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巅峰之年:连续发生三件大事,曹睿合不拢嘴!

曹魏巅峰之年:连续发生三件大事,曹睿合不拢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4/1/21 19:29:23

第一,公元234年4月,刘协去世。很多人认为,当时的刘协早已不是曾经的汉献帝,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山阳公罢了,他的死,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曹魏江山呢?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的其他案例吧。一个案例发生在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败给吴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成功翻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另一个案例发生在明朝,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人间蒸发,再没有人见过他的踪迹,这成了朱棣的一大心病,乃至于他派遣郑和六次下西洋,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探寻朱允炆的踪迹。看来,虽然刘协已经不是皇帝了,但他只要还活着,就始终是曹魏最大的内部威胁,杀他又怕引起天下公愤,因此,曹魏最期盼的,就是刘协能够寿终正寝。正因如此,刘协死后,曹睿生怕世人不知,率领百官“为之哭泣”,大肆宣传刘协已死,正告世人东汉已彻底作古、曹魏已是唯一的正统了!

第二,公元234年7月,孙权惨败。曹魏建国以来,最大的外部威胁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攻打雍凉,另一个就是孙权攻打合肥,而后者所表现出来的韧劲,简直就像是上了瘾、着了魔。公元208年,孙权率军10万攻打合肥,无功而返。公元215年,孙权再次率军10万攻打合肥,被张辽杀的惨败而归。公元230年,孙权第三次打合肥,仍然只是给历史递交了一份复印件。公元233年,孙权第四次打合肥,仍然是10万之众,仍然是复印机模式的惨败。公元234年,孙权已经对合肥魔怔了,动员了20万大军,誓要拿下合肥,一雪人生屈辱,为了胜利,孙权这次把陆逊诸葛瑾等军事专家都带上了,但结果仍然是涛声依旧,经历了公元234年的这次惨败后,东吴国力大损,孙权算是彻底消停了、老实了、抑郁了,曹魏的东南防线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第三,公元234年10月,诸葛亮病死。虽然说诸葛亮的蜀军数量远远不如吴军,但是,这个神一样的男人,每次北伐,都会引起曹魏的朝野震动,特别是张郃战死后,司马懿完全龟缩、不敢再战,整个曹魏陷入了“畏蜀如虎”的恐怖氛围中。对于诸葛亮的恐惧,在曹睿和司马懿这一对君臣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龟缩不出时,手下将领个个按耐不住要请战,司马懿只得装装样子,向曹睿上表“申请出战,请批示”,曹睿批示“不准”,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请战”的故事。终于,在这一年秋风萧瑟时,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入膏肓,不久与世长辞,这对于曹魏一方来说,堪称是天大的喜事,这个让他们谈之色变的老对手终于死了。另外,诸葛亮的死产生了连锁反应,魏延李严等蜀汉重要人物先后死去,这对于曹魏来说,更是喜不自禁了。

结语:公元234年,刘协去世、孙权惨败、诸葛亮病逝,看来,这是曹魏一方的巅峰之年。但是,常言道,祸福相依,盛极而衰,这一年,也是曹魏一方堕入深渊的起点,诸葛亮死后,曹睿如释重负,开始了“报复式享乐”,很快就从一代明主蜕变为一个昏君,临终又托孤于司马懿,铸成大错,为后来曹魏江山易主埋下了伏笔。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清查他的家产,被气得摔碎杯子,丢下7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哭了,诸葛亮临死之前刘禅对他说了什么,诸葛亮死后被刘禅查家底

    上面这句话是诸葛亮的遗产,准确的说是,诸葛亮临死之前,给刘禅写的一封信,而这封信说出,自己家里面究竟还有多少钱。 第1点,刘禅与诸葛亮的复杂关系 我们为什么要,拿诸葛亮临死之前的遗言,来做文章?那是因为,刘禅在诸葛亮死之后,做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具在体讲这件事情之前,我们要明白,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

  • 曹爽缘何无法攻克蜀汉,司马懿早已看破玄机?答案或藏在曹操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被曹爽架空十年,曹爽怎么败给司马懿的,司马懿斩杀曹爽一家

