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王3次犯错,后续却打掉秦国20多年扩张成果,他真傻吗

长平之战赵王3次犯错,后续却打掉秦国20多年扩张成果,他真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56 更新时间:2024/1/6 14:25:50

战国首霸魏国早已沦为二流国家,齐国已被五国合纵打残,楚国地广,但是内部各自为战,空有广袤领土,却不是强盛的国家,赵国成了东方六国最后的希望。

秦赵之间,因为韩国的上党郡,双方交恶,由此爆发了这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决战。

[var1]

长平之战爆发

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分别为廉颇李牧白起王翦,秦赵两国各拥其二,由此双方的军事实力,只在伯仲之间。

赵孝成王接受建议,接受了上党郡的投降,这也成了他在长平之战中犯的第一个错误,如此一来,武安君白起的进攻,必定将在不远之后到来。

秦历来素有虎狼之军的恶名,赵国军队虽然也丝毫不弱,但依旧感到十分头痛。平原君赵胜提出,武安君白起无敌于天下,野战天下无敌,但是廉颇将军勇猛善战,虽然野战稍弱,但是防守是强项,定可以抵挡秦国的进攻。

[var1]

廉颇是当时的一员老将,临危受命,立马整顿军队赶赴战场。不久之后,秦国发起进攻,一路摧枯拉朽,秦国将领很快全面攻占了上党郡,上党的百姓逃到赵国境内。

长平地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廉颇就把军队驻扎在此接应上党的百姓。双方军队列阵对战,初期交手的两个月,廉颇深感秦国军队的强大,最终决定高筑墙、广积粮、不出战,以逸待劳,迎击疲惫的秦军。

秦军见状,发起过几次强攻,但最终都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双方渐渐变得对峙起来。

[var1]

如果按照这个事态继续发展,那么,秦国将在不久之后退兵,只可惜,赵孝成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直接改变了长平之战的命运,也断送了赵国的前途,这个错误就是他信了秦国的反间计。

长平之战结局

秦国派遣间谍,在赵国境内施加流言蜚语,那个时代信息本就不通畅,一时间,赵国上下人心惶惶,赵孝成王见状,虽然没有怀疑廉颇,但是依旧觉得,廉颇不出战是怯懦的表现。

廉颇本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基本原则,无视了赵王的命令,稳定战局,但坏就坏在城中的流言蜚语已经动摇了赵王对他的信任,更是开始筛选新的将领。

[var1]

此时,赵王也即将犯下第三个重大错误。秦国毕竟是当时的第一大国,国内实力部队军力,毕竟在赵国之上,为了避战保存实力,赵孝成王决定派遣使者求和。

秦国实力已经凌驾于其他六国之上,但是强悍的战力必然树敌于众,事实上,在这之前,东方各国已经有数次合纵攻秦,只不过每次都被秦国一一化解。

为了防止各国再次合纵,同时也给自己争取时间,以便扭转战场态势,于是,秦国利用这次机会,放出秦赵和解的风声,各国见状自然不会派兵救赵,于是,赵国的处境变得孤立起来。

[var1]

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军队屡战屡败还坚决不出心存不满,见状坚定了换将的想法,而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进入他的眼中。

其实,赵括并非历史上描述的那般无能,他熟读兵书,腹有诗书,这是大家都熟知不争的事实,而他在军事上也是比较有实力的。

公元前280年,赵括的父亲赵奢曾经兵临齐国城下,但是此时战局逐渐向着不利扭转,无可奈何之际,赵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var1]

按照赵括的想法,城内的虚实被打探清楚,并采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用最小的损失攻下城池。他们派遣士兵不断地往城中丢粮食,城中早已断粮多日,一时间民乱四起。

另一方面,赵军将城池团团围住,整个城池已经是瓮中之鳖。城内最终激起兵变,守城将士被斩杀,打开城门迎赵军入城。

由此可见,赵括还是有一定的带兵能力,但是坏就坏在赵括从来没有大兵团的指挥经验,如果出奇兵,赵括会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指挥官。

[var1]

当指挥大兵团作战时,沉浸于兵书的他,反而会让兵书捆住了手脚,而这一点,也在长平之战中体现得清清楚楚。

赵国临阵换将,秦国也偷偷把将领换成白起,与赵括相比,白起是兵丁起家,没有读过兵书的他,用兵天马行空,自然不会受到兵书的束缚。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十则围之,由此,赵括从来没有考虑过被围歼,不曾想,白起却开了等量围歼的先河。赵国主力45万大军全军覆没,一举沦为了二流国家,东方各国再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

[var1]

邯郸之战

事实上,赵括的指挥也是十分优秀,在军队已经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依旧打出了1比1的交换比,秦国在战场上的伤亡足足达到了30万人,不禁让秦国元气大伤。

而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率领众国联军,在邯郸城外大破秦军,一举抹平了长平之战带来的损失比,秦国主力受到重创,联军趁机反推,秦国20多年的扩张结果,也由此消亡。

所以说赵孝成王并不是真的傻,长平之战中的临阵换将只是无奈之举,长平之战时期气候本就极端,东方各国粮食纷纷减产,唯有秦国后勤保障充足,由此便注定了这场战争失败的结局,而换上赵括,更多的像是困兽犹斗的窘迫。

