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沦陷之时各地的领兵大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勤王的后来也都陆陆续续地回到了临安赵构身边。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岳飞,韩世忠。
1140年岳飞的偃城之战、颖昌之战和朱仙镇之战三大战役一气呵成,金兀术的十几万金军主力,溃不成军,金正准备弃(汴京)城渡(黄)河北遁之时,岳飞却被赵构12道金牌诏回,金军得救了。
金毕竟是国小人稀,怎么说也比不上南宋的综合实力,磨不起持久之战。因此,1141年金主动提出“议和”。
当金兵南追时赵构渡江逃至杭州,当金人将追到杭州时,他又逃到了海上(估计是上辈子的马拉松冠军转世)。但赵构毕竟三十几的人了,整天丧家犬式的东躲西藏终不是办法,自然对 “议和”十分上心。因此希望尽快偃兵息鼓。
1141年四月份,岳飞军权被剥夺,调回临安,被委枢密院副使一职。
八月份,枢密院副使一职也被革去。
十月份就以“谋反”之罪,被投入大理寺。
后来虽然经过秦桧,张俊,万俟卨等小丑近一年的瞎折腾,始终也没有把岳飞的冤案做实。
尽管最终岳飞的供状上,只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也只能以“莫须有”盖棺定论了。
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这才是最讽刺的:一个反对“议和”主张抗金英雄,却被另一个反对“议和”主张抗金的英雄所斩杀!
那监斩官杨沂中何许人也?
南宋之初的抗金明将除岳飞、韩世忠之外,还有刘锜、吴玠、杨沂中等。杨沂中是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据说他还是杨家将的第七世孙。他熟读兵法,能骑善射,在南宋之初的苗刘兵变时曾随张俊救驾有功,官职一路攀升,至1131年时升任神武中军统制。
在1136年协助韩世忠攻打金军傀儡政权刘豫时名声大震中原。1141年,岳飞己被迫从前线班师,金兀主乘机南下,直扑安徽庐州(今合肥),庐州守将兵败城破。杨沂中得此消息后从临安赶来,和刘锜、王德一同在柘棒镇决战,金兀术兵败狼狈逃窜。淮西前线转危为安。据统计,在杨沂中的抗金生涯中经历过大小战役200余次,身受创伤50余处。同时他又是主战反对“议和”派人物。
“战”“和”问题上观点相同的两位英雄,刑场上却打了对手牌,这又是为何呢?
就这事,你还说不出杨沂中有多大的过错!
如果要找差距,就是个人价值观的取向不同:
一个是具有光明磊落、正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的正人君子!他,胸怀家国天下事,没齿不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类人,无论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内都是一股难得的清流!但领导不一定待见,因为他的标准是良心与正义!谁知上司是啥心。
而另一个就是听“老板”(上司)话的“优秀员工”。对错我不管,唯领导是从,一旦领命也会力所能及的芸芸众生。他契合了上司,领导钟爱。他的标准上司就是天!至于家国天下事、良心,呵呵去吧。
我们做个假设,在国家用人之际杨沂中被“莫须有”了,要让岳飞去监斩杨沂中,您说岳元帅会干吗?咱就举两宗发生在1141年的例子吧。
五月份,张俊(岳飞墓前四丑之一)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张暗中挑唆岳飞,希望一同分解此军,岳飞回绝。注意,此时的张俊官职上是枢密使,岳飞则为枢密副使。更重要的是张俊因提前读懂赵构的心,主动上交军权,已是赵构身边的红人。
其二,当年秦桧欲陷害韩世忠,希望岳飞能“觅证以佐之”。提醒,这年是秦桧再次拜相的第四年,更是赵构宠臣。但岳飞严辞拒绝,就再次保全了韩世忠。
看到这里估计您也有答案了。
近千年来,从历史的知名度和世人尊重度来看岳飞和杨沂中可以说天壤之别。曾几何时庙宇盛行,岳武穆庙遍布华夏,岳元帅被奉为神灵。现在,更是将其故事直接编入教材课本。近千年以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杨沂中充其量是一个千年老鬼而已。如果说现在他也没被彻底忘却,那是因为他斩杀过英雄,和秦桧四丑一样时不时地被后人牵出来晒晒罢了!
对此,亲,您以为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