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巴蜀荒凉,秦国为何要强占?

战国时期巴蜀荒凉,秦国为何要强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841 更新时间:2024/1/23 22:33:17

可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打韩国,只盯着魏国打呢?原因也很简单:魏国太强。

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坐镇中原,那结果只有两个:魏国吞并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打残魏国。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春秋初期的郑国就能明白。

当时的郑国,在国君郑庄公的领导下,完全称得上中原地区最强的国家。

然而,这就导致了郑国的周边邻居只能二选一,要么打残郑国,要么被郑国打残甚至征服。

结果,郑国的地位和实力一落千丈,而魏国的遭遇,和春秋初期的郑国如出一辙。

[var1]

在魏国衰落之后,秦孝公抓住机会,彻底把魏国的势力赶到黄河以东。

至此,秦孝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就去世了。

继承秦国君位的是秦惠文,这位老兄上任后立刻赶走了商鞅,没过多久,商鞅就死了。

有一种说法是商鞅造反,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扬造反被活捉,最后被处以极刑“车裂”。

如果按照英雄史观的说法,没有了商鞅,秦国应该就此衰落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秦惠文王带领下的秦国,开始了高速发展。

秦孝公只是把魏国赶到河东,而秦惠文王则接连夺取了魏国的大片领土,直接把一个横跨中原诸省的魏国,打得只剩下河南一部分地盘。

这个时间节点是秦惠文王继位的第九年,函谷关正式归属于秦国。

这既是秦惠文王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秦国遇到的第二个瓶颈。

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国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已经被他父亲秦孝公打破,那就是掀翻魏国的霸权。

可是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自己就成了一个霸权国家,原本联手攻打魏国的国家,现在又开始联手对付秦国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秦国拥有函谷关这样的要隘,地缘优势远胜于魏国,不太容易被打垮。

可雄关要隘也不是毫无缺点:它既是保险柜,又是牢笼。别人想进来不容易,秦国想出去同样不容易。

因为,别人只要堵死函谷关,就意味着基本堵死了秦国。

[var1]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秦国应该何去何从呢?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关外诸侯虽然准备联手对付我们,但这种貌合神离的联盟并不牢固,我们完全可以分化瓦解。

另一种意见是,虽然能够分化瓦解关外诸侯,但耗时耗力,性价比太低,我们应该南下攻打巴蜀,继续打造一片可靠的大后方。

秦惠文王斟酌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拍板:先南下吞并巴蜀,再伺机东出。

客观地说,秦惠文王做出这种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巴蜀,还不是后来的“天府之国”,只是一片蛮荒之地,几个小国在里面勉强安生。

此时的秦国,主要的精力还是应付关外诸侯的攻势,如果这个时候分兵巴蜀,谁敢保证函谷关那边不会出问题呢?

这就意味着,秦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争夺一块没什么用的土地。

但秦惠文王毕竟眼光卓著,他一眼就看出了巴蜀的重要性:此时的巴蜀虽然还很落后,但秦国完全有能力把它开发出来。

首先,巴蜀土地肥沃,天然就适合作物生长,一旦开发出来,秦国的军粮补给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巴蜀是一个不错的后手,万一秦国本土出现什么变故,临时前往巴蜀避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可目前最困难的是,巴蜀易守难攻,也没有特别适合军队行进的道路。如果现在抢修,显然不太合适,迁延日久容易生变。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秦国向蜀国送了一个石牛,庞大又贵重。蜀国国君为了把石牛运回国,于是傻乎乎地修了一条从蜀国通往秦国的道路。

结果道路刚修完,秦军就杀了过来,十个月后,蜀国领土尽数归于秦国。

我个人认为,这种类似寓言故事一样的桥段,大家看看就行,不用太当真。

修通一条从蜀国到秦国的道路,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绝不是几个月就能修完的。

这只能说明,无论是秦国还是蜀国,都有修路的意愿,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都在做这件事,而且是早就在做,并不是临时起意。

只不过,双方对于这条路的期望不同:蜀国认为可以结好秦国为外援,帮他统一巴蜀。

毕竟当初的秦国受魏国威胁,不太可能出兵进犯巴蜀。

但时移世易,道路快修好的时候,秦国东出无门,于是把算盘打到了巴蜀头上,没经过多少波折,就拿下了这个蜀国。

在此后的五十年里,秦国一边想办法东出,一边尽力开发蜀国,最终以都江堰的修建为标志,预示着秦国彻底消化了巴蜀地区。

随后,秦国开始压着关外诸侯猛揍,并由秦始皇完成了统一。

我们完全可以说,秦惠文王拿下蜀国,是除商鞅变法之外,对秦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大事。

[var1]

我在前面只说秦国拿下了蜀国,却不是整个巴蜀,是因为在秦国行动的时候,楚国也没有闲着。

巴蜀在楚国的西边,所以当秦国南下的时候,楚国则开始西进,夺取了巴国,随后又向黔中、巫郡等地区发展。

这直接导致了秦楚两国的领土大面积接壤,所以此时的秦国,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威胁。

秦国和楚国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我们下次再说。

更多文章

  • 骊歌行:韩王为妻报仇,逼死太子妃自毁前程,情深缘浅叹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骊歌行韩王最后的下场,骊歌行中韩王的结局,骊歌行中韩王逼死太子妃

