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一生弹劾60余人,处处树敌,为何能在26年内接连升迁25次?

包拯一生弹劾60余人,处处树敌,为何能在26年内接连升迁25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13 更新时间:2024/1/20 2:51:06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说到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包青天——包拯

他非但自己志向远大,还曾留下三十七字家训警示家眷后人。

我们印象中的包拯面如黑炭,额间有月牙,断案如神。历史中的包拯实则并非如此,

他主要的政绩是作为一名谏臣

,在他的弹劾之下被罢官降职的重要大臣不下三十人。

忠言逆耳又刚正不阿,

在朝为官必定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却在26年里升迁了二十五次,

这也是历史上少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的官路如此顺风顺水?

志趣相投的同期伙伴

北宋天圣五年,此时正值晏殊为应天知府,范仲淹于应天书院教书,当年也是考试大年,

与包拯同年登第的有一千四百余人,官至宰相的就有七人。

二十九岁的包拯考中了进士,本可以去外地任知府,

但是包拯为了尽孝辞官返乡,

专门照顾年迈的父母直至父母离世才入朝为官,十年尽孝为包拯留下了孝子的美名。

十年后包拯入朝为官,此时他的同窗们,都已身居官场十年小有成就。

包拯与同期的进士们相交甚好,在朝堂中相互扶持。

其中文彦博韩琦官至宰相,包拯与文彦博是儿女亲家,与韩琦是至交好友。

文彦博在北宋政坛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曾三度出任宰相,

虽没有举荐过包拯,但两人志趣相投,还曾举荐过包拯的儿子,有这么一层关系在,朝堂上即使与包拯政见不和,也不敢当面与之为难。

北宋文人为政众多,因才华互相仰慕扶持的也众多,

包拯能中进士才华必定也不凡。

包拯一生弹劾过六十余人,

其中不乏三司史宋祁、宰相宋庠等人,而与他同年的进士只有两位。

由此可见与他相互赏识的大臣,也不在少数,

只不过包拯为人严肃,与之相交密切之人较少。

开明的君主宋仁宗

包拯能在朝堂上晋升如此顺利,当然不只是因为他同期好友的扶持,

他最大的靠山还是宋仁宗。

每个朝代都会有它鼎盛的时期,

康乾盛世、大唐盛世、贞观之治都是朝代巅峰时期的象征。北宋的巅峰与其他朝代都大有不同,这是一个文化璀璨,文人墨客都向往的时代。

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等,

都是北宋时期文坛政坛皆赫赫有名的人物。

如此才人辈出的时代,离不开宋仁宗的宽容大度、以仁治国,

此时的台谏制度迎来了黄金时代。

北宋的台谏制度十分特殊,台谏可以否决朝中大事,评判君主过失,弹劾官吏,

北宋被弹劾的宰相也不在少数。

包拯曾先后任殿中丞、监察御史、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等职位,

这些职位最大的职责便是向皇上谏言

。包拯性格耿直又刚正不阿,遇到看不惯的事情总是直言不讳。

一心为民的包拯,遇上仁政爱民又善于纳谏的宋仁宗真是绝配。

据说有一次,宋仁宗宠妃张贵妃,

想要提拔他的伯父张佐进京任职,

见“宣徽使”一职权力大油水又多,便每日在宋仁宗面前哭哭啼啼求宋仁宗赐官,宋仁宗无奈之下只得与大臣们商议。

此事却遭到了包拯强烈的反对,包拯一脸严肃向向宋仁宗秉直谏言,

因为太激动,唾沫星子都喷到了宋仁宗脸上。

事后包拯自己都意识到了不妥,惶惶不安,但宋仁宗却丝毫没有怪他,

还听从了包拯的意见。

事实上,作为一名明君,对于朝堂事务自然是了然于心,

即便宠爱贵妃也务必以大局为重

。宋仁宗一开始推脱,便是认为此事不妥,但又无可奈何。

而包拯一心为国,刚直敢谏正好合了宋仁宗的心意。

两人配合默契,既维护了朝纲稳定,又帮助宋仁宗缓解了尴尬,也难怪宋仁宗对包拯如此赏识。

自有处世之道

大宋官场人才辈出,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实在不易。

包拯作为当时最会弹劾的臣子,

却能和同期进士和宋仁宗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

