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节度使在唐朝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节度使在唐朝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3/18 13:27:51

说起节度使这个职位,喜欢唐朝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都认为唐朝之所以后来衰落,就是因为节度使的原因。如果没有节度使的危害,唐朝就不会衰落。当然,也有人说,唐朝之所以能存在这么久,也是因为节度使的原因。如果没有节度使的支持,唐朝不可能存在这么久。那么,真实的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是拯救了唐朝还是祸害了唐朝。

节度使并不是起源于唐朝,而是在北周时就出现了。北周和隋朝时期,朝廷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说白了主要的任务就是抵御外敌,和现在的军区的作用差不多。如果唐朝的节度使要只是这个作用的话,也不可能危害唐朝。在唐朝时期,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变化。

公元710年,唐睿宗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这是唐朝第一次设立节度使。不过这时候的节度使,和北周时期的职能差不多。不过到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从之前只掌握军权,到后来掌握军权、民政权、财权,这样的职位不可能不独立。当然,唐朝的节度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也是有原因的。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实力非强大,不断对外扩张,国土非常辽阔。不过这种领土扩张在朝时期强大的时候还是可以维持的,一旦实力减弱,就很难维持。为了维持这种辽阔的领土,唐朝开始想新的办法。唐朝初期的府兵制、均田制到了中期都开始崩溃了,所以唐朝想要继续维持强盛的状况,必须用新的制度。这就是节度使制度出现的原因,最初的时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当时的节度使制度解决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各地自由招募士兵,各地招募的士兵肯定是忠于地方。如果是在边疆设立藩镇的话,这些士兵肯定会誓死保卫自己的家乡。这样唐朝不仅减少了军费开支,还解决了士兵招募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了边境的稳定。既然这种制度很有效,之后唐朝就开始大力推广,在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节度使制度。这就是唐朝节度使众多的原因,不过最初也只是在边境地区。当战争发生的时候,节度使要掌握民权和财权。如果战争一直进行的话,他们就会一直掌握这些权力。时间久了之后,地方的大权就全部被节度使掌控了。

不过节度使最初设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问题。我们前面也说了,节度使之所以出现是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设立之初,节度使保证了唐朝的强盛,维护了边境稳定,贡献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节度使制度,唐朝也不可能维持这么久的盛世。所以节度使在最初是拯救了唐朝,对唐朝并没有什么危害。不过时间久了之后,这个制度弊端就体现出来了。

当节度使掌握军权、民权、财权的时候,他们就有了独立的资本,这和诸侯没有任区别。当然,他们还是会听从中央指示。不过后面的发展和周朝是一样的。西周进行了分封制,当周王室强大的时候,地方诸侯会听从中央。不过当周王室衰弱的时候,地方就会割据,这也就是东周的历史了。唐朝时期也同样是这样,唐朝中央政府强大的时候,节度使会听从中央,但是唐朝一旦衰弱,这些节度使绝对会反抗中央的。安史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是节度使最大的危害。

安史之乱虽然让唐朝由盛转衰,但并没有使得唐朝灭亡。相反,唐朝是因为节度使制度出现的安史之乱,却也是因为节度使制度平定安史之乱并且继续统治天下一百多年的。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朝中央衰落,但地方有很多实力强大的节度使。唐肃宗就是在西北各地的节度使支持下才继位的,之后也是凭借各地节度使的支持才平定了这次战乱。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节度使支持的话,唐朝没有能力平定这场战乱。而且在这次战乱之后,节度使制度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后,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不过这未必是坏事。节度使的实力强大说明地方实力强大,中央和地方的对抗中,地方处于优势。地方实力虽然强大,也并不是所有节度使都是反对中央的。绝大多数节度使是支持中央的。中央只要有绝大多数的节度使支持,就能压制住其他反对的节度使,这样统治也能维持下去。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央无法集权,中央的弊政也就无法下达到地方,即使皇帝昏庸,对地方的危害并不是很大。

