雍正的不悦。这就相当于他间接参与军机大事,逾越了他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时间一长,雍正不会任由他如此。
有人说,为什么当时年羹尧打了胜仗后不收回他的军权,这应该也是雍正无奈之举,毕竟雍正继位一直谜云重重,反对他的人要比拥护他的人多得多,所以他需要利用年羹尧来向世人证明他能做好一个好皇帝。
第三,雍正性格使然,雍正曾经提到过,年羹尧给他写信时落款只称职衔,从不称奴才,雍正视为大不敬。在雍正母亲寿辰之时,年羹尧没有任何祝贺之意。
而且当时在康熙还在世的时候,年羹尧就对雍正保证今日如何对待康熙,来日就将如何对待新君,此处代表雍正。在未来形势未可知的情况下,年羹尧说出这番话,这不是直接把雍正推到风口浪尖上吗?
虽然雍正的确想要皇位,但是这也就相当于雍正心里的小秘密被年羹尧掌握了,像是自己被别人禁锢于股掌之中。
或许是年羹尧知道了雍正的心思,所以在日常对话中,他有时竟然口无遮拦,雍正看来,有点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意思。
最终,年羹尧被雍正以92条罪名处死,或许不是罪名有多严重,只是找个理由结果他罢了。
年羹尧死后,雍正对于他的妻女的处理手段也是极为残忍。他的儿子被处死,族人和妻妾大多被流放,就连他的一个女儿也被退婚,受人耻笑。
不知在狱中的年羹尧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棋差一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