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在东汉时期,会出现袁绍、杨修这样的“四世三公”大家族?

为什么在东汉时期,会出现袁绍、杨修这样的“四世三公”大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52 更新时间:2024/1/22 20:16:57

什么叫四世三公

所谓“四世”是指连续四代人。

所谓“三公”,就是指太尉、司徒、司空(西汉称大司马、丞相、御史大夫)三个最高长官,其中太尉负责军事,司徒负责行政,司空负责监察。

有时候也会把荣誉职务“太傅”算进来,称之为“四公”,只不过太傅不常设,经常空缺,所以通常说“三公”,很少提“四公”。

如果不计连续性,弘农杨氏在西汉还有一位三公,即司马迁的女婿杨敞,他曾经官至御史大夫,如此一来杨氏就是“五世三公”了。

如果只计连续四代人,袁氏略胜一筹,他们是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杨氏四代出了四位三公。

四世三公的那些趣事儿

  • ①弘农杨氏
  • 我们最熟悉的弘农杨氏子弟,应该算是那位“大聪明”杨修了,以杨修为“坐标原点”,杨氏的“四世三公”分别是:杨修的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父杨赐、父亲杨彪。

    弘农杨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杨喜,楚汉战争时,他和另外四人斩杀项羽,因此得封赤泉侯。

    民间传说,杨家的崛起得益于杨震的父亲杨宝做了一件善事。有一回,杨宝救了一只被猛禽追击的黄雀,后来黄雀托梦给杨宝: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为了感谢您的搭救,送您四枚白环,保你家四世三公。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结草衔环”中的“衔环”。

    杨家四代人都是清廉守节之士,杨震因此被宦官和外戚联手害死。史书记载,杨震下葬的那天,天上飞来一只大鸟,不停地低旋哀鸣,泪如雨下。

    遗憾的是,杨家人的刚烈之风一代不如一代,杨震性如烈火;杨秉刚正不阿,少了一点舍生取义;杨赐也能犯颜直谏,却多了几分委婉;杨彪则学会了妥协。

  • ②汝南袁氏
  • 我们最熟悉的汝南袁氏子弟,应该算是那位玩残了东汉帝国的袁绍了,以袁绍为“坐标原点”,袁氏的“四世三公”分别是:袁绍的高祖袁安、从曾祖袁敞、祖父袁汤、生父袁逢、叔父袁隗。

    袁家四代人除了袁安以外,剩下的三代人其实都毫无建树,难听一点说就是尸位素餐的庸碌之徒而已。

    即便如此,袁隗还是没能避祸,受累于袁绍、袁术组织关东联军讨董,他最终被董卓杀害了。

  • ③三公钉子户胡广
  • 历史上最牛的“三公”当属一个叫胡广的官员,此人历经六朝,三次出任太尉,二次出任司徒,一次出任司空,还以太傅之身病逝。

    东汉为何会出现四世三公这样的豪族

    从东汉到唐朝的九百多年,是历史上的豪门政治时代,那些家族累世高官一点不稀奇,但连续四代人位居宰执,在我印象当中好像仅此两家,别无分店。

    更神奇的是,杨氏和袁氏还同处于一个时代,两家还是姻亲关系(杨修的母亲就是袁家人)。那么,为何这种情况只出现在东汉呢?

    一、三公更换的频率太高,任职的机会大增

    开篇我就提到,“三公”听起来很唬人,但在东汉,它的含金量锐减,不值钱了。

    原来,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帝国后,为了不让皇权受到外朝的掣肘,他创立了以尚书台为核心的朝政结构,将“三公”架空了。

    也就是说,三公的地位很高,其实没多少实权,已经沦为大办事员了。这就意味着三公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成了一只好看的花瓶。

    于是,三公的轮换变得很频繁,相当于皇帝赏给大臣们荣誉职务。

    我们看一组数据,东汉195年一共有多少位三公:太尉79人次(平均每任2.47年),司徒73人次(平均每任2.67年),司空82人次(平均每任2.38年)。

    东汉开国之初,三公的任职时间其实还是比较长的,越到以后更换的频次越快,尤其是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三公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周转率”自然需要更高一些。

