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士兵为何所向披靡?冲锋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士兵为何所向披靡?冲锋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4/1/17 4:08:24

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桑弘羊《盐铁论》

说春秋战国的历史,就无法绕过秦国。

从西部蛮夷的落后诸侯,到最后一统定江山的帝国,秦国的崛起之路,可谓是可圈可点。

说起秦国的统一,很多人会想到奋六世之余烈,而说起秦国的强大,不少人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商鞅变法,那么商鞅变法究竟变了什么呢,是制度。

[var1]

变法不同于改革,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奴隶制已经无法继续维持统治,逐渐走向末路,商鞅的变法就是加速了中国的历史向封建制度过渡的进程。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彻底、最为全面的变法,尤其变法后在秦国确立起的军功制,可以说是秦国能够完成大一统的基础条件。

那么为何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士兵为何所向披靡?因为这些士兵冲锋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士兵为何所向披靡?因为这些士兵为了获得爵位已经做到了冲锋不眨眼,打仗不要命,在他们眼里,敌人的人头并不狰狞,反而十分可爱,这样一直似乎从地狱爬出来的军队,山东六国又怎么会是秦军的对手呢?

本篇飞鱼就从商鞅变法说起,聊聊被神化了的商鞅。

变法措施借鉴了李悝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就不能不说李悝,因为后来战国诸侯的变法活动,如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皆是以李悝的惊世之作《法经》作为蓝本的。

尤其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更是把这种“借鉴”演绎到出神入化,李悝提出废除贵族世袭,商鞅在秦国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李悝提出了“尽地力之教”,商鞅在秦国施行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李悝颁布了《法经》,商鞅也颁布了商君令。

[var1]

不过为何李悝作为战国变法的奠基者,反而没有商鞅这个借鉴者有名气呢,这是因为最后统一华夏的不是魏国,是秦国,并且商鞅还在李悝变法的基础上做了修订,使之更加适合未开化的秦国。

此外,商鞅也比李悝要“狠”,法令中不仅增加了连坐法,还焚烧了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民众还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种地,要么当兵,此外无路可走。

改革军制参考了吴起。

关于种地,我们暂且细说,重点说说当兵,虽然种地种的好也可以拿爵位,但是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没有化肥、农药、种子等现在的条件,一天到晚徘徊在田地里,能增加的产量也是十分有限的。

当种地的路并不是坦途大道的时候,秦国年轻力壮的民众只能纷纷入伍为兵,而此时秦国的军制早已被商鞅改革过了,而商鞅改革军制则是参考了吴起在魏国创立的”魏武卒“。

[var1]

不过商鞅又对此做了调整,吴起主张先赏后功,而商鞅则调整为了先功后赏,别看只是顺序进行了调换,威力却大大不同,先赏后功,这样士兵有了怕死的心理,毕竟自己一死,所得到的赏赐都没了,而先功后赏则是不立功就得喝西北风。

当然,想要立功是有风险的,因为打仗不是儿戏,很可能还没立功就被敌人给砍了脑袋,但这种机制却促发了秦国士兵冲锋不眨眼,打仗不要命的心理,在秦国士兵眼里砍敌人脑袋,只是自己能生活更好的保障而已。

让士兵不要命只是摸清了士兵的心理。

那么这种军功制究竟是什么样的规定呢?说白了,就是以敌人的人头计算功勋,根据《韩非子》记载:斩首一人,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首一人,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

[var1]

这意思就是说,只要能砍掉敌人一颗脑袋,那就会得到爵位一级,并且还能做俸禄为五十石的官,所以,杀敌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士兵都是贫苦出身的奴隶或者平民,有这种当官封爵的途径,自然人人争先。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用敌人人头换回来的爵位就成为了硬通货,毕竟能让自己封爵,还能用自己的爵位换其他东西,比如说自己犯了请罪,请用爵位抵消,比如老婆是奴隶身份,也可以用爵位来赎回自由。

这样的制度,士兵又怎么会顾忌生命呢,当然这种制度,还催发了另外一个战争场景,那就是与秦军打仗的时候,别人都是齐齐整整干干净净,而秦军却背着血淋淋的人头,好不容易得到的战利品,任何士兵都不会轻易丢掉,而背在身上则是最为保险的。

[var1]

可以说,商鞅设计的这套军功制,是摸清了奴隶和平民急于摆脱被奴隶主束缚的心理,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十分艰难,却有希望的道路,自然人人争先。

飞鱼说:

但这条路十分难走,就像现在电脑游戏里的打怪升级一样,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重新来过,但是秦国士兵一旦阵亡却无法重来,后来秦军中出了一位猛人,就是利用这条军功制爬到了二十级爵位中的第十六级大良造,此人是白起

[var1]

被神化了的商鞅,变法措施借鉴了李悝,改革军制参考了吴起,但是不可否认商鞅也为不世出的天才,他虽然借鉴了魏国变法一系列的内容,但是遇到不符合秦国国情的内容,就会及时调整修正,可以说,商鞅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要深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另外一个因素,那么秦国本土的未开化,亦是其中一条不可忽视的原因,老秦人民风淳朴,变法前夕的秦国犹如一张白纸,商鞅的肆意涂抹,就会笔笔留痕。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商君书》等。

【END】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魏无忌——最后一个有希望对抗强秦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信陵君打败秦国,秦时明月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的个人资料

    [var1]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某一天,公子正跟安釐王在王宫里对弈,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赵国军队将快要攻入魏境。安釐王赶紧推开棋盘,欲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却很镇定地继续下棋,认为只是赵王打猎。魏王不相信,下棋完全心不在焉