    [var1]韩王妃出身鲁国公府,将门之家养大的小姐,曾经应该也是脾气火爆,举止洒脱的女子吧。可因为嫁给了皇子,她不得不约束自己的天性,做一个贤良淑德,恪守宫规的韩王妃。[var1]幸运的是,韩王妃她遇到了一生挚爱。韩王对她情深一片,从未宠幸过其他女子,即使她不曾诞育子嗣。他们的爱情既让人羡慕,也让人

  • 在战国,仅赵国就能对付匈奴!汉初,却对匈奴和亲70年才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匈奴和赵国哪个更可怕,赵国和匈奴历史战绩,赵国对抗匈奴

    [var1]有竞争才有发展,欧洲文明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称雄世界,其实就是得益于欧洲各国之间数百年来的激烈竞争。当然喽,相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来说,大一统的帝国还是需要的,但是大一统的帝国所产生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越是大一统,就越是会让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失去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var1][var1

  • 越王勾践能打败吴国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勾践怎么用10年灭掉吴国,勾践与吴国最后一战,越王勾践如何消灭吴国

    [var1]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阖闾临死时,一再嘱咐夫差要为自己报仇。夫差记下了父亲临终的嘱托,并且叫人经常提醒他。每当他经过宫门的时候,宫人们便冲着他喊:“夫差,你忘了你父亲的仇了吗?”夫差便流着泪说:“不,不敢忘。”夫差令伍子胥和伯嚭操练兵马,为攻打越国做准备。两年后,夫差亲自率军攻打越

  • 在长平之战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精锐部队为何没有参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武灵王骑射振国威,赵武灵王骑射有效果吗,赵武灵王骑射教学视频

    长平之战因上党归属而起,秦国在占领上党后转而进攻赵国长平(山西高平),赵国任命廉颇为将抗秦,秦军气盛,廉颇受挫。廉颇遂采取筑垒固守,坚壁不出的消耗战,这时不需要大量骑兵。随着时间推移,赵国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局部战争,而是秦赵两强生死决战。秦国是倾举国之力,全国每人赐爵一级,征兵年龄下调至15岁,赵国

  • 庞涓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庞涓是一个怎样的人,庞涓是名将么,庞涓是个啥人

    。孙膑就是因为才艺高超,所以才会被庞涓痛下杀手。幸好孙膑机智过人,所以才躲过了灭顶之灾。不过也可以看到庞涓急功近利,而且不择手段,在不计后果的同时,他最后的结局也很悲惨,可惜也很可悲。他最出名的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膑。[var1]军事才能孙膑是孙武的后人,无论是谋略还是军事,才能

  • 一嫁呼韩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昭君出塞历史资料,陈琳黄梅戏王昭君出塞,老版王昭君出塞电影

    在古代,为了不发动战争,便开始用女子和亲来维持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这种政治联姻大部分都是有目的的。有的君王为了表示自己对另一国家的重视,就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过去,有的舍不得自己女儿的,就在外族人中找一个女子进行封赏代替公主出嫁。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如此,四大美女之落雁王昭君的和亲,不仅让汉朝

  • 为什么诸侯王不敢重用孔子?因儒家而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被考古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儒家学说的创立可以说是孔子最大的成就,这也是在两千多年后代仍能被世人铭记的不朽之处!孔子的儒家学说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诞生之初,却很不受诸侯王待见。孔子带着一干弟子四处周游便是最好的例证,在十多年里,周游各国的孔子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后又回到鲁国,被后世尊崇

  • 蜀军长坂坡溃败,危急之下张飞断后,蜀汉由此进入了一个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鹤伦改编张飞长坂坡,张飞长坂坡之战完整版,张飞长坂坡大吼三声吓死谁

    说起三国蜀汉阵营里的人物,可能很多人都只是比较的偏向于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忠义铮铮的关羽,一人一骑单枪匹马冲杀敌阵的赵云。而很少人会特意去关注和了解拥有一“大嗓门”上阵杀敌一点不不屑于关羽赵云等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且和刘备拜过把子,并和关羽并称“万人敌”的蜀国名将张飞。首先,张飞此人先前一直是幽州

  • 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何要帮赵高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新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可他后来却为何要帮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改立胡亥为新帝?难道他不知道扶苏其实更适合做皇帝,他究竟有何用意?李斯本是楚国人,他素有才学,被郡中委任为小吏,可李斯志不在此。他有次在茅厕看到一只又脏又瘦的老鼠,那老鼠遇到人或者狗的时候,都会仓皇逃窜。但是在米仓里的老鼠却活得逍遥自在,长得又肥又大。司马迁著《

  • 东吴的实力比蜀国要强,可是为什么伐魏的任务要由蜀国来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吴跟蜀国谁更厉害,蜀国使臣舌辩东吴使臣,东吴与蜀国关系

    而在我看来,蜀国之所以会去北伐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恢复汉室有着强烈的欲望,而东吴之所以没有北伐也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蜀国是刘备建立的,刘备是何人皇室宗族,他建立蜀汉就是为了兴复汉室,这是他的梦想,而整个蜀国也是一直弥漫着这种思想,所以他们希望尽快的完成。而东吴不同,在我看来他们想得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