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贸易换和平—— 北宋用“货币战争”克制了强大的辽朝

以贸易换和平—— 北宋用“货币战争”克制了强大的辽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71 更新时间:2023/12/28 1:56:20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峰的北宋朝,虽然无力依靠军事手段有效压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却善于利用自身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对周边民族施加巨大的影响力,将文化经贸活动作为调节民族关系的重要工具和辅助 手段。从宋辽之间持续近百年的互市情况来看,与武力压制相比,经济力量的影响无疑程度更深,影响面更大,影响力更持久。

“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互市贸易概况

宋王朝建立之初,北宋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军事对抗不断,长期的战争状态给宋辽两地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正式签订了“澶渊之盟”。盟书规定 : 宋“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贡辽,双方“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澶渊之盟”的签订给双方断断续续长达四十三年的战争,画上了休止符,开了宋辽之间近百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这种和平局面,对于保障宋辽人民安定的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双方边境的经贸活动更是给宋朝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为宋朝赚回了更多的财富,获得了辽朝在经济上的“供养”。

宋真宗赵恒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与辽之间的官方贸易关系在北宋初年并未正式确立,双方的商贸交往多为边民自发性质。在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前后,随着双方关系的逐渐趋于稳定,双方在沿边各地设置多处“榷场”等进行边贸交易活动。“榷场”税收也成为各自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尤其是宋方在榷场贸易中“岁获四十余万”。这项利润实际上完全可以弥补岁币的损失。在北宋末年徽宗时期的朝臣上疏 中就提到:“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比年以来,榷场之法浸坏,遂耗内帑。”这就是说,北宋早中期榷场贸易的利润完全可以弥补岁币带来的损失,只是在北宋晚期徽宗年间以后,由于榷场法坏,才出现岁币要从内帑中支付的情形。

除“榷场”贸易外,宋辽人民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两地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无法统计的民间贸易活动。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村 2 号辽墓壁画《寄锦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的跨地域流通,宋辽之间经济结合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辽朝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北宋。

在经贸往来中多半输出的是牲畜和畜牧业产品等原材料和半成品,北宋则以输出瓷器、加工后的成品为主,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决定了双方贸易的不对等性。贸易顺差导致宋辽两地之间的商品供需关系逐渐发展为在北宋主导下进行。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滴水壶辽墓壁画《敬食图》摹本

此外,因宋辽两地在经济类型上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双方的交往不仅满足了各自经济生活所必需,同时也使辽朝经济部分地融入到宋朝的经济体系内,宋辽“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加。

北宋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应对军事压力,解决财政危机。由于北宋初年的长期战争,导致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北宋政府力图通过扩大货币的铸造、投放和回收,调节货币发行量的途径来宏观控制经济、解决政府财政赤字,由此造成了铸币量空前庞大。一方面大量新 币的投放流通,使通货膨胀的风险不断加剧。但另一方面,扩大货币供应量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北宋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充足的货币供应推动和促进了北宋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全汉升先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对北宋的货币政 策给予高度的评价:“北宋因铸造额高而供给量增加的钱币,在商品交换因生产及消费增大而特别发达的情形下,只会便利这些商品的交换,而不会怎样刺激物价的上涨。换句话说,当日较前增多的货币,其主要任务在适应空前发展的商业,和便利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周转,故数量增加以后,不独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现象,而且能令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都较为普遍地受到货币经济的洗礼。”

由于在经济文化上北宋处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北宋铸币技术高、成色足,故而成为国际贸易中币值最为 稳定的通用货币,诸国“得中国钱,分库贮藏,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辽朝立国二百年间,通过贸易和战争,唐宋货币大量流入辽境,尤其在“澶渊之盟”之后,坐收“岁币”。巨额财富的流入大大刺激了辽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同时,由于铸币技术、原料成本等诸多条件所限,辽朝自铸货币数量稀少、流通有限,故而辽对宋在经济上,特别是在货币流通领域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依赖。辽朝境内流通的货币大多为宋币,而数量极为稀少的辽朝自铸币,其政治外宣的作用,明显大于其经济属性。从宋辽时期钱币的传世和出土情况看,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唐宋钱币,辽朝钱币百不足一,也印证了这一点。

