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中记载:年少时,为郡小吏。传闻这时候的李斯因为家族富裕,在当地当过一段时间掌管文书的小吏,不算什么高官,却能安然度日,不但每日都能偷得清闲,薪酬也不算低。
后来,传闻他辖下一粮仓里有妖魔作怪,李斯去查看后发现不过是一只老鼠,不过和外面的老鼠不同的是,这只老鼠肥硕壮大,似乎一点都不怕人的样子,看见李斯来了不但没有被吓跑,反而大摇大摆的在李斯面前啃食着存粮。
李斯倒也没驱赶他,不过他回忆了一番寻常遇到的老鼠,遇到人时往往被吓得仓皇逃窜,可这粮仓中的老鼠却在粮仓中过得悠然自得,不但体型肥硕,还不害怕人类,李斯顿悟这就是不同环境造成的,如果自己继续当小吏,那就一辈子只是一个小吏罢了,如果想成就一番功名,只有自己去寻求变化。
于是李斯辞去官职来到了齐国投身于荀子门下学习,后来学有所成后他并没有返回自己的家乡,反而是去了当时广纳天下贤才的秦国,根据《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记载: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刚入咸阳不久,因为李斯的学问,他又是荀子的门下弟子,很快便被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重用,得到了直面秦王嬴政的机会,借此,他向秦王说: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斯向秦王献计,据《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记载: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因此,李斯也受到了秦王的赏识,不多时便被提拔为长吏。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李斯也官居丞相,由于这些年的功绩和当初劝谏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谏言,其在朝中的地位稳固,其子嗣也因此受到重用,据《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不过李斯虽然是荀子门生,因为其是小吏出身,李斯和商鞅一样是法家学派的坚实拥护者,因此李斯在理政时也常常遵循法家经典,不过法家适合打天下,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中处处有法家的影子,却不适合治天下,因为法律过于严谨的话,不但起不到维护社会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民众生活。
为此秦始皇也发现了法家的弊端,因此选择了儒家的公子扶苏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以求更适合治国的儒家思想来维系自己‘万世一统’的幻想,不过公元前210年时,秦始皇突然在沙丘暴毙,让丞相李斯来传达继承人的诏书。
早些年间,公子扶苏曾与宦官赵高有过矛盾,因此赵高并不希望扶苏进位,因此赵高找到李斯密谋,称扶苏是坚定地儒家思想拥护者,而赵高所研习的法家却从思想根本与扶苏的儒家对立,因此只要扶苏即位,李斯便只能辞官归隐。
不愿意放弃权利的李斯爽快的答应了赵高的要求,背叛了秦始皇的遗命与赵高联手篡改诏书,立秦始皇幼子胡亥即位,不过扶苏虽然不喜欢李斯,那也不代表胡亥就喜欢李斯,胡亥看重的是赵高。
最初,赵高和李斯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赵高就借用李斯手中的特权铲除异己,慢慢攫取李斯的权力,直到最后李斯仅有丞相的空名,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后知后觉的李斯为了夺回权力,向胡亥上书请求加强皇权,削减宦官权力,没想到却被赵高诬陷谋反成功。
在狱中,李斯被赵高严刑逼供,为了保护自己儿子李由,最终被迫承认了自己一人谋反的罪名,《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被腰斩时终于看清了秦朝的衰亡,高呼: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
李斯死后不久,儿子李由在雍丘与项羽刘邦大战后战败,被起义军斩于雍丘,没过多久,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率先攻入咸阳,秦三世嬴子婴向刘邦投降,一月后,项羽攻入咸阳,纵火屠城,正应了李斯那句: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