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刘邦,拥兵十万,号称二十万。
就在刘邦还军灞上大约一个多月后,项羽率诸侯联军杀尽函谷关,并驻扎在鸿门。当时的项羽和诸侯联军,共四十万军队,号称一百万。
刘邦衡量了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料想并无百分之百胜利之可能,于是以身犯险,带了百八十人,亲至鸿门与项羽相见并示弱,项羽随即与刘邦把酒言欢,但在席间,刘邦还是经历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尴尬。
汉六年,刘邦已称帝一年,并移驾关中,把都城由洛阳迁往长安。
当时的刘邦,已不是刚刚进入咸阳时的沛公了,他已经是事实上的天下共主,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在内的所有诸侯,都是他的小弟。
就在这一年,刘邦接到举报,举报称楚王韩信意图谋反。
刘邦仔细衡量了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料想并无百分之百胜利之可能,于是采用陈平计,伪游云梦,再次以身犯险。刘邦在云梦泽会见诸侯时,突然抓捕了韩信,随即把韩信囚禁,押解到洛阳后释放,并封为淮阴侯。
刘邦的一生中,这种能不动手就尽量不动手的操作还有很多,但都没有这两次的出名。
或许正因为这种操作太多,刘邦才给世人留下一种懦弱无能的印象,仿佛他刘邦只能耍些阴谋诡计,一上战场就完犊子了。
刘邦也的确有在战场上完犊子的时候。
最出名的,莫过于彭城之战,刘邦率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杀进项羽的都城,霸占了项羽的后宫,占有了项羽的金银珠宝,每日在项羽的都城彭城大摆筵席,胡吃海塞。
人有多忘形,报应就来得有多快。
项羽杀回了彭城。
项羽只带了三万精兵就杀回了彭城。
刘邦仓促应战,诸侯作壁上观。刘邦和他的汉军,被项羽的楚军逼到水边,许多人进了睢水中,或死或伤,睢水为之不流,但这时候的刘邦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完全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破釜沉舟,更没有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的背水一战,输得相当狼狈。
但,胜败乃兵家常有之事。
败了一两次,只要元气未伤,也算不得了什么耻辱。
刘邦兵败彭城,随即回到关中,水淹了废丘,彻底灭了大秦最后一个名将章邯,而后继续攻城略地,在荥阳一线和项羽彻底地耗上了,由此可见,对于刘邦来说,彭城之败并不致命。
而且,彭城之败也只是刘邦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为数极少的败绩中的一个而已。仔细统计《史记》中记载的刘邦亲自参与并指挥的战斗,刘邦的败绩并不高,不到十分之一,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战绩了,远超一般的将军。
被刘邦亲手灭掉的诸侯,既有杨熊、章邯这样的名将,更有项羽这样的战神,至于司马欣、魏豹、臧荼等诸侯,刘邦收拾他们根本就是分分钟的事。
这样的一个刘邦,怎么可能只会将将,不会将兵呢?
世人之所以这样误会刘邦,除了刘邦经常使用阴谋诡计之外,还因为刘邦自己承认过自己不如韩信,还因为韩信评价刘邦善将将,是将军们的将军。
而实际上,刘邦之所以经常使用阴谋诡计,并不是因为他刘邦带兵的本事不够大,而是因为他不想冒着失败的风险,他要求稳,他要百分之百的胜利,这种打法和韩信的打法很像,所以刘邦和韩信聊得来,第一次聊天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