辽金窖藏“钱山”(辽阳市博物馆藏 王成科 / 摄)

“宋钱北流” 一方面缓解了北宋内部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辽朝基本放弃了货币的发行权,在经济活动中几乎完全使用宋币结算。这使得辽地的原材料商品通过自由贸易与宋钱一起源源不断地回流宋境。

存世量稀少的辽代钱币

“宋钱北流”对宋辽双方的经济影响

纵观北宋时期的货币发行,可见积极扩大铜钱、铁钱的铸造,甚至发行纸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始终是北宋各个时期财政货币政策的主流。宋初大量铸币基本上是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北宋中期以后却不再依据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国家的财政状况、立足于解决军费不足或增加财政收入,总体上表现为铸币量逐渐攀升的趋势,至北宋晚期则蜕变为通过扩大货币发行量以及行政 法律手段干预货币经济的自由发展,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弥补财政赤字。至北宋末年,累计发行的宋钱总量已达到26204万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量宋钱继续留在北宋境内,势必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因此将宋钱输出去,便意味着稀释通胀,缓解压力,虽有经济损失,但从整体上看却促进了货币流通,增加了商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通胀压力,而且很大一部分宋币输入辽后还可以“还入汉边相贸易”,通过双边贸易回流宋境。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一些北宋的士大夫阶层却把由政府无限制地发行货币,货币投放的过量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的“钱荒”归咎于“宋钱外流”。如苏辙描述自己在元祐四年(1089)使辽的情况:“窃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也。”沈括也提出“京师百官之饔䬣,他日取羊牛于私市者,惟以百货易之。……而牛羊之来于外国(辽),皆私易以中国之实钱,如此之比,泄中国之钱于北者,岁不知其几何”。

辽朝方面的情况是:“得中国钱,分库贮藏,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辽国境内流通的大量宋钱和每年收入的大量“岁币”,使其货币供应总量的增幅,远超经济总量的增幅,造成了辽朝出现类似现代社会“货币超发”的情况。以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货币的发行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辽地畜牧业产品和其他原材料,通过双边经贸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入宋境,换回贵族和民间所需的各类宋朝商品。在经济上对北宋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使辽朝上下在享受着丰富的宋朝产品的同时也慢慢消磨了斗志。辽朝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一部分利润,“无私”地交还 给宋朝这部强大的生产贸易机器,又转化为滋 养宋朝经济的养分。北宋利用自身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借助经贸交流,成功克制了强大的辽朝,取得了军事手段无法获得的利益。辽宋边境的贸易不仅导致辽国财富大量流失,北宋获得巨大的财富,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两地的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双方都乐此不疲,却忽视了在和平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强军强国的战略,双方都因武备废弛,为日后的亡国埋下了伏笔。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海场辽墓壁画《备行图》

货币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辽朝因经济上受到北宋极大影响,实际上已经在无意中将本国的货币发行权交给了宋朝,以现代经济学视角审视“宋钱北流”影响下的辽朝经济,无疑是一场“货币战争”,对于我们当前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保持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抑制“通胀”、防止“流动性过剩”,维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亦有可资借鉴的启示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临阵脱逃”罪当处死,因杀了头牛,却多活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意外死亡的名将,唐朝杀牛的禁令什么时候解除的,唐朝开国死得最多的一场战争

    在古代如果祖上有功其家族后代就会有所荫护,要不继承父亲爵位,要不就另外再封个小官,刘弘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成为了右勋侍。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当官还是寻常的百姓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特别是男丁,国家战乱自然是需要人去上战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不论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必须服从国家的规定。作为右勋侍的刘弘基自

