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不是嫔妃,却抚育了皇子,经历四朝,是康熙最重要的人

她不是嫔妃,却抚育了皇子,经历四朝,是康熙最重要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36 更新时间:2024/1/21 4:23:04

苏麻喇姑生于1612年,去世于1705年,算算年份,就知道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

早年,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陪嫁丫鬟一起由蒙古去到后金(清朝没改名前叫后金),是孝庄的最信任的人。又因为本身心灵手巧,因此在生活中也是孝庄得力助手。《清史稿》中有记载:苏麻喇姑擅长女红,清朝开国设计衣服头冠,都是出自她的手。除此之外,她还笃信佛教,写的一手好字,抄出来的佛经,平静且美观。

在康熙年间,宫中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老人,被皇帝格外看重。她不仅住所,吃食都与宫中太妃看齐,死后的墓葬也是用嫔妃的规格。由于其一生都是陪伴着孝庄,所以当孝庄去世,苏麻喇姑就陷入了无限的思念中。由于担心她抑郁生病,康熙还特意将自己的孩子令她扶养,这人便是十二阿哥。

那么康熙为什么对这位“老人”这么好呢?恐怕只能用“岁月”二字解读了。

根据《清史稿》记载:玄烨幼儿时期,在宫外居住。

我们都知道,康熙在登基之前,出过一次天花,天花在古代乃不治之症。也正是因为康熙得了“绝症”而不死,使周围人格外看重他的命运(认为是上天选定的有福之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玄烨得病时,是住在宫外疗养的。在康熙成年之后写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小时住在宫外,因此没有和父母多相处,这是我终身遗憾,后来又得了天花,是奶妈每日骑马往返于宫中和宫外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康熙幼年最应该与父母相处的年纪,由于身体原因,失去了机会。恰巧,苏麻喇姑填补了这份亲情,并且给予病中的康熙以无限的照料。在这给意义上,苏麻喇姑除了“保姆”还有“母亲”的性质。

以康熙的“成长轨迹”为脉络,我们继续梳理:

1661年,顺治驾崩,康熙登基。这一年,康熙八岁,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1663年,康熙生母佟佳氏去世,享年二十二岁,而这一年康熙刚刚十岁。

从此之后,玄烨真正意义上的至亲只有孝庄一人而已,正史记载,玄烨是孝庄拉扯成人的。可是,一位太皇太后必然不会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事必躬亲,因此这些工作就由苏麻喇姑代替做了,这一年,苏麻五十岁。

所以你看,在玄烨母亲去世之后,来自于生活中最直接,最事无巨细的“母性”,也是苏麻给予的,日后康熙看重她,也可以解释了。因为他们二人已经超越了主仆关系,更像是亲人之间的关爱和依赖。

公元1705年,苏麻喇姑去世,享年九十多岁,即便在现代,也算长寿,更何况古代呢。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康熙也刚刚好五十岁,在苏麻五十岁的时候,玄烨失去母亲,依靠祖母与她,不知算不算一种命运的巧合。

苏麻喇姑去世的时候,康熙不在宫中,为此他特意修书一封送往京城,内容是:先不要入葬,十二皇子每日在灵前诵经超度,将苏麻的遗体留七天再入殓。目的是,抓紧时间再赶回去看她一眼。可是行程太久,康熙又写了一封书信:再留七天。

这件事,足以看出康熙与苏麻之间是怎么样样的感情。

后记:

本文配图,是取自两部经典影视作品:《康熙朝》与《孝庄秘史》中的苏麻喇姑。

文中说,苏麻是康熙一生最重要的人。其实,是否最重要,只有他本人知道,是个主观评判。笔者不过是基于一个视角,做出议论而已,还请不要深究。

本文基于哪种视角得出的结论呢?其实前文已经阐述了:就是在康熙幼年,青年,壮年的岁月里,苏麻喇姑几乎填补了他对“母爱”的所有诉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代君王,为何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孝庄对武则天的评价,孝庄骂顺治完整版

    任何事情都得讲究一个风险收益,咱们就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她们的收益。首先谈收益,几乎是零。不当皇帝她们也是实际掌权者,皇帝对她们言听计从,群臣对她们俯首叩拜,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她们就算迈出了最后那一步对自身也没什么实际利益,哪怕就是从继承的角度看除非传位给侄子否则也没有实际区别,所以实在是没什么益

