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名人的坟墓,一个比一个隐蔽,最后诸葛亮的办法绝了!

三国时期名人的坟墓,一个比一个隐蔽,最后诸葛亮的办法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83 更新时间:2024/1/7 23:29:53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各方为了抢夺地盘,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结下了很多的仇家,这些大人物们,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仇家们掘墓鞭尸,便绞尽脑汁的让自己的坟墓尽可能的隐蔽,他们想出来的办法也都充满着智慧,今天我们就先后讲一讲曹操曹丕司马懿诸葛亮四个人隐藏自己坟墓地点的方法。

一,曹操。曹操在世时,在徐州屠城、五凤楼事件中杀掉了很多无辜的人,也杀害了很多当时的名人,比如荀彧,比如杨修,比如师勖,比如华佗,曹操生怕这些仇敌们在自己死后秋后算账。更重要的是,曹操曾创立了"摸金校尉"这个职务,专门负责盗墓的勾当,为的是能够充实国库、支持战争,因此,曹操是无愧于"盗墓界的祖师爷"这个称号的。作为盗墓头子的他,冥思苦想,总算想到了一个隐藏自己葬身之地的办法,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72疑冢",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自己的遗体葬入坟墓的同时,再建立72个类似的坟墓,这样一来,世人就很难知道到底哪个坟墓里葬的是真正的曹操,即使挖开了坟墓,里面的遗体到底是不是曹操本人也扑朔迷离,乃至于有人编了个笑话,说在曹操墓里发现了两具尸骨,专家说一具是曹操的、另一具是曹操小时候的。

二、曹丕。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在很多方面都堪称拼多多版的曹操,在陵墓选址方面也是如此,不过,曹丕的思维角度更加简约,他使用的是"薄葬简葬"法,意思就是,尽可能的简化下葬流程,金银财宝类的一律不准带入,他要求自己的坟墓要"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就是说,不改变山的形状,不植树做为标志,不建造地上寝殿,也就是要秉承"悄悄的入葬,打枪的不要"这个原则,这样一来,既降低了自己坟墓的盗掘价值,又增加了坟墓的探测难度,不得不说,曹丕这个角度还是选的很精准的。另外,曹丕生怕儿孙们违背他的意志,他干脆在遗诏中威胁道"如果不按我说的办法下葬,那就是不忠不孝,我在九泉之下也不会保佑你们"。

三,司马懿。司马懿一生中主要就是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成功抵御了蜀汉诸葛亮的入侵,第二件事是彻底架空了曹魏皇室的权力,其中第二件事,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中国文化中的忠义二字完全相悖,其中诛杀曹爽三族的事情更是为司马家族树立了诸多血海深仇。为了死后能够安宁,司马懿在隐藏其陵墓地点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司马懿下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三道命令上:第一道命令是杀掉下葬工人,第二道命令是妻妾不能和他葬在一起,第三道命令是不准后世子孙前来扫墓祭祀,通过这三道命令,我们也可以看的出来,司马懿是一个非常残忍冷血、不顾礼法道德的人,所谓"人不狠,站不稳"、"男人要狠,江山才稳",因此,最终是司马家族统一了那个乱世。

四,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智谋第一人的同时,也是三国时期的全国劳模第一名,在他跟着刘备以后,就没过几天安宁日子,后来刘备死了,留下个扶不起的阿斗,更是让诸葛亮操碎了心,他是真正做到了为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诸葛亮死前,只想在九泉之下过一种安宁、清静的生活,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嘛。经过一番构思后,天才的诸葛亮还是想出了天才的办法,他的遗命是"由四名工人用四根结实的绳索抬着他的遗体一直往深山处进发,什么时候绳子断了,就在绳断处下葬",但是绳子如此结实,哪有那么容易断呢,四个工人走了一段距离后,走累了,就偷偷把绳子割断了,然后把诸葛亮的遗体安葬在了某处荒郊野岭中,四人回成都向刘禅交差时,刘禅心想绳子哪能断的这么快,就下令对这四人严刑拷打,最终四人承认了偷懒的事实,刘禅便以欺君之罪把他们杀掉了,此后,世上便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的下葬地点了。

结语:综上,为了自己坟墓的隐蔽,曹操用的是"72疑冢法",曹丕用的是"薄葬简葬"法,司马懿则体现了他的心狠手辣和冷血无情,最高明的还是诸葛亮,他用最简单的方法,得到了最理想的结果。

更多文章

  • 最被低估的一位三国猛将,击败关羽、张飞,力挫夏侯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夏侯惇张飞开荒,夏侯惇大战张飞,三国最顶级的10位武将

    大家都会想起斩颜良诛文丑的关二哥、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等等。但是有一位不被熟知的三国猛将,击败过蜀汉虎将关羽张飞和曹魏大将夏侯惇。他治军严谨,为人清明,却因为忠义被杀。这个人是谁呢?这个就是高顺,吕布麾下大将。提及高顺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对他着墨不多。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

