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皇帝曹睿御驾亲征。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陇右三郡,魏将姜维投降蜀汉,魏国边防部队屡战屡败,整个曹魏朝野震惊。面对气势汹汹的诸葛亮大军,魏明帝曹睿果断决定御驾亲征,曹睿不仅亲自来到关中地区坐镇指挥御敌,还调集了张郃、曹真等一众精兵猛将前来。据史书记载,这是曹睿第一次御驾亲征,由此也可以看出,曹睿对于蜀汉、对于诸葛亮是有多么重视。要知道,当时的司马氏还没有形成气候,曹睿作为一国之君,仍然是曹魏名义上和实际上的双重一把手,他的个人意志,基本上就代表了曹魏的国家意志。
第二,重用司马家族。曹操在世时,曾经对儿孙们叮嘱:“司马懿鹰视狼顾,胸怀大志,不可付以兵权”,因此,终曹魏一朝,都始终对司马家族怀有深深的戒备,这使得司马懿虽然有天纵之才,却也只能潜伏爪牙忍受。但蜀汉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魏国敢战能战之人日益凋零,曹睿无奈,只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启用了司马懿,让他带领曹魏西线主力对抗诸葛亮。曹睿当然知道,启用司马懿,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的话,就会伤及自身,从这一点来看,能迫使曹睿打出这种“七伤拳”来,这本身就说明了曹魏一方对诸葛亮的重视。
第三,魏国君臣畏蜀如虎。司马懿来到雍凉前线后,刚开始还抱有侥幸心理,硬着头皮跟诸葛亮打了几次运动战,结果输的很惨,从此,司马懿便开始闭门修炼“龟缩大法”,坚决不再与诸葛亮正面对决。诸葛亮屡屡挑衅,司马懿手下按捺不住要请战,司马懿便与曹睿来了一次“千里请战”,这对君臣的“畏蜀如虎”,看来已经是心照不宣了。从兵法的角度看,“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而司马懿呢,手握数倍于诸葛亮的兵力,却既没有“攻之”,也没有“分之”,而是“龟之”,搞起了防守战,真是把畏蜀如虎演绎到了极致,而“畏蜀”的本质,正是“畏诸葛亮”!
第四,曹睿的“报复性娱乐”。曹睿自公元226年登基后不久,便始终处于诸葛亮北伐的军事高压之下,整个人的心思都沉浸在雍凉一带的风吹草动中,生怕一着不慎,整个祖宗基业就被诸葛亮平推了,此时的他,哪还有什么心思去享受生活呢?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这无疑是曹睿的一大喜事,这个让他坐立不安的人终于死掉了,曹睿总算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此后的曹睿,完全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以前的勤于政事不见了,开始了他压抑已久的“报复性娱乐”,要么忙着大兴土木,要么忙着流连后宫。曹睿的这种“变脸”,从侧面印证了诸葛亮曾经带给他多么巨大的压力。
结语: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曹魏一方历来是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换个角度来看,诸葛亮手握区区一个益州,却能让坐拥九州之地的曹魏如此重视,这不恰恰证明了诸葛亮的厉害之处吗?一个人、一个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被针对、被围堵自然不爽,但也恰恰体现了这个人、这个国家正在越来越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