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的母亲在他身上刻的四个字,不是精忠报国,我们念错了好多年

岳飞的母亲在他身上刻的四个字,不是精忠报国,我们念错了好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08 更新时间:2024/1/22 20:56:22

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民族英雄”已成为一个熟悉的词。在无数著名的民族英雄当中,岳飞可能是最著名的。我们熟悉他的战功,熟悉他坎坷的仕途,熟悉他背上的四个字。不过我们所熟悉的“精忠报国”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陈述。

不管秦腔还是梆子,河南戏还是歌仔戏,岳飞在其中都是经典形象。至于他背部的刻字,在一些影视作品中,都演绎了岳母在儿子背上刻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的剧情,以激励自己的儿子。

不过在“宋史”中,以及在“何铸传”和“岳飞传”中都提到岳飞背上的四个字是“尽忠报国”。

《宋史·列传第一百四》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二人除言官,俱入白其母,母俱勉以尽忠报国,无分毫顾虑后患意。"

这里的两个人是指刘安世和邹浩。因此,从“宋史”中来看,岳飞背上的文字应该是“尽忠报国”。至于谁刻的这个字,不一定是岳飞的母亲,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

但是为什么“尽忠报国”被误传为“精忠报国”,为什么说是岳飞的母亲刻的呢?这两个问题可以在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答案。

关于岳飞背上的文字是从哪里来的,明人熊大木首先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中写道:一群乡下的汉子邀请岳飞落草为寇。但是岳飞不愿与他们在一起,就让人在背上刺上“尽忠报国”,以示自己的忠心和决心。

那么如此之多“尽忠报国”,为何最后会演变为“精忠报国”呢?实际上,“精忠”这两个字出自岳飞之孙岳珂之手。他在《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由于岳飞战功赫赫,因此绍兴宋高宗三年(1133)“宸翰于旗上, 曰: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这个记载后来被《宋史》吸收。

在明代,“尽忠”和“精忠”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区别。尽管这两个词都与岳飞有关,但前者是岳飞“不追随邪恶”意志的体现,是人们对岳飞本身的肯定。后者表明了天下人对岳飞功德的认可。这两个词“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并且它们是兼容的。只有少数作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至于谁在岳飞的背上刺了这个词,没有历史记录。据了解岳飞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家妇女,她掌握刻字技术并亲自教导岳飞效忠国家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后世岳母刺字的说法可能仅源于对艺术创作的需求。

当然,无论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不管是岳飞的母亲亲手刻的亦或是岳飞找其他人刺的,都是人们对岳飞的称赞。岳飞作为民族英雄所传递的忠诚和勇气的理念也是一致的。在这里,无论他的背上是“精忠”还是“尽忠”,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岳飞究竟是不是民族英雄,为什么有人说岳飞阻碍了民族统一?

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历史人物,不能把后世的政治框架硬套在古代两个毫无瓜葛的敌对国家上。如果对岳飞都不加以肯定,那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什么爱国者与护国者呢?中国文化、经济、创新能力造极于赵宋,而后衰微,原因不言而喻吧。

要说历史仇恨,昔日的中原千里无鸡鸣,文化遭破坏,生产力受创,野蛮的游牧民族摇身变为腐朽专制的统治者,视南人为贱民。不知谁更有理由感到愤怒。

当时的南宋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制度,比同时期的任何一国都要发达的多得多。就算是改元之后,马可波罗还写了一本游记在西方引起不小的影响呢,虽然马可波罗很可能没有来过当时的中国。至于后来的满清,也那只是体制文明的自然老化而已。你这样说,就像是现代某些人张嘴闭嘴说什么儒家误国,儒家在后来的确迂腐,特别是明清二朝,可历朝历代的大一统局面,以及汉唐时的辉煌,却只字不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垂垂老矣的英雄,就算是躺在病床上,他依然是英雄。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回答。岳飞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这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区分,谁是“我们”?我认为“我们”可以分为:法律上的我们,血缘上的我们和文化上的我们。我个人更倾向于文化上的我们才是真的,我们。我们说中文,写汉字代表我们是炎黄子孙。不管是回族也好,其他民族也罢,只要,认同我们的民族文化,我就认为他属于“我们”。所以岳飞是“我们”的英雄。

从实际上来讲,岳飞的主战场在保卫赵构的皇权,而不在和金国的军事冲突。所以,岳飞是忠臣。如果岳飞能猛攻金国,迎还二帝和众臣家眷,那他才是民族英雄。不过当时的金人是不是外族,不管岳飞是不是抵御了外辱,以现在的眼光看岳飞,当然会有其自身局限性,但是当时岳飞的客观行为的确符合华夏民族两千年来的主流价值观,至今这些价值观仍然值得传承。

岳飞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英雄,只有一个缺点:和领导相处缺乏情商。具体事例:直捣黄龙府;殿前直言君疾,身为武将,参与国本之论。另:我发现大多数国人没意识到一个事实:赵构即位,并无法统。太上皇和皇帝俱在,既未禅位,也未有诏书,赵构从法理上只是个藩王,岳飞的政治主张是迎二圣。

