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三国时期虽然明君武将无数,但最有名的是两个人和一匹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中吕布,马中貂蝉”,前一句很好理解,后一句本人才疏学浅就不那么理解了。
不过吕布有一个技能,就是认爹,而且每一次认新爹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从一个连级干部一下成为了军级干部,有人罩才是硬道理,不过因为认爹跳槽的太过频繁,在一次离职后,下家公司的人事专员对吕布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这个人人品有问题,建议不予录用,并且拉进了诚信黑名单。
山民的建议,嬴政思考了很久,不是抹不开面子,在赵国流浪的时候,别说叫爹了,为了活下去,屎都吃得,还得抢着吃,吃完了之后还得抹抹嘴,说一句真特么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
嬴政思考的是可以落地的方案,总不能冒冒失失打个滴滴,到吕府按门铃,然后大喊爸爸爸爸,这样是不行的,肯定会适得其反。
嬴政想通了,他采用了山民的建议,并且纵情高歌,“这~一~拜~忠肝义胆……”对,他想到了他还有一个结义三妹,全国联网的监控摄像头的总负责人:羌瘣。
羌瘣手里不光有摄像头,可以看天下大事,她手里还有对讲机,可以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
怪不得后世有人总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就是情报的重要性。
嬴政说,三妹你附耳过来,你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这样,可保万无一失。
羌瘣表情木衲,大家也不知道两个人到底说了什么,就这样诺诺而去。
吕教主慌了,赶紧动员危机公关处理这件事,到底嬴政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因为赵姬以前确实是他的女朋友,但是后来被异人看上了,只好割爱。
不过怎么算日子也算不准,他也拿不准到底嬴政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过这个谣言一下戳到了吕教主的痛处,他膝下无子!
大家可能知道,有些太监非常的变态,不光是他们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们没办法经历传宗接代养儿育女的临终关怀。
人尤其是成年人,最缺的并不是钱,而是关爱。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越来越发现人的需求,也越来越直接,反而是年少时周围的感情非常单纯,这也就是所谓的隔代亲了。
久而久之,教主看大家的眼神看自己的时候都怪怪的,看嬴政的时候,越来越觉得这娃格外亲切,就是打心眼里喜欢,说不出为什么。
在嬴政董事长的信息战攻势下,顺利和吕氏教派孵化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国内政治形式一片大好,各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嬴政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让自己的嫡系去战争中深造。
在秦国宫廷政变后不久,秦国发动了对魏国的战争,为什么秦国会和赵国、魏国、甚至楚国频繁的进行战争呢?
因为赵、魏、韩、楚都和秦国接壤,边境摩擦再所难免。
秦国此次发动战争的目标,是魏国的荥阳。
荥阳是战国时代的大贸易都市,而且周围交通便利,当时说的交通便利多是指水路,因为毕竟没有铁路和公路,被称为三秦咽喉,可见他的重要性。
嬴政把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全部派出参与这场战役,王贲、蒙恬这些将门之后全部被送上了这次的战场,当然还有李信和羌瘣。
嬴政的目的很明确,李信和羌瘣只是作为小兵,见见世面,毕竟打架和打仗是不一样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李信和羌瘣的职位分别是伍长和副伍长,伍长管5个人,是秦军里面的作战小队,上面还有百夫长、千夫长等等。
秦军领队的将军叫麃公,在进军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魏军方面的任何消息。秦国当时采用的是征兵制,被征召的士兵要自备武器和甲胄,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中描写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时候也有提及。
李信和羌瘣装备的也只是轻甲和短剑,轻甲就是仅仅在胸前和后背挂一片稀稀的几块甲叶,短剑是青铜剑,又叫秦剑,用青铜打造,虽然铁制武器在当时已经很普及了,但是秦国的青铜有核心竞争力,剑身质地坚硬,锋利无比。
当时与秦剑一起装备秦军的利器还有秦弩,4石弩的有效射程是200-300米之间,这是什么概念呢?清末曾国藩剿灭太平军装备的清朝制式洋枪“恩菲尔德M1853”前装线膛枪的在800米内具有杀伤力,但其实一般都只是在300、400米内具有杀伤力。
如果利用得当的话,秦弩完全可以达到步枪的效果,为什么叫弩?因为配上箭羽后的弩,射出的时候会发出努努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总有人将弓和弩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这是不科学的,弓箭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是没办法进行实战的,而且弓箭是利用抛物线自重攻击原理,和弩的初速度平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弩的使用要比弓容易的多,只需要段时间的培训即可。
秦国这时的兵种主要分为轻步兵、重步兵和骑兵以及战车部队。
李信和羌瘣这种没有什么经验的新兵一般都会编入轻步兵。
小说:吕教主万事大吉,只是膝下无子,嬴政灵机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