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侯渊是敌人,被黄忠斩杀,为什么张飞偏偏要厚葬他?原因很简单

夏侯渊是敌人,被黄忠斩杀,为什么张飞偏偏要厚葬他?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09 更新时间:2024/1/23 15:10:36

东汉末年,乱世的序幕逐渐拉开,彼时,胸怀大志者,趁势而起,成为了一方诸侯,个个追随者甚众。虽然那个时代,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士子和猛将,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忠义依旧是必备的德行。在当时,只要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就算是亲人,也要拔刀相向,例如庞德的兄长庞柔,身在蜀汉,庞德却忠于曹魏,誓死不降;再如诸葛亮诸葛瑾兄弟,分属吴蜀两国,却一直各为其主。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曹魏名将夏侯渊阵亡之后,厚葬他的人,不是曹操,也不是曹魏阵营的任何一人,而是蜀汉名将张飞。这是怎么回事呢?张飞又为何要这样做呢?

夏侯渊,字妙才,是沛国谯县人,是曹操的老乡,曹操刚刚起事的时候,他便追随了曹操,并受到了曹操的重用。虽然他为人鲁莽,在军中有“白地将军”之称,但是他的能力却不容小觑。抛开其他不谈,单是他曾打通了河西走廊,重新将西域与中原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虎步关右一事,便足以证明。后来曹操拿下汉中,也放心的交给了他镇守。通过这些事迹,我们不难得知,夏侯渊是曹魏的名将重臣。那么自出道起,便忠于刘备,且与刘备恩若兄弟的张飞,为什么会专门厚葬夏侯渊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张飞与夏侯渊之间,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只不过是分属不同的阵营罢了。而且夏侯渊也是一代名将,张飞若因欣赏他,在他战死沙场之后,对其进行厚葬,也是非常可能的。这个观点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若仔细想来,根本站不住脚。张飞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虽然夏侯渊不算小人,却也并非以德高望重而闻名,再加上,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夏侯渊战死的时候,张飞也不在现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厚葬。如果仅是源于欣赏的话,为夏侯渊收尸的人,理应是黄忠才对。毕竟汉中争夺战的时候,是黄忠“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那么张飞厚葬夏侯渊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时说起了。当时刘备投奔了袁绍,关羽则兵败被擒,暂时归降了曹操,只有张飞还保持着独立,率一小股兵马,驻扎在了芒砀山。在此期间,他抢了一位采樵的小姑娘为妻。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姑娘来头极大。《三国志》注引《魏略》曰:“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此处提到的“霸”是指夏侯霸,也就是夏侯渊的次子。张飞的妻子既然是夏侯霸的从妹,也就是夏侯渊的侄女了。

而且夏侯氏与夏侯渊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叔侄,她是夏侯渊弟弟的女儿,其父早亡。最初的时候,兖州、豫州爆发了饥荒,饿死的人非常多,夏侯渊为了避免孤女夏侯氏被饿死,从而放弃了自己小儿子的性命。也就是说,夏侯渊不但是张飞妻子的伯父,还对其有活命之恩。因此当她听闻夏侯渊战死的时候,非常悲痛,请求张飞为夏侯渊收拾尸骨,进行埋葬。《三国志》注引《魏略》曰:“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虽然夏侯渊活着的时候,张飞与他各为其主,毫无交集,但是他已经战死沙场了,再也不能为曹魏创造价值了,所以在夏侯氏的请求之下,张飞为其收敛尸骨,厚加埋葬。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夏侯渊身为曹魏名将,去世之后,厚葬他的人不是曹操,不是曹魏的任何一员,甚至也不是斩杀他的黄忠,而是与他几乎没有交集的张飞,此事看起来有些费解,但是如果了解了这一段渊源,我们便会发现,这是顺理成章的。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文章

  • 为何诸葛亮神机妙算,却在临死前错杀此人,使扶持的蜀汉政权早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一生中错杀哪个蜀汉大将,神机妙算刘伯温诸葛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源于什么

    作为曹操一生的劲敌,刘备在用人和收买人心上一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刘备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社会底层人物,青云直上,成为了虎踞一方的王侯霸主,这与他身边一群忠心耿耿的贤臣名将的辅佐是分不开的。而诸葛亮、关羽、法正这些人才作为刘备的班底,也都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殊荣。但是,蜀国有这么一

