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何得不到诸侯的青睐?看看两件小事就能明白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何得不到诸侯的青睐?看看两件小事就能明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23 更新时间:2023/12/29 4:13:20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春秋末期和整个战国时代得不到诸侯们的青睐,是因为其政治理念完全不能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残酷现实环境,下面的两件小事便是最清楚明白的注解。

[var1]

晋国灵公幼年继国君位,成年后不行国君正道,加重百姓的赋税用来彩饰墙壁,还从台上用弹弓射过往的行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炖熊掌没有炖熟,灵公就杀死他。执政大臣赵盾知晓了这件事之后,三番五次的对晋灵公进行劝谏,可结果却惹恼了对方,竟然采用阴谋手段想把赵盾给除掉。先是派刺客,接着又来下毒,最后埋伏甲士,可都没有得逞。被暗杀的目标赵盾,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得不出奔他国。

然而,没等赵盾跑出晋国国境,晋灵公被将军赵穿给刺杀了,于是赵盾就掉头回转,继续做他的执政大臣,拥立新君,可是晋国的太史却记载道:“赵盾弑其君。”然后还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当然不愿意承认,太史的回答是: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

孔子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意思是说,他是完全认可太史的做法的,即赵盾既然没有出国境,就等同于弑君。

其实,晋国太史之所以认为赵盾涉嫌弑君,有两层考虑:1,动手刺杀晋灵公的赵穿是赵盾的兄弟,极有可能是受到赵盾的指使;2,赵盾回国掌权后,没有追究弑君这件事——赵盾本人是否指使或者说安排了赵穿刺杀晋灵公,由于查无实据,只能是个“罗生门”。

晋灵公不君在前,赵盾逃亡在后,即便真的安排了弑君,也是为了自保而已,这在春秋时代算不上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孔子指责其弑君已经非常不合理。要知道,春秋战国是真正的封建时代,公卿大夫和国君同属于贵族阶层,公卿忠于国君,恪守臣子之道,国君同样要守君道,国君对臣子并没有肆意屠戮的权力,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帝国时代,儒家成为正统,皇权独大之后才有的标准。故而春秋战国,公卿和国君之间即便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相互攻击,例如,宋国的宋湣公跟大臣南宫万一起出去打猎,因为争道起了冲突,宋湣公便揭南宫万被鲁国俘虏的伤疤,后者一气之下用棋盘把他给砸死了!

此外,假如孔子以赵盾无法自证清白来指责他的话,倒还说的过去,可他竟然把是否越过国境线来当作清白与否的判断标准,而不是追求事实和真相本身,可见其所谓的道德标准完全是形式化的,显得极其的荒谬,如何能被诸侯理解和接受呢?

再来看看“亚圣”孟子的事例。

燕王哙把国君的位子让给了当时的权臣,国相子之,子之当国三年,燕国大乱,百官人人恐惧,于是乎齐国众将建议齐王出兵讨伐(燕、齐是邻国),在这个关键时刻,孟子竟然也站了出来,极力鼓吹发动战争,理由是:“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

孟子的学说特点是标榜仁义道德,讲王道反霸道,而攻打燕国实质上是趁火打劫的不义之战,为什么他偏偏会违背自己一贯奉行的理念,为兼并战争鼓吹呢?

原因在这一句话里面:“此文、武之时”——建立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功业的好时机!

直白地讲,就是孟子认为,齐国已经具备了夺取天下的实力,天下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齐国必将取周朝,攻伐燕国并将其吞并,就是夺取天下的第一步。成功之后,齐湣王像周武王取代纣王一样,成为天子,而他孟子呢,自然而然是周公、太公望之类的人物,既能建功立业,又可名垂青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齐国在齐湣王手中确实强大了不少,但当时实至名归的第一诸侯强国仍然是秦国,而不是齐国。

其次,齐国吞并了燕国,改变了周边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平衡态势,必将引发其他国家的警惕和干涉,而以齐国的地形和兵力,是没有能力应付诸侯国的联合攻击的。

最后,兼并战争是血腥、残忍、霸道的,是孟子这种远离战场的“大儒”所无法想象的,所谓的仁义之师是不存在的,齐军必然肆意劫掠、横征暴敛,故而也不可能存在燕人的望风景从。

结果,齐国军队占领燕国之后大肆烧杀抢掠,激起燕人群起而攻之,警醒起来的诸侯国立刻组成联军反击,齐军一败涂地,狼狈逃出燕国。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孟子无论是对天下的形势、时代潮流的把握,还是民心士气,以及军旅之事的判断,都是一知半解,完全错误,没有一项是真正精通的,哪个诸侯果真用他当执政大臣,恐怕是嫌命长!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士兵为何所向披靡?冲锋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杀商鞅的严重后果,大秦帝国商鞅遍访秦国,商鞅朝堂辩论秦国大臣

    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桑弘羊《盐铁论》说春秋战国的历史,就无法绕过秦国。从西部蛮夷的落后诸侯,到最后一统定

  • 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魏无忌——最后一个有希望对抗强秦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信陵君打败秦国,秦时明月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的个人资料