  • 王安石“着急忙慌”的书法——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1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王安石 但疑技巧有天得 不必强勉方通神在北宋,以诗文、变法闻名的王安石,其实也有颇高的书法造诣,可能囿于北宋党争和对其作为变法人物的历史争议,他的书法传世真迹很少。但这并不影响时人与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反而如变法一般,对其书法评论众说纷纭。故而,本期宰相书法就公认的两幅王

  • 《苏轼初仕凤翔府》出版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初仕凤翔府》一书以苏轼于嘉佑六年(1061年)至治平元年(1064年)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期间创作的诗文为依据,以时间为顺序,用讲故事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苏轼初仕凤翔三年期间的生活状况、政务活动以及文学创作,史料丰富翔实,文笔生动活泼。该书以苏轼的行迹为叙述中心,参之以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岐梁唱

  • 大唐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为何霸占弟媳齐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弟媳杨氏,大唐皇帝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弑兄杀弟,并逼迫李渊退位 ,最终夺得了皇位 。在这场政变中,他不但杀了自己的兄弟, 还把兄弟们所有的儿子也都处死 ,以绝后患 。但是却不敢杀杨氏,也就是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齐王妃。不但沒杀,还接到了宫中好好供养起来。因为杨氏背后的家族势力太庞大。不容李世民小觑 。隋唐时期最讲究的是

  • 宋钦宗的朱皇后不堪忍受“牵羊礼”,羞愤自尽,牵羊礼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繁文缛节,礼数规矩森严且刻板的时代背景之下,百姓们必须恪守本分否则不等触犯律法,就会先沦落成为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古人向来注重礼节的传承与遵守,每一位成年人少年时都会系统了解传统礼数,这不但是对古老文化的尊重更加是对华夏文明的重视。一段谱写了足足五千年的历史长歌被逐

  • 还原王忠嗣真实势力,嫡系李光弼,手握30万重兵,死后安禄山安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光弼的子孙后代,唐朝为什么杀张光弼,李光弼经典战役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有的帝王争气,竭力守住江山盛世几百年,有的宛若流星,刚一建立不到百年就销声匿迹,而提及唐王朝,许多的历史爱好者都对它拍手称赞,唐朝盛世,真的在历史长河上犹如最亮的一颗星,悬挂在夜空,很长时间内引得众人瞻仰,只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它逐渐黯淡了,今天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唐朝建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若魏忠贤在,何至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乃是皇权当道的大时代,平头百姓们人微言轻话语权更是等同于无,很多情况下百姓们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朝廷一纸命令下达百姓便必须遵从与执行,否则极有可能为个人甚至是家族招来杀身之祸,这不是后世人根据记录不全的史书危言耸听。而是皇权至上的背景下百姓权益其实很难得到保障,一来由于阶级差距太大

  • 李世民酒桌无心之言,竟一语成谶,长孙皇后之子早早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提到大气磅礴的唐朝,我们就会感到无比自豪,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甚至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慕名而来。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皇帝的话向来都是一言九鼎的,唐太宗也因为一句话,导致太子早早去世了。据《资治通鉴》记载,为了庆祝元宵节,唐太宗给各

  • 常州之战:末代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江南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275年,随着丁家洲之战与焦山之战的接连失利,南宋军队赖以为生的长江防线趋于崩溃。但包括张世杰在内的主战派将领却并不准备乖乖就犯,而是寄希望于江南地区的水网密布环境,将蒙古人的兵锋阻挡在太湖北岸。于是,素无硝烟波及的漕运城市常州,瞬间成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然而,过于巨大的战力差距,注定了守军很

  • 上官婉儿,一生有过多少男人?在其墓中的发现,揭露了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上官婉儿简介死因,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最后怎么死的,上官婉儿历史相貌

    在这位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的身边,站着的同样是中国第一位女宰相——上官婉儿。那么,像这样一位前所未有的“巾帼宰相”,她的感情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巾帼不让须眉公元690年,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登基称帝,建立武周,开始了长达15年的统治。与此同时,另一个女人的生命也开始大放异彩,她正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出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