    以汉灵帝一朝为例:太尉23人次(平均每任0.91年),司徒13人次(平均每任1.62年),司空18人次(平均每任1.17年)。

    比如曹操他爸曹嵩,花了一亿钱买了个太尉,才五个月就下课了,平均每天成本70万钱。最短的是一个叫孟戫的官员,才上任26天就下课了。

    三公更换的越频繁,大家“一日游”的机会越多。就像如今的评奖,100个人能搞出200个奖,中奖概率200%。

    这种情况下,出现四世三公的几率就高了很多。放在西汉,皇帝们都不喜欢更换三公,那时候父子两代出任三公就是特大新闻。

    二、宗法制的滥觞,家族是社会个体的依存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一直没有停息,但有一个制度却始终不变——宗法制,这个制度决定了家族作为最微观的社会组织,主宰个人命运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个人的前途完全被家族利益绑定,这就给豪门家族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学术豪门化,家学催生政治垄断集团

    秦朝之前,宗法制主要是士大夫阶层的游戏,老百姓不掌握任何社会资源,社会面的影响不大。

    但随着西汉中后期儒学的兴起,以及察举选仕制度的完善,学术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并形成了门学、家学这种学术垄断的倾向。

    门学以师生关系为脉系,家学以血缘关系为脉系,二者在通过婚姻关系交融,促使掌握学术资源的家族逐步豪门化。

    弘农杨氏专修《欧阳尚书》,汝南袁氏专治《孟氏易经》,两大家族门下弟子数千,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进而成为政治资源垄断的最大受益人。

    同样陈氏、荀氏、司马氏、孔氏、王氏等,走的也都是这条路。

    当年袁绍、袁术兄弟逃出京城,为何有能力在地方一呼百应?其实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他们背后的袁氏家族将他们塑造了成了士族阶级的领袖,他们代表了豪门集团的整体利益。

    四、军功家族的陨落,为新豪门集团创造了空间

    如果没有桓灵时期,或许就不会有杨氏、袁氏这种新豪门集团的兴起,因为东汉开国之初的豪门集团已经被军功集团所霸占。

    这些军功家族以外戚身份左右皇权,导致他们与皇权的摩擦越来越激烈,他们的下场也越来越惨烈。每一位皇帝亲政后,几乎都要对外戚家族进行一次屠杀。

    如此几番轮回,在汉桓帝和汉灵帝的收官之战中,军功家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政治力量是不能缺位的,他们留下的真空必然会由其它势力填充,这就给杨氏、袁氏、荀氏、陈氏等豪门家族创造了历史条件。

    综上所述,宗法制的人文环境,三公的平民化,学术的豪门化,以及旧豪门集团的退场,给新豪门集团的崛起创造综合条件,这就是那个时期杨氏、袁氏这样的大家族产生的原因。

    更多文章

    • 能和吕布打一百回合不落下风,除了马超,三国还有几人可以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布打得过马超吗,马超吕布蔡文姬,吕布马超郭嘉组合是t0队吗

      吕布虽然骁勇,但是和他直接打过的却不是很多,也只有关羽和张飞和吕布在虎牢关单独打过,刘备就算了,他不能算作武将。而后来曹操评价过马超,曹操说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可见马超应该是和吕布旗鼓相当的存在,那么除了马超,三国还有几人能做到在吕布手下坚持一百回合?吕布华雄演义中武力最被低估之人非华雄莫属了,

    • 刘备把跳槽当成了艺术,所以他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故事,架空历史刘备伐吴成功,刘备团队成功的原因

      俗话说的好,职场犹如战场,最害怕的就是优柔寡断。在三国这个职场大舞台上,刘备绝对是混职场的好手,做事果断,一贯的风格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最早刘备进入三国大职场的时候,他在师兄公孙瓒的手底下做别部司马,后来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他被公孙瓒派出支援徐州,然而在陶谦的运作下,用4000丹杨兵就收买了他

    • 司马懿立遗嘱:不许子孙为我扫墓,1758年后才明白他的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死前告诫子孙,司马懿死前留下遗言,司马懿死后不准后人为他扫墓