  • 蔺相如为什么会官居廉颇之上,是因为他的功劳比较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蔺相如廉颇最后的结局,廉颇蔺相如对话补充,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原文

    [var1]不久蔺相如外出。望见廉颇,蔺相如驾车改道躲避。于是,他的门客一起劝他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戚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道义。现在您与廉颇官职相同,廉颇散布了一些难听的话,而您畏惧躲避,显得非常害怕,这种事连一般的人尚且觉得羞辱,何况对于将相呢!我们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离去。”蔺相如坚

  • 芈月传:难怪芈姝对唐夫人恨之入骨,看芈月早产后她对秦王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芈姝为何斗不过芈月,芈月被芈姝赐死,芈月跟芈姝为什么反目

    [var1]唐夫人却也不是等闲之辈,虽应下了此事,却紧接着放出口风:“芈月即将住进常宁殿来,由自己来照顾她的孕产。”芈姝一听便恼了,这算怎么回事?难道大王是担心我容不下自己的妹妹、加害于她?还是怕我照顾不好芈月?明明是我的媵女,为何却要劳烦别人?所以,芈姝请求秦王收回成命,由自己亲自来照顾芈月孕产。

  • 芈月传:难怪芈月随媵秦国后不侍奉秦王,看芈姝对她说了什么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芈月传芈月和芈姝为什么反目成仇,芈月跟芈姝为什么反目,芈月与芈姝

    [var1]彼时,黄歇已死,至少大家都以为黄歇已经死了。芈月离开秦国,根本无处安身,她能去哪里?楚国她是回不去的,作为芈姝的媵女私自逃回楚国,更让楚威后有了杀她的借口。而别的国家,她亦无依无靠,无处投奔。离开秦国的芈月几乎就跟丧家之犬差不多。在秦国,她至少还是楚国随媵过来的“公主”、名义上也是秦王的

  • 芈月传:难怪义渠王会送给芈月很多财物去燕国,看芈月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芈月第几集去了义渠,为何秦王带芈月去义渠,芈月与义渠视频

    而且,芈月每一段情史的感受都不一样,风格不一样,相处模式也不一样。芈月很懂得“因人而异、投其所好”。芈月与黄歇的感情在于一个“纯”字,所以,芈月的表现也是相当的“纯”。[var1]人前如忠贞烈女一般,黄歇生前,虽然芈月找了种种借口不跟他一起走,但在得知黄歇“死后”,芈月对爱情的忠贞可谓是升级到了“惊

  • 芈月传:芈月能够通过燕国最后一关,多亏这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芈月传芈月怎样从燕国驿馆脱身,芈月逃出燕国视频,芈月在燕国被冻死

    芈月传中,重大的转折点就是芈月脱离在燕国当质子的时机。当时秦国国君已死,秦国内乱,如果楚国继续留下芈月母子继续作为人质,扶持嬴稷做皇帝,楚国便可借此向秦国索要好处,是个伪楚国牟利的大好时机,而芈月也可借此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国君的宝座。但芈月心里明白自己的处境,一心想要与黄歇回到楚国。可这条回去的路,充

  • 芈月传:芈姝与秦王原配叫板,怎料自取其辱,秦王最爱女人还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芈姝秦王大婚全过程,秦王与芈姝完整版,芈姝和秦王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秦王嬴驷一生最爱的女人无疑是芈月,但是在原著中,其实他心里最深处的人,是他的原配夫人,庸夫人,也就是剧中的嬴夫人,电视剧在身份上做了一些改编,将原本的原配夫人变成了秦王的长姐,实际上这位庸夫人才是秦王的一生挚爱,在秦王临逝前,芈姝还曾大胆的和这位原配夫人叫板,怎料她自取其辱,闹

  • 芈月传:秦王临死之前交代樗里疾:我死后杀了芈月,此女是祸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嬴疾芈月,芈月和赢疾关系,芈月传大王离世前召芈月侍疾片段

    秦王临终立下遗诏,令臣弟樗里疾杀了芈月,称她是祸患在电视剧中,我们不难看出,秦王对月儿是真的很好,就像王后所说的一样,如果他坚持要她侍寝,那么就还好,但是他珍重她,舍不得让她侍寝,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让她无法不感受到危机,确实,秦王对她的宠爱任何一个人都看得出来,但其实这只是在电视剧中的呈现,在原著

  • 明明吃过张仪的亏,楚怀王为啥还会被秦昭王骗到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怀王张仪怎么回事,张仪六百里地骗楚怀王,大秦帝国张仪骗楚怀王

    说起楚怀王的事情时,大家脑海中比较流行的印象,通常是这样的,楚怀王先是被秦国的张仪所骗,紧接着他又让秦昭王骗到秦国,从此被囚禁在秦国到死。面对这样的楚怀王,恐怕谁都会觉得,他实在愚蠢得不可理喻。[var1]据史书记载,楚怀王被张仪所欺骗,是在公元前312年,当时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

  • 奈何桥头的孟婆是怎样的奇女子,三种说法!《山海经》给她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很多人一提到孟婆便会想到一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棍,身形佝偻的老妇女形象,其实在历史上关于孟婆的形象和来历,有很多的版本。[var1]对于孟婆的原型,最早记载是在《山海经》中,而她的身份就是尧的女儿,后来嫁给舜,而舜意外死在苍梧,两姐妹被唤去找他,可悲的是,她们跳进滚滚湘江,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