[var1]

大厦将倾,又岂是一个年轻人所能扶起的,只可惜这场战争,赵括背了黑锅,承担了千古的骂名,不以成败论英雄,赵括凭借一己之力努力挽救国家,单单这个壮举,就足以令人敬佩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纵欲过度后,大臣:一次性娶9个老婆就能治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地位身份的人,古代的皇帝有汉武帝、汉文帝以及汉高帝、汉成帝,相信提起这些人的时候有些人对汉成帝的印象并不是那么的深刻,也可说他的知名度一直不是很高。但当说起赵飞燕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浮想联翩......说起汉成帝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人,因为他一直秉承着一种风流倜傥的风格纵

  • 韩青天断案:孝心也可以救命,只要你孝顺,可以有罪变无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青天审案,刘宝瑞韩青天经典单口,韩青天完整版视频

    那人却一副无所谓的说:“不冤枉,我一点也不觉得冤枉,我本来就不想活了,怎么样都是一样的。”[var1]韩复榘听出,他说的是气话,这里面,或许另有隐情,便问:“你为何不想活了?”那人答:“我刚刚中学毕业,家里很穷,读书的时候,家里借了很多钱,毕业之后,本来想去找一份好工作的,可惜没有出路,现在一直赋闲

  • 汉武帝足智多谋,但做他的女人全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真是太悲催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说到汉武帝,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主,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汉武帝拥有雄心壮志,但是做他的女人却是十分悲催,因为在汉武帝眼中,若要使她们和权力相比,估计不及权利的万分之一重要。陈皇后汉武帝的第一个皇后名字叫做陈阿娇,就是我们所谓的陈皇后,陈皇后其实是武帝的姑姑,

  • 汉武帝被丈母娘顶上皇位,丈母娘却索取太多,遂将皇后关进长门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馆陶公主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是汉景帝刘启的姐姐,馆陶后来想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但是刘荣的母亲一直不同意,原来馆陶公主三番两次的找美女进宫,在母亲粟夫人看来,自己的地位在被威胁,所以一直不同意。馆陶公主决心要废掉粟夫人。于是与另一位王夫人结亲,就这样,王夫人的儿子刘彘与表姐陈阿娇“亲上加亲”

  • 魏武侯最耀眼的战功:夺取了楚国大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武侯简介,魏武侯与吴起论山河之固的感悟,大梁是楚国还是魏国的

    魏武侯连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实事求是地讲,确实胜多败少,这为他赢得了勇武善战的英名,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起他付出的血汗与辛劳、比起备战出征的巨大损耗来,魏国发动历次战争的实际收获却少之又少,虽然霸名隆盛,内囊却空了。中山国的丢掉就是他一手造成的巨大损失。当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为不可,魏

  •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皇室帝王对话,老梁讲汉朝灭亡,汉朝将军品级一览表

    皇帝之哭在西汉时期,楚汉之争之时,刘邦就经常“痛哭流涕”。这种哭主要是出自于政治目的。在项羽兵败田横逃亡之时在路上自杀,刘邦就为此“流涕”。这这样的举动显示出他惜才,并以此来笼络人心。虽然刘邦和项羽互为宿敌,但是在项羽死去之后,他仍然按照鲁公之礼安葬项羽, 并在项羽墓前大哭。这种哭很显然是在“做戏”

  • 越王勾践剑为何2000年不腐?显微镜放大3000倍,专家发现一黑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越王勾践剑黑科技,越王勾践剑细节对比图,越王勾践剑的神秘之处

    [var1]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的一个霸主,他是夏禹的后代,其实本名是鸠浅。叫勾践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越国的方言跟中国其它国家是不一样的,而鸠浅的音译就是勾践。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流传甚广,也是因为他卧薪尝胆才使得越国变得强大。他在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灭了吴国,就此称霸,而他也是春秋时期

  • 汉朝生120个儿子的王爷:为汉武帝的兄长,沉迷酒色只为保全自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子女一览表,汉朝功臣及后代,汉武帝一生爱过的四个女人

    中山靖王刘胜 画像汉景帝刘启有一个嫔妃贾夫人,为汉景帝生俩儿子,刘彭祖和刘胜。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刘胜被封中山王,就藩于国。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于未央宫,汉武帝刘彻继位为帝。汉武帝即位之初,因帝位未稳,再加上“七国之乱”过去不久。使得皇帝和朝中大臣,视诸侯王为朝廷

  • 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孩子?还是异人的儿子?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帝王,但是他只活了短短的50岁,究其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的前半生,早年即位,后又在商鞅变法后产生的经济与民心基础之下,挥兵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后又统一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兴修水利,恢复国家经济,奠定

  • 汉朝之殇:亲手逼死儿子又悔恨不已,汉武帝究竟有什么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于汉朝汉武帝的历史,汉之殇1.04各势力特色,汉之殇

    人物生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生于汉景帝乾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岁登基,十六岁,就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已经进入了叛逆期的孩子。而在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失去了父亲,登上了皇位。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