也必有他的一套为人处世的法则。

包拯虽然对宋仁宗直言不讳,但实则在表示自己观点的同时,

每句话都能戳中宋仁宗心坎,使宋仁宗对他更加信任。

就像关于立嗣这件事,历朝历代皇帝最反感的便是结党营私、朝臣站队,

但六十岁的包拯却一再规劝宋仁宗立嗣。

为立太子,宋仁宗分别试探过包拯和韩琦,

问他们想立谁为太子,而他们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个回答也使得宋仁宗更信任包拯。

韩琦上谏时本就是想立赵宗实为太子,但出于忌讳无法直言。

而包拯却直接将宋仁宗怼了回去

,明确表示自己乃是为了宗庙大事考虑,皇上却怀疑我,我年事已高又无子嗣,还能为自己谋什么利益。

虽然被怼,但宋仁宗心中却是大喜。

包拯如此激愤,正表明他一颗公心,

无论今后立谁为太子他都会尽力去辅佐,这才是宋仁宗心中满意的臣子。

包拯病逝,宋仁宗亲临吊唁

,还追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可见其对这个臣子的喜爱。

在背后默默支持包拯的百姓也是强大的力量,他

帮助农民铲除贪官污吏,强行拆除被兼并的土地

,解决百姓民生问题。

包拯始终致力于为百姓做实事,积累加了良好的口碑。

再加上北宋时期本就十分注重孝道,包拯为父母尽孝十年,在大家的眼中此等孝子,必定也是能为大家谋福的父母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上有皇帝撑腰,下有百姓爱戴用户,

这样的包拯能在官场一路升迁便不足为奇了。

结语

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包拯一生恪守清廉、正道直行,

不向权贵低头,为百姓做实事,为国家谋前途。

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好官、大孝子、忠诚,是千古流传学习的榜样。

包拯在官场激流勇进,能在一腔热血、直言不讳的情况下在朝堂中立足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高情商和处事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相信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可以做出一番作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平乐》:“怀柔”感情线正式上线,宋仁宗狠心拆散?虐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平乐曹皇后和宋仁宗,清平乐宋仁宗赵祯,清平乐宋仁宗与苗娘子

    怀吉是个宦官,这就注定了徽柔与怀吉之间的爱情得不到世人的认可,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徽柔习惯了怀吉的存在,作为一个颜控,怀吉英俊的面容带出门也是很讨喜的,虽说怀吉是不完整的男人,但是也可以做灵魂伴侣。嘉庆子爱慕李玮,劝怀吉成全李玮跟徽柔,李玮可以给徽柔孩子,这样徽柔就会一心扑到当母亲的喜悦中

  • 国博:此官窑非彼官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国博馆藏官窑瓷,国博说收藏,大宋官窑是官窑吗

    宋朝虽然是一个比较富足的时代,但赵匡胤给皇室划了一个相对节俭的道道,宋代皇室不算奢靡。宫廷瓷器一百多年以定窑为主(并不是说定窑不好哦,白色的瓷器很难烧造的),并没有花多大力气去创烧,直到宋徽宗。徽宗是艺术成就很高的皇帝,而且崇尚道教。他不太喜欢定窑的白色,所以开始创烧,汝官哥钧,应该都是徽宗时代创烧

  • 大定通宝是哪个朝代的钱币,为什么会和宋代铜钱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定通宝铜钱的存世量,大定通宝背有申酉二字币图片,大定通宝值多少钱一枚

    前言相信很多朋友在玩宋钱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大定通宝,但是根据相关知识,在宋代并没有大定这个年号,所以也是有很多朋友纳闷,开始还以为是安南钱一类的,其实这枚大定通宝是宋代时期的钱币,只不过不是宋朝的钱币,而是金国的钱币,说起金国可能很多朋友就会想起靖康耻,毕竟当初北宋就是亡在了金国手里,并且还是遭受了