  • 红楼梦:薛宝钗为何与史湘云渐渐疏远,反而去结交对手林黛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薛宝钗真的利用史湘云吗,史湘云和薛宝钗原文,红楼梦薛宝钗是怎样的人

    可怜史湘云傻乎乎的,还一心把宝姐姐当成偶像,为了宝钗强出头说话讽刺林黛玉,结果人家薛宝钗对林黛玉比对她还亲近,林黛玉也早和宝钗握手言和,史湘云枉做小人,尴尬又难受。薛宝钗为什么要结交史湘云?对付林黛玉,讨好贾母薛宝钗并不是一进贾府就对史湘云很热情,她这种思想时尚,冷血理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看上史湘云这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朝的财政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清之际的社会动乱,曾使清初财政濒于崩溃的边缘。据顺治九年(52)的统计:“钱粮每岁入数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九千余两,出数一千五百七十三万四千余两,现在不敷银八十七万五千余两”。实际上,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已难以维持封建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此,清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财政管理,整顿与改善财政状况的措施。第一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议政王”与“议政大臣”集议诸事的一种议政形式,在清朝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为皇帝指挥下议处军国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这种特殊的治理国政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是与八旗制度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密切相联的。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分封子侄为旗主贝勒,辖治旗下人员,两者之间有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朝的粤海关是一个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中央三大机构,清朝掌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清朝皇家事务机构

    康熙二十三年(84),清廷宣布解除禁海政策,准许开海通商,康熙二十四年,又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江、浙、闽、粤四个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关税的机构。史称“台湾平后,海禁解严,闽粤洎吴越皆设沿海榷司,江南驻松江,浙江驻宁波,福建驻泉州,广东驻广州”。粤海关是四个海关中最为重要的。历史上广东沿海的对外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的军事机构配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军事指挥机构,清代漠北高原建三大军事重镇,清朝历史上的军事

    清朝以武功定天下,入关前就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入关后又在进行武力征服和巩固统治的过程中,建立起人数更多的绿营兵制。同时对原有的八旗作了整编和改组,形成了禁旅八旗、驻防八旗和绿营兵的新的军事体制。早期以三百丁为一牛录(后改为一二百丁),立一牛录额真,汉称为佐领。五牛录为一扎拦(甲喇),立一扎拦额真,

  • 清朝冷知识-白莲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民间白莲教代表人,白莲教有多恐怖,白莲教王聪儿被捉

    白莲教源远流长,是一个秘密的宗教结社,南宋初年已出现于江苏昆山。元、明时期有很大发展,分成为很多支派,分别称大乘、混元、收元等名目,成员十分广泛,有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小业主、雇工等,也有一些太监、王府包衣、庄头、绅士、书吏、差役等参加。白莲教“政体尚专治”,始终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统治,

  •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地主和佃户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地主欺负佃户,望江县清朝十大地主,清朝地主真实生活

    对于贵族和缙绅地主及其佃户,清律通过一些特殊条款,严定了尊卑之分,维护了等级制,从根本上重申了主佃名份。贵族和缙绅地主与佃户,仍然是等级森严。一方为特权阶级,一方为平民百姓,两者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地位悬殊,在法律上当然无从平等。第一,清律与唐明律一样揭“十恶”、“八议”于律首,以为总纲,对皇亲国

  •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和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鄂伦春姑娘真实长相,鄂伦春和鄂温克的关系,鄂伦春近期大事

    “索伦”诸部清初,鄂温克同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一起,曾被统称为“索伦部”。他们分布在西起石勒喀河,东至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这一名称是达斡尔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意思是“山林中生活的人们”。由于他们英勇善战,因此周围诸部也都被称为“索伦部”。清初,鄂温克以博木

  •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和蒙古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时蒙古属不属于清朝,清朝皇帝为什么娶蒙古女人,清朝打蒙古

    清代,蒙古地区与内地的物资交流进一步加强,商业大为发展。每逢年班,蒙古封建主都带领成群的商队携带土特产至京出售,并在京购买杂货、绸缎、布匹等,随贡使至京的蒙古人有时多达数千人。此外,大批汉商深入蒙地进行贸易,山西、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商帮,至归化、热河及蒙古各地贩卖各种日用品,收购原料、畜产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