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元234年4月,刘协去世。很多人认为,当时的刘协早已不是曾经的汉献帝,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山阳公罢了,他的死,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曹魏江山呢?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的其他案例吧。一个案例发生在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败给吴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成功翻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另一个案例发生在明朝,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人间蒸发,再没有人见过他的踪迹,这成了朱棣的一大心病,乃至于他派遣郑和六次下西洋,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探寻朱允炆的踪迹。看来,虽然刘协已经不是皇帝了,但他只要还活着,就始终是曹魏最大的内部威胁,杀他又怕引起天下公愤,因此,曹魏最期盼的,就是刘协能够寿终正寝。正因如此,刘协死后,曹睿生怕世人不知,率领百官“为之哭泣”,大肆宣传刘协已死,正告世人东汉已彻底作古、曹魏已是唯一的正统了!
第二,公元234年7月,孙权惨败。曹魏建国以来,最大的外部威胁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攻打雍凉,另一个就是孙权攻打合肥,而后者所表现出来的韧劲,简直就像是上了瘾、着了魔。公元208年,孙权率军10万攻打合肥,无功而返。公元215年,孙权再次率军10万攻打合肥,被张辽杀的惨败而归。公元230年,孙权第三次打合肥,仍然只是给历史递交了一份复印件。公元233年,孙权第四次打合肥,仍然是10万之众,仍然是复印机模式的惨败。公元234年,孙权已经对合肥魔怔了,动员了20万大军,誓要拿下合肥,一雪人生屈辱,为了胜利,孙权这次把陆逊、诸葛瑾等军事专家都带上了,但结果仍然是涛声依旧,经历了公元234年的这次惨败后,东吴国力大损,孙权算是彻底消停了、老实了、抑郁了,曹魏的东南防线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第三,公元234年10月,诸葛亮病死。虽然说诸葛亮的蜀军数量远远不如吴军,但是,这个神一样的男人,每次北伐,都会引起曹魏的朝野震动,特别是张郃战死后,司马懿完全龟缩、不敢再战,整个曹魏陷入了“畏蜀如虎”的恐怖氛围中。对于诸葛亮的恐惧,在曹睿和司马懿这一对君臣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龟缩不出时,手下将领个个按耐不住要请战,司马懿只得装装样子,向曹睿上表“申请出战,请批示”,曹睿批示“不准”,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请战”的故事。终于,在这一年秋风萧瑟时,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入膏肓,不久与世长辞,这对于曹魏一方来说,堪称是天大的喜事,这个让他们谈之色变的老对手终于死了。另外,诸葛亮的死产生了连锁反应,魏延、李严等蜀汉重要人物先后死去,这对于曹魏来说,更是喜不自禁了。
结语:公元234年,刘协去世、孙权惨败、诸葛亮病逝,看来,这是曹魏一方的巅峰之年。但是,常言道,祸福相依,盛极而衰,这一年,也是曹魏一方堕入深渊的起点,诸葛亮死后,曹睿如释重负,开始了“报复式享乐”,很快就从一代明主蜕变为一个昏君,临终又托孤于司马懿,铸成大错,为后来曹魏江山易主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