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8至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清政府逐渐变鼓励为禁止汉人迁入东北。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清政府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东北实行禁封政策。
公元1861至1911年,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英国于1860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成为最大的赢家。其中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东北控制日益削弱,面对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全面开禁后到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原住民满族人已经变成少数民族。
清政府被推翻后,满人的大本营东北地区已经沦为沙俄和日本人的殖民地,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强行占领,成为永久性沙俄领土。末代满清已经失去了对龙兴之地的控制权,即使北遁也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