      司马懿在去世之后就不让自己的后人们去挖掘自己的墓碑,除此之外,司马懿还自己的墓中设立了七十二个疑似冢,地位七零八落,这让人们找不到真司马懿的墓穴。其实我们研究过三国,发现比曹操更老奸巨猾的还是司马懿。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后代去为自己扫墓。一直到1758年人们才认识到司马懿的精明之处。司

    • 曹操生前大权在握,想建国称帝易如反掌,为何把此重任留给了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一生,让人众说纷纭。攻击他的人,比如说刘备诸葛亮,就说他胸怀不臣之心,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而曹操自己则解释,自己始终身为汉臣,以匡扶汉室为志。这中间的纠葛,也难说个清楚。但是,在当年曹操奉迎汉献帝的时候,确实对汉献帝是雪中送炭。当时的汉献帝颠沛流离,难得温饱。那些割据势力,或者

    • 刘备真实人品究竟如何?三位大臣曾反对他称帝,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大部分人了解刘备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作为罗贯中选定的主角,刘备身上笼罩着多层光环:一,仁义光环(人品出众,备受各方尊敬);二,忠厚光环(忠于汉室,从未想过自立为王);三,大哥光环(把关羽张飞当亲兄弟,兄弟一死便失去了理智)。其实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正史,很多东西加工后都会变个味道。所以刘备的真实

    • 荆州失守让蜀汉走上下坡路,如诸葛亮与关羽合作,能守住荆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留守荆州,假如赵云帮关羽守荆州,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

      一、诸葛亮无法镇守荆州的原因。在分析荆州丢失的原因时,很多人都将庞统的死作为了一个原因。他们认为,同为军师的庞统在落凤坡战死,是刘备调诸葛亮入川的主要原因。如果庞统没有战死,那么庞统与刘备镇守蜀中,诸葛亮就可以留在荆州了。可惜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其实不管庞统是否战死,诸葛亮都肯定要入川的。这是因为

    • 曹操做梦都想得到的五虎上将是谁?不是吕布,而是刘备手下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的五虎良将和刘备的五虎上将,吕布与曹操,曹操太史慈吕布最强搭配

      在三国中,曹操带的部队。追击带着百姓逃亡的刘备时,在长坂坡上,赵云不顾自己的安危。找到了刘备的家人。刘备的夫人担心赵云不能够带着他们逃亡,于是将自己的儿子留下,交给了赵云,而自己跳下了水井身亡。赵云带着刘禅突出重围,但是在路上遇到了曹操的追兵。赵云骑着自己的白马,在遇到曹操的追兵之后,因为赵云带了刘

    • 中国皇帝哪家强,太宗还是秦始皇,谁的综合实力才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太宗崇德皇帝图片,秦始皇当了多少年皇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422位皇帝,24个朝代的更迭,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这400多位皇帝的实力孰强孰弱呢?有谁是真正地为百姓做事,为国家谋发展,可担当“千古一帝”的名号,又有谁是在其位而不谋其事,空有皇帝名号,却不谋政事呢?其实时间就是最好的答案,422位皇帝被认为有作为的其实并不多,刨除一些并非大一统

    •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给司马懿送棉衣,司马懿临死之前的表现,司马懿穿棉衣视频

      司马懿亦正亦邪?他在魏氏家族扮演怎样的角色?曹丕去世后,他的儿子曹叡上位被称为魏明帝,用曹丕留下的司马懿做辅助,魏明帝确实轻松不少,但出于曹丕临终前的嘱咐,他对司马懿并没有全然信之!君臣相处之道自古以来就是深不可测的学问,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前程尽毁!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

    • 他比赵云倒霉,勇比吕布,为刘备卖命23年,却只是个杂牌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赵云硬刚刘备,历史上刘备与赵云谁更厉害,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和赵云

      先主在豫州时,住在小沛,彼时纳甘皇后为妾。先主几次死去正妻,甘皇后常常主持家政。她随先主到荆州后,即生下后主刘禅。正逢曹操军队进攻,甘后避乱至当阳长阪才追上先主,先主面对危急情势,只好抛下甘后与后主而前逃,幸亏赵云舍命保护,甘后母子才免于兵难。甘后去世后被葬在南郡。《二十四史·三国志》赵云的遭遇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