  • 西方人的上帝之鞭,成吉思汗世家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上帝之鞭,上帝之鞭蒙古,上帝之鞭讲解视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或许,他不能称为英雄,但谁都知道他是英雄,真正的草原汉子,自由的雄鹰。他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他笼络了很多民族的能人异士为己所用,而他的一生,亲人常常背叛他,儿女们经常出纷争。但他的部下,从未背叛过他,一个都没有!单凭这一点,古往今来凡为组织首领者,无一人能做

  • 他是明朝最大的败家子,比魏忠贤还奸!没有他,满清敢如此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魏忠贤简介,魏忠贤对明朝有贡献吗,谁是明朝最出名的奸臣

    满清的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在万历年间,就是个打工的,没有什么势力,在李成梁的支持下,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势力。明朝前期一度是压着后金打的,努尔哈赤的势力还没有这么大。而明朝军力损耗最严重的两次战争就是抗日援朝战争和萨尔浒之战,一场是残胜,一场是大败,而这两场战争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明朝的大臣杨镐。万历年间

  • 朱棣:朕要灭你九族!大臣:有本事灭我十族!随后大臣懵逼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灭其十族完整版,朱棣株连十族,朱棣杀方孝孺十族视频

    皇帝乃九五之尊,岂容挑衅,一怒之下便随了大臣的话,“好!那就如你所愿,诛你十族!”。这让大臣始料未及,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可惜帝王一言,便无可回头了。 前朝臣子方孝孺 这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夺侄子皇位,发动靖难之役的君王。而那位被处以诛十族之刑的臣子便是方孝孺,他曾是明朝建文帝朱

  •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说严嵩寿终正寝而不是正史乞食墓穴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明王朝1566严嵩之死,嘉靖时期的严嵩,大明王朝严嵩简历

    刘和平到明十三陵拜谒定陵,他按照明代帝王拜谒礼仪叩首烧黄表纸祈祷,一切仪式结束后后他给张黎导演发了短信可以拍了。大雪纷飞的大结局呼了开头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腊月二十三冒死进谏,机器制造的雪花在横店影视基地飘洒着,当一切都结束后,阴霾天空终于开始大雨倾盆冲刷了所有痕迹,刘和平说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关于嘉

  • 王阳明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可能是看了这本书,你肯定也读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军事家王阳明,王阳明推荐15本书,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宁王朱宸濠反叛,而当时在朝的正德皇帝只顾玩乐,等把消息传到他耳边,估计宁王已经打到北京城了。王阳明无奈,只能先行前去镇压,他靠着聪明才智把宁王打得节节败退,但是宁王的势力着实不小,陆上的势力被王阳明拔除后,就转攻海战,于是他把军队调到了鄱阳湖,因为陆上没有容身之所,为了让士兵在船上

  • 夏朝人吃什么主粮,二里头遗址发现反常现象,难怪大禹会去治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禹为什么要建立夏朝,夏朝大禹墓,夏朝人们吃什么

    然而,以4000年前的人口规模与技术能力,大禹能否大范围的“随山浚川”,以及疏通九州大江大河,显然让人怀疑。那么,难道大禹治水是周人虚构的神话?二里头遗址发现反常现象,改写传统认知,背后或许就隐藏着大禹治水的真相。 二里头先民主粮是什么? 在洛阳以东20公里处,伊洛之间的小平原上,坐落着疑似夏都的二

  • 姜子牙的转世传说:四次转世成了谁,诸葛亮是其中一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姜子牙朝代,鬼谷子姜子牙诸葛亮谁聪明,姜子牙和诸葛亮哪个更厉害

    那说起姜子牙,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他是元始天尊的老徒弟。扶周灭商,最后是斩将封神,这些都是许仲琳老先生在《封神演义》中描述的情节。但是在民间流传着姜子牙轮回三世的故事。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就细细道来。姜子牙在斩将封神之后,由于自己没有获得任何一个神位,于是这气鼓鼓的回到昆仑山,找他师父元始天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