当然,节度使权力的强大,无形之中会让皇权更加稳定。因为皇帝虽然是中央的首脑。但中央权力太小,所以大家对皇帝的位子并没有太大兴趣。皇帝的权力如果小的话,就会非常稳定,就不会有太多的人争夺这个位子。日本天皇之所以万世一系就是这个原因,没权的话争夺到手也没用。

总的来说,安史之乱后,唐朝之所以还能统治这么久,就是因为有节度使的支持。唐朝后期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节度使太少了,被少数人把控了地方,皇权被彻底架空了。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快灭亡。

可以说,节度使制度并不都是坏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当然,朝之所以废除这个制度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制度来取消它。要不然,节度使制度不会在唐朝灭亡制度,在五代十国还一直存在。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山国被称为“战国第八强”,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家上百个,这些国家经过了多年的战争洗礼以后,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十来个比较大一点的国家存活了下来,其中“战国七雄”可以说是个个实力雄厚,威震一方!但在此时,有一个国家的实力也绝对不可小嘘,那就是号称“战国第八强”的中山国。很多人都知道中山国(史书记载“中山之地,方

  • 德妃为什么要让雍正帝难堪?她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妃,清朝,历史解密

    德妃,即清圣祖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她是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是胤禛与胤禵的生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儿子当了皇帝,当母亲的心里很不高兴,一直和儿子对着干,想搅黄儿子的登基大典,让儿子当不成皇帝。当儿子当皇帝这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以后,这位母亲竟然郁郁而终。从古至今,恐怕除了德妃乌

  • 偃师是什么人?“偃师献技”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木偶戏,历史解密

    相传,周穆王去西方巡视,越过昆仑,登上弇山。在返回途中,还没到达国界,路上碰上一个自愿奉献技艺的工匠名叫偃师。穆王召见了他,问道:“你有什么本领?”偃师回答:“只要是大王的命令,我都愿意尝试。但我已经制造了一件东西,希望大王先观看一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穆王说:“明天你把它带来,

  • 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力如何?白起三入楚地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楚国,战国,历史解密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 ”秦昭襄王多么狂妄,想要与偌大的楚国直接开战,那楚王的态度如何呢?天下惧秦,楚顷襄王也不例外,“乃谋复与秦平”,“楚迎妇於秦,秦楚复平”,

  • 为什么说改朝换代最惨的就是公主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有一种人生于帝王之家,但却注定了不幸,这类人就是亡国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夏朝开始,每个王朝的产生和覆灭都会牺牲一批人,站起来一批人。如果一个朝代被灭,首先遭殃的就是皇亲国戚,他们会被抓做人质,如果简单杀掉反而是个很好的死法。今天我跟大家讲的就是公主的凄惨下场。当然有些大臣不敢立即

  • 李存勖在位期间,为何放任皇后的权利扩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李存勖在位期间,皇后刘氏权力极大,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刘氏生性贪婪吝啬,不但和李存勖一同聚敛钱财,还派人到各地经商,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加以贩卖,从中获利。四方贡献的钱财都据为己有,却吝啬不赏,只用于供养伽蓝。降将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都通过厚赂刘氏而

  •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打更的?又是怎样区分时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打更,宋朝,历史解密

    “夜半三更,小心火烛。”这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古代,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每到一更,巡夜打更的人就敲锣,或者打梆子报时,这就是打更。至于古时候为什么有人打更?是因为古代的科技没有现在发达,那时虽然有计时的,但却缺少精准的报时手段。为了让人们

  • 夷陵战败后,为什么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章武元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

  •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十八学士,唐朝,历史解密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隋

  • 洺水之战是在哪一年打响的 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洺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赢得胜利的典型战争事例。通过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洺水之战发生于公元622年,是秦王李世民在洺水对抗刘黑闼的重要战役。从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为了消除刘黑闼军队势力,便让李世民和李元吉共同率兵讨伐刘黑闼。刘黑闼原是窦建德的部下,窦建德死后,刘黑闼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