  • 为何刘邦的酒肉朋友,起义后迅速变成军事天才?很多人不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为什么能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的关系,刘邦酒肉朋友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年过40时,才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揭竿起义。之后经历了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最终建立了汉朝。相信了解过他的人都知道,刘邦年轻时,他的性格行径真的不敢恭维,如果不是因为他建立汉朝,而是最终起义失败,估计有的被说了。刘邦出生于沛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可是总是好高骛远,不干正事,为这是事

  • 西汉第一权臣霍光身后荣耀为何能够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汉权臣霍光是谁,权臣霍光的升迁之路,霍光的权臣之路完整版

    纵观西汉一朝,如果霍光是第二权臣的话,我不知道还有谁能称第一?霍光不仅掌握大权,而且可以废立皇帝,这两年很火的海昏侯刘贺就因为得罪了霍光,结果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废黜了!就连后来继刘贺之后当了皇帝的汉宣帝刘询也对霍光充满了畏惧,每次见霍光的感受都是“若芒刺在背”!像霍光这样权倾朝野的权臣,不知道西汉

  • 项羽雄霸天下后,选择彭城为国都,理由如此幼稚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死后彭城怎么样了,项羽彭城之战完整版,楚汉传奇项羽打彭城

    对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宋代文学家苏洵曾有过评论,其人“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当年如果他能引军趋秦,及锋而用,即可以据咸阳,制天下;可是,最后他却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的幼稚借口,挥师而东,定都彭城。清代诗人王昙曾就此写过一首评说楚汉迁都的七律:“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

  • 东汉风云:汉顺帝征求隐士,梁商女册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梁商的女儿,唐烨拐跑梁商女儿,东汉皇后一览表

    汉顺帝又欲征求隐士,闻得鲁阳人樊英遁居壶山,屡征不起,于是更用策书玄纁,优礼敦聘。樊英尝习京氏易,得通星算,善能推步灾异,远方人士,往往负笈从游。尝有暴风从西方吹来,樊英对门人道:“成都市必有大火,非禳解不可!”说着,遂汲水含口,向西喷去,并令门人记录日时。后有蜀客到来,传言某日大火,幸东方起一黑云

  • 曹操犯下5大错:错放1人、错信1人、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三国志》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创建者有着传奇的人生故事,同时他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一生都在谋划天下大局,而且他还杀伐果断,从来不会在意儿女情长或是因为个人情感影响自己的江山大业,可是这样一个近乎统筹全局的人曾经也犯下过不为人知的过错,而每一个过错对于曹操的

  • 演义黑得最惨的五个人,蒋干第五,周瑜第四,第一是真被“黑”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蒋干和周瑜,蒋干二次见周瑜徐庶准备说什么,三国演义蒋干劝降周瑜

    五、蒋干说起蒋干,熟读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就是劝降周瑜不成,偷了假书信,回去坑死了蔡瑁张允。二次去东吴,带了庞统回来,设了连环计。一直以猪队友的形象出现,简直是曹操的灾星。而真实历史上,蒋干是有仪容有口才的人,江淮之间第一帅哥,是公认的。蒋干做说客确实是有的,但一看周瑜的架势,他便不说话了,“但笑,终

  • 荀彧一手扶起了曹氏父子,为何冒死反对曹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的谋士排名荀彧,军师联盟曹操荀彧对话,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又要反曹

    文/妫满聪在东汉、三国时代,荀彧无疑是当时知识分子中极为难得的人才,属于高手中的高手。曹操能够统一中国北方,荀彧从战略、战术、行政、人才召等方面,为曹操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克定北方,这是史学界很多学者的观点。东汉立国的基础是世家大族与刘秀共天下,是皇权有限的政体。尽管光武帝提高

  • 冠军侯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为何要帮幕后真凶隐瞒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时期有几个侯,谁是杀害卫远侯的真凶,后世为什么不封冠军侯

    对于他的死因,就连敢于直言的司马迁都不敢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以致于他的死因至今都是个迷。当时司马迁只是记载:朝廷上说霍去病是病死的。言下之意,他对霍去病的死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元狩六年(前117年)匈奴伊稚斜单于拒绝向汉武帝称臣,汉武帝决定再次岀征匈奴消灭匈奴主力,而就在准备的过程中,霍去病却突然病死,

  • 若这四大名将有一人在成都,邓艾都无法灭亡蜀汉,这四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绵竹之战蜀汉末期,司马昭分兵三路伐蜀,钟会大军虽然成功的打进了汉中,但却被姜维牢牢的挡在了剑阁,只要姜维多撑一会儿,钟会将被迫撤退,因为汉中其实还有几座坚城在蜀汉的控制中,钟会的后勤并不稳固。如果不是邓艾突然从阴平小道杀入蜀中腹地,这一次魏蜀两国的交战,很可能以平手告终。而且就算是邓艾杀入了蜀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