不过事实上情商不高岳飞也不能从小兵到大帅?圆滑,不是情商。情商是让亲人朋友舒服,让时人佩服,不是让领导开心的。岳飞做的那些在你们看来情商低的事情,是出自大公无私,出自为国为民的态度,他自己难道不知道这会得罪皇帝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大丈夫!或许在有些人看来,真正情商高的是口蜜腹剑李林甫之流吧。既然说岳飞情商高,结合他所做的事,可能他还真有自立之心。

更多文章

  •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神童却妙对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最霸气的一段话,山河月明朱棣徐妙云洞房,山河月明朱棣攻破南京

    尤其是野史中出现的一些经典例子,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这不,野史中就曾记载,朱棣微服私访时,提了一个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结果周边大臣学士,无一人敢对。一直到偶遇一神童,朱棣才得到心满意足的答案。 朱棣的上联 时间回到公元1421年1月,朱棣把国家首都迁移到北京,可文武百官刚刚安定下来,皇宫中就

  • 倭寇海盗横行的明朝后期,人们是如何防御应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倭寇图卷》这其实是一支多国部队,其活动极其多样化,以至于大家只好以“海盗”这样一个笼统的名字来称呼。我们在他们之中发现了一些“浪人”(如雇佣兵骑士一般的人物),他们都附属于松平大名和中国海岸,原是商人与海员。他以琉球南部的岛屿为大本营,使人感到如此恐惧,以至被称为“净海王”。他后来又被骗至杭州

  • 魏忠贤是怎样一步步上位的,为何说崇祯杀掉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本身手上抓住了很多的利益,那么就使得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他的牵制,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并不会脱离正轨,一直处在一种较为平和的发展方向之上。所以说他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之下,才能够使得当时的明朝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那么当时的皇帝他其实看到魏忠贤的时候内心是十分讨厌的,因为魏忠贤他手上把握着

  • 文安天下武定乾坤的北宋古惑仔,有哪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如果提到反差,李白和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还是有差距的,此人被称为是大宋的第一古惑仔,他就是南宋的词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这是出自辛弃疾笔下诗中的一句,当时在读的时候,只是觉得辛弃疾是在写军旅生活,和他自己没什么关系。后来经过进一步地了解才知道,辛弃疾的前半生,完全不像是一个词人,他做过的事情

  • 为何雄才大略的完颜亮,最终却成为了金国第一大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国皇帝完颜永济,完颜亮的历史评价,金国第一美女完颜

    说起完颜亮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因为毕竟是外族统治时期的皇帝,很显然相对来说关于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这位金国的皇帝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金国第一昏君完颜亮。不过,话又说回来,雄才大略的完颜亮,为什么会被金国人说成是第一昏君呢?很显然,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因为完颜亮在出征南方的时候后院

  • 为何说没有张居正,大明朝早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居正不死明朝会亡吗,明朝张居正后人,张居正改革让明朝灭亡

    根据当时明代的政治氛围,张居正首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实施了考试方法,以达到整顿官办的目的。对于要做的事情,从内阁到下面六个部门,从六个部门到衙门,都进行了各级检查,以便了解情况,提高各级部门的效率。政府颁布的法令和对官场的严格整顿使各级官员不敢松懈。每个人都安定下来,积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改

  • 为何说张居正此生最恨的不是倭寇,而是他亲自培养的学生,反咬自己一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晚年表示怀念张居正,张居正李彩凤吻戏,张居正家谱字辈

    这是因为他辛辛苦苦培养这名学生之后,这名学生不思感恩,反而做了很多蠢事惹他大怒,并且在最后竟然上报天子弹劾张居正,这更是让张居正恨他入骨。在明朝时期,张居正可以说是当朝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而他每年都会监视考生考试,这让他非常满意,因为如果监视考生考试的话,就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弟子

  • 为何说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招安,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当时的梁山比较混乱,宋江也没有一个管理的模式,很多兄弟还是比较懒散的性格,人心不齐;二也是宋江出于对众兄弟未来的考虑,虽然当时宋朝昏暗,但它的实力还是比梁山强的多的多,如果拼兵马人力,梁山纵使有诸多好汉撑腰,但无奈寡不敌众,所以梁山的实力还是相对薄弱的,即便能维持一时,也不能维持一世。梁山的兵力

  • 为何朱元璋放着三千佳丽不宠,只宠马皇后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皇后之死朱元璋发疯,徐达劝朱元璋封嫂子当皇后,朱元璋马姑娘扮演者

    在朱元璋打拼事业的时候,马皇后也是陪在他身边,为他分忧。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自然忘不了马皇后对他的恩情,因为马皇后陪他渡过了他最困难的时候,这是一辈子都不能忘的,所以封了她为皇后。马皇后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度量却很大,朱元璋当了皇帝自然要后宫佳丽三千,马皇后对此很理解,毕竟皇上有着延续皇室的责任。不但

  • 为何朱元璋在发展明朝时,非常重视文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在明末可以挽救明朝吗,明朝朱元璋孙子朱允炆,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历史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他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据说是大字都不识几个。他因为自己不识字,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自己却少什么,就会在这个方面额外的注意和留心。朱元璋虽然是一个皇帝,但也是个普通人。他很在意自己没有文化这件事,于是就想着些文化人来添补这个空缺。朱元璋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这也是明朝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