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在万历年间,就是个打工的,没有什么势力,在李成梁的支持下,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势力。明朝前期一度是压着后金打的,努尔哈赤的势力还没有这么大。而明朝军力损耗最严重的两次战争就是抗日援朝战争和萨尔浒之战,一场是残胜,一场是大败,而这两场战争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明朝的大臣杨镐。
万历年间,日本国内刚刚统一,兵强马壮,日本侵略了朝鲜,朝鲜军备松弛,被日本打的大败,首都都丢了,非常的尴尬,明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就准备帮助朝鲜打击日本。杨镐是个文臣,不懂兵法,可是抗日援朝中,他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当时,日本将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已经占领了南原、全州,又引兵进犯全罗、庆尚,势逼王京,威力很强大。由于朝鲜做了一定的抵抗,所以日本的部队在蔚山退守,准备长期驻守。
杨镐在辽东做官时与李如梅结交得很深。到这个时候游击陈寅接连打下了日军的两道栅栏,第三道眼看就要打下来了,杨镐因为李如梅还没到,不想让陈寅的功劳比李如梅大,所以就鸣金收兵。明军失去了短时间进攻的机会,损失很大。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初二,小西行长的救兵突然来了,杨镐十分害怕。他二话不说,立刻带头跑,其他部队没有了主心骨,也四处逃跑,如果不是副将吴惟忠断后,明军后果不堪设想,明军丢失的武器十分多。这次战役谋划了几年时间,倾用国内的全部力量,联合了整个朝鲜的兵力,被杨镐一下子给败弃了,满朝文武为此叹息不已。更可气的是,明军明明损失了两万,他却报告朝廷,只死了100多人,非常厚脸皮。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和后金的一次主力决战,当时明军集中了接近20万兵力,后金带领7万兵力迎战。当时明朝的军事总负责人是杨镐,他没有指挥才能,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努尔哈赤,可是明军主要依靠的是大炮和火器,分兵作战是非常忌讳的,后金以骑兵为主,单对单的打很吃亏,杨镐还是分成4路而进,结果努尔哈赤集中了所有兵力,一路一路的攻打,逐个击破,结果明军大败,损失的兵力和武器众多,明朝和后金的实力天平,一下被打破了。
从此,后金开始压着明朝打,如果萨尔浒之战赢了,明军就可以乘胜追击,一口气打到建州,灭了努尔哈赤的势力。明朝后期如果没有满清的威胁,集中兵力对抗李自成和张献忠,明朝也不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