    公元244年初春,魏国的实际掌权人曹爽发动了伐蜀之战。那么,曹爽为何要发动伐蜀之战呢?《三国志诸曹夏侯传》是这样记载——曹爽掌权后比较宠幸他弟弟曹羲,以及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的文士,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南阳何晏、邓飏、李胜

  • 性格、观念完全不同的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能一起“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刘备字玄德,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无从考证。性格敦厚,慧眼识才又工于心机,爱将胜如子,成就帝业的雄才大略的大理想。 关羽则常读孔子《春秋》,忠于汉室、义薄云天,更兼具着振兴汉室的必胜信仰,更是文武兼备、恃才傲物的君子圣人。张飞则是轻藐官吏、脾气暴戾,武艺超群,为国家出

  • 诸葛亮最忌惮的战将是谁?实力不亚张辽,离奇身亡或因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张郃作为历经曹魏三代的元老级人物,在魏明帝时期应对蜀汉北伐时曾一度频繁出镜。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郃之勇武在应对蜀汉北伐时愈发突显,并为蜀汉方面所忌惮。小说第九十九回,张郃奉司马懿之命前去劫蜀军营寨,被诸葛亮识破并重兵包围,但张郃在被围困后锐气不减,而是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最终不仅自己冲出重围,还返

  • 刘备能建立蜀国,打仗和运用计谋并不擅长,这个技能帮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像“领导有方”“精明能干”“高瞻远瞩”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好的领导,现在这个时代,当领导不仅具备自己从事行业的专业能力,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如何管理人才。就有着这样一句话,专业不一定是最强,但是人员安排一定和合理。所以领导必须要有一颗八面玲珑心,时刻关注手下的动向和把话说好,这也是所谓的高情商。那么这

  •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才39岁,晚年他为何喜欢上旅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简介,秦始皇千古一帝之路,永载史册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后世有很多的皇帝把自己比肩为秦始皇,但真正能够达到始皇帝这个高度的几乎没有,因为他虽然被很多人评价为暴君,不过秦始皇完成了所有人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就是第1次统一了中国,首次实行了中央王朝封建制度,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39岁傲视四方一般古代的开国之君都要经过很多年的战争,基本当上皇帝已经是白发苍苍

  • 李白抒情的诗不少,但这首诗开头前两句,就让人欲哭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的抒情的古诗八句,我欲乘风向北行李白的诗,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然李白在朝堂上不得志,但即使他在困境中也一直在用诗歌鼓励着当时的百姓,以及现在的世人。令人惋惜的是,李白写了万余首诗歌,但经过了几千年后却只遗留了一千四百余首。我们从会说话时起,就已经在背诵李白的诗歌了,相信绝大部分人的诗歌启蒙都是《静夜思》。那我们今天就赏析李白的另一首诗歌,这首诗也被收录在语文

  • 李白曾为杨玉环赋诗称赞,李白是否对杨玉环真的有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赞美杨玉环,杨玉环秘史杨玉环母亲,李白和杨玉环第1部分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在唐朝三大诗人里边,他的名气是最大的,李白因为户籍的问题,一直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还是唐玄宗听到了李白的名声,于是将李白召进宫,担任翰林待诏,这是一个六品官,虽然不大,但是离皇帝比较近,皇帝很器重李白,经常宴请他,而且给于了李白很高的尊重。李白在皇宫有些恣意妄为,这些事情唐

  • 李白父亲为何时隔七年才给其子取名为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父亲资料简介,李白的资料和李白古诗,谁演的李白最像李白

    据说李白从小就非常聪明可爱,人人看到了都喜欢。在抓周的时候,他父亲为李白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李白一下子就抓住了一本诗经。这让李白的父亲非常高兴,读书是一个正经出路。古代对读书人都是非常尊敬的,不然也不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了。李白的父亲对李白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就想着要为儿子取一个响亮的好名

  • 李白曾顺手救下一人,此人后来拯救了大唐王朝,他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的历史背景资料,张大春大唐李白,大唐不夜城与李白对诗

    传说在郭子仪20岁在河东(今山西)服役时,曾犯过军纪,按朝廷律令应处斩。刚好在押赴刑场的途中被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发现,李白见他相貌非凡,临危不惧的样子,感到很可惜。他认定这个人将来一定会大有造化,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便以自己的官职担保,救下了这条年轻的性命。后来,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