  • 他生就一副帝王之相,他是最好的曹操,他才配得上“不怒自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曹操。说到曹操,你可能会想到一句话: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你会想到一首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你还会想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作为一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是何等的富有雄才伟略!能将他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演员,

  • 他是反对“焚书坑儒”第一人,激怒秦始皇被贬戍边,后被赵高所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受谁挑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小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是错

    这样的举措在今天看来非常鲁莽与无知,再加上秦始皇给农民的繁重徭役,这些已经让秦朝有些地方的百姓还有那些被灭国的贵族有了谋反的迹象。秦始皇以为自己多收赋税,加固长城是为了驻守边疆,防止匈奴的入侵,然而这样的决定,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秦始皇一直觉得自己焚书的政策是对的,不仅如此,第二年,秦始皇又发起了对

  • 刘邦去世前,召唤周昌进宫,为戚夫人安排后路,可戚夫人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光是看人彘的意思就觉得让人背后发凉,可想而知当时戚夫人是有多痛苦,其实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就清楚,自己将来去世走了,爱妃戚夫人一定会被吕雉加害的,所以就给爱妃也留过后路,只不过戚夫人愚钝,没有理解。在《手敕太子》这本书也记载了,刘邦之前和儿子刘盈说过,要把弟弟刘如意照顾好,这是他最不放心的,因为太子之位

  • 东汉风云:中官十九人封侯,杨震冤案终得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汉名医杨震,东汉封侯一览表,东汉杨震后代子孙

    处死阎氏以后,尚书令刘光等,乘机上奏道:昔孝安皇帝圣德明茂,早弃天下,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奸臣交构,遂令陛下龙潜藩国,群僚远近,莫不失望。天命有常,北乡不永;汉德盛明,福祚孔章。近臣建策,左右扶翼,内外同心,稽合神明。陛下践祚,奉遵鸿绪,为郊庙主,承续祖宗无穷之烈,上当天心,下餍民望。而即位仓猝,

  • 为何曹丕只活到40岁,你看曹操死后他干了啥?色字头上一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临死时曹丕多少岁,曹丕在曹操身边的地位,曹操临死前给曹丕留下四位名将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曹操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谁都想吞并其他的国家,成为这天下的主人,可能很多人最看好蜀国,毕竟蜀汉有刘皇叔,作为汉朝皇室后裔,民心所向,还有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辅佐,但是事实上结局并非如我们预料的那样,最后的赢家居然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虽然他没能

  • 三国时代的“十大美女”:刘备一人独占了4位,大小乔未进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这是南宋文人吴文英《浣溪沙》一词中的句子,意思是说庭院里冬天的雪刚刚化去,新绽放的粉黄色花朵就像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乔、小乔两位美人一样美丽绝伦。在我国的历史上,各类美人可谓是数不胜数,三国时期当然也不例外,被后人统计称为一共有“十大美女”。更令人惊诧的是,这十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终于被找到,这4大姓氏都是其后裔,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姓氏文化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闪耀的,每个人对自己的姓氏都能够说出一些背后的历史故事,也能够对自己姓氏曾经出过哪些名人如数家珍。这说明我们对于自己的姓氏是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但是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有一些姓氏的故事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也被很多人遗忘了,甚至有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祖先究竟是谁

  • 一个关于秦始皇2000多年的传言,如今看来并非空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于秦始皇的所有历史资料,秦始皇一生的八大谜团,秦始皇的真实历史事件

    不得不说,以今人的视角,都会毫不犹豫得对始皇帝的豪言嗤之以鼻。帝位传于万世?做梦呢!还有一部分人以理性看待,万世之基业当然不可能,如此悠长的历史,没人能保证中间不会灭亡,不过传几百年还是能做到的,如果始皇帝不滥用民力,不苛政严法,秦朝的国运还真的不好说。第二种看法,我比较认同,但其分析的仍旧不够全面

  • 相比张良和萧何,为什么只有韩信必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赵玉平老师讲张良韩信萧何,带兵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

    农先说张良吧。张良为人比较超脱,和刘邦认识的不是太早,刘邦起义后才认识。张良出了很多好主意,很多都是战略性和原则性的。建立汉朝之后,张良也不争功,张良没怎么亲自带兵,所以,刘邦对张良很放心。萧何和刘邦认识的比较早,刘邦的亲信武将很多都是原来刘邦的家乡人,萧何原来也认识他们。刘邦应该比较担心的是萧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