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会想起斩颜良诛文丑的关二哥、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等等。
但是有一位不被熟知的三国猛将,击败过蜀汉虎将关羽张飞和曹魏大将夏侯惇。
他治军严谨,为人清明,却因为忠义被杀。
这个人是谁呢?
提及高顺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对他着墨不多。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高顺也没有露脸的机会。
关于高顺的史料记载,几乎无一不是正面的,他是武将的模范生。
历史上的高顺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是否真的如拥趸所言“忠比云长,勇比文远”呢?
高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忠臣,一个治军有方的良将,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
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
他统领的精锐部队“陷阵营”堪称三国时期的特种部队。
陷阵营约有700名士兵,作战勇猛,战绩傲人。
史料记载为“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但高顺选择了追随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
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大打折扣。
另外,高顺也是聪慧的武将,他善于洞察人事,十分清楚自己老板吕布的缺点。
吕布这个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贪污小利,刚愎自用,勇于犯错,绝不改过。
所以他懂得怎么劝谏吕布而不会惹得吕布生气。
《汉末英雄记》:
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亡国者之所以亡国,并非身旁无忠臣名臣,只是不采纳他们的建议。
吕将军啊,你过去下决定总是不够深思熟虑,在之后想到自己做错了,这些事情不断重复上演。
高顺最得出手的两次带兵战斗,都发生在吕布执掌徐州期间。
《三国志·魏术》:“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曹操击败吕布,吕布就像一条四处游荡的饿狼,无处安身。
当时占据徐州的刘备好心收留了吕布,令他驻扎小沛,想与吕布联手抗拒曹操。
此时曹操的心腹谋士荀彧献上一条“驱虎吞狼”之计,以徐州为饵,令刘备吕布两虎相争。
吕布果然趁刘备大军征讨袁术时偷袭了徐州,刘备只好屯兵小沛。
过了三年之后,吕布与袁术勾结攻打刘备。
吕布派高顺攻打小沛,拥有关羽、张飞两员虎将的刘备军,败给了高顺。
当时张辽也在吕布帐下为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吕布的心里,高顺的实力应该高过了张辽。
曹操为了防止吕布势力进一步强大,派大将夏侯惇前来救援刘备,也被高顺击败。
由此可见,高顺的实力最起码是曹魏“五子良将”的级别。
高顺在追击战中击败了刘、关、张一伙,而且还收拾了曹操派来弛缓刘备的夏侯惇一军。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惇正是在和高顺一军的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成为独眼将军。
收拾元气大伤、屡战屡败的刘备团伙,胜利并不意外。
只是能在连续作战的情况下,再克一支曹操精锐,高顺的实力可见一斑。
对吕布这个反复无常以怨报德的主公,高顺不仅为他血洒疆场,更是尽了自己的一切力量来辅佐他。
某次吕布要亲自出军向臧霸索要财物,高顺劝他珍惜自己的名声,不要为这等无谓的行为出兵。
明知吕布并非雄主,但是高顺还是很忠诚。
吕布在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
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职位。
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又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
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
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
曹操击败吕布后,树倒猢狲散,张辽投降曹操,高顺与陈宫不降。
陈宫说“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被曹操所杀。
当曹操问及高顺时,高顺一句话都没说,从容就义,淡然赴死。
高顺当然死的很可惜,如若他归降曹操,日后必能大放异彩,绝不弱于张辽。
个人以为,高顺是三国时代最可惜的战将之一。
高顺的带兵、战力、谋略,都比五子良将稍高一些。
吕布匹夫,文有陈宫,武有高顺、张辽,惜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