    [var1]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某一天,公子正跟安釐王在王宫里对弈,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赵国军队将快要攻入魏境。安釐王赶紧推开棋盘,欲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却很镇定地继续下棋,认为只是赵王打猎。魏王不相信,下棋完全心不在焉

  • 蔺相如为什么会官居廉颇之上,是因为他的功劳比较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蔺相如廉颇最后的结局,廉颇蔺相如对话补充,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原文

    [var1]不久蔺相如外出。望见廉颇,蔺相如驾车改道躲避。于是,他的门客一起劝他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戚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道义。现在您与廉颇官职相同,廉颇散布了一些难听的话,而您畏惧躲避,显得非常害怕,这种事连一般的人尚且觉得羞辱,何况对于将相呢!我们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离去。”蔺相如坚

  • 芈月传:难怪芈姝对唐夫人恨之入骨,看芈月早产后她对秦王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芈姝为何斗不过芈月,芈月被芈姝赐死,芈月跟芈姝为什么反目

    [var1]唐夫人却也不是等闲之辈,虽应下了此事,却紧接着放出口风:“芈月即将住进常宁殿来,由自己来照顾她的孕产。”芈姝一听便恼了,这算怎么回事?难道大王是担心我容不下自己的妹妹、加害于她?还是怕我照顾不好芈月?明明是我的媵女,为何却要劳烦别人?所以,芈姝请求秦王收回成命,由自己亲自来照顾芈月孕产。

  • 芈月传:难怪芈月随媵秦国后不侍奉秦王,看芈姝对她说了什么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芈月传芈月和芈姝为什么反目成仇,芈月跟芈姝为什么反目,芈月与芈姝

    [var1]彼时,黄歇已死,至少大家都以为黄歇已经死了。芈月离开秦国,根本无处安身,她能去哪里?楚国她是回不去的,作为芈姝的媵女私自逃回楚国,更让楚威后有了杀她的借口。而别的国家,她亦无依无靠,无处投奔。离开秦国的芈月几乎就跟丧家之犬差不多。在秦国,她至少还是楚国随媵过来的“公主”、名义上也是秦王的

  • 芈月传:难怪义渠王会送给芈月很多财物去燕国,看芈月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芈月第几集去了义渠,为何秦王带芈月去义渠,芈月与义渠视频

    而且,芈月每一段情史的感受都不一样,风格不一样,相处模式也不一样。芈月很懂得“因人而异、投其所好”。芈月与黄歇的感情在于一个“纯”字,所以,芈月的表现也是相当的“纯”。[var1]人前如忠贞烈女一般,黄歇生前,虽然芈月找了种种借口不跟他一起走,但在得知黄歇“死后”,芈月对爱情的忠贞可谓是升级到了“惊

  • 芈月传:芈月能够通过燕国最后一关,多亏这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芈月传芈月怎样从燕国驿馆脱身,芈月逃出燕国视频,芈月在燕国被冻死

    芈月传中,重大的转折点就是芈月脱离在燕国当质子的时机。当时秦国国君已死,秦国内乱,如果楚国继续留下芈月母子继续作为人质,扶持嬴稷做皇帝,楚国便可借此向秦国索要好处,是个伪楚国牟利的大好时机,而芈月也可借此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国君的宝座。但芈月心里明白自己的处境,一心想要与黄歇回到楚国。可这条回去的路,充

  • 芈月传:芈姝与秦王原配叫板,怎料自取其辱,秦王最爱女人还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芈姝秦王大婚全过程,秦王与芈姝完整版,芈姝和秦王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秦王嬴驷一生最爱的女人无疑是芈月,但是在原著中,其实他心里最深处的人,是他的原配夫人,庸夫人,也就是剧中的嬴夫人,电视剧在身份上做了一些改编,将原本的原配夫人变成了秦王的长姐,实际上这位庸夫人才是秦王的一生挚爱,在秦王临逝前,芈姝还曾大胆的和这位原配夫人叫板,怎料她自取其辱,闹

  • 芈月传:秦王临死之前交代樗里疾:我死后杀了芈月,此女是祸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嬴疾芈月,芈月和赢疾关系,芈月传大王离世前召芈月侍疾片段

    秦王临终立下遗诏,令臣弟樗里疾杀了芈月,称她是祸患在电视剧中,我们不难看出,秦王对月儿是真的很好,就像王后所说的一样,如果他坚持要她侍寝,那么就还好,但是他珍重她,舍不得让她侍寝,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让她无法不感受到危机,确实,秦王对她的宠爱任何一个人都看得出来,但其实这只是在电视剧中的呈现,在原著

  • 明明吃过张仪的亏,楚怀王为啥还会被秦昭王骗到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怀王张仪怎么回事,张仪六百里地骗楚怀王,大秦帝国张仪骗楚怀王

    说起楚怀王的事情时,大家脑海中比较流行的印象,通常是这样的,楚怀王先是被秦国的张仪所骗,紧接着他又让秦昭王骗到秦国,从此被囚禁在秦国到死。面对这样的楚怀王,恐怕谁都会觉得,他实在愚蠢得不可理喻。[var1]据史书记载,楚怀王被张仪所欺骗,是在公元前312年,当时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