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最仰仗的宦官,75岁上战场力保国土完整,高力士望其项背

唐玄宗最仰仗的宦官,75岁上战场力保国土完整,高力士望其项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63 更新时间:2024/2/13 19:22:11

高力士陪伴了唐玄宗一生,恩宠无比,权势熏天,连太子爷都得称他为“兄”,皇子皇孙们都得叫他“阿翁”。

别看高力士牛皮哄哄的,但在一个人面前,他也得甘拜下风。此人就是杨思勖,一位比高力士年长三十六岁,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被后世推崇为最能打的宦官。

高力士兢兢业业一辈子,依然逃不掉后人的讥讽,而杨思勖残忍狠毒到令人发指,但他的名声却很正面。

在史书中,新旧唐书不约而同地将杨思勖排在《宦官列传》第一位,高力士排在第二位。

既然杨思勖这么牛,为何他的名气远不如高力士呢?一个太监是如何走出魔幻之步的呢?

☛杨思勖的崛起之路:两次政治押宝赌赢人生

杨思勖的出身跟高力士一模一样,都是岭南土著豪族子弟。高力士出身于岭南冯氏,杨思勖出身于岭南罗州苏氏。

两个家族都因叛乱而遭受灭门之灾,两人都是因为年幼而遭受宫刑成了太监。高力士被高姓太监收养,而杨思勖则被杨太监收为养子,充入内侍省。

与高力士年轻时就结交唐玄宗不同,杨思勖与唐玄宗发生交集很晚,甚至落在了年轻的高力士后面。

53岁之前杨思勖一直默默无闻,景龙元年的一场事变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年,太子李重俊不堪忍受安乐公主的羞辱,以及韦皇后的排挤,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千里,发动了著名的“景龙政变”。

事变中,武三思父子等十余人被当场斩杀,唐中宗李显带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逃往玄武门城楼,形势岌岌可危。

烈火见真金,随侍在唐中宗身边的杨思勖厚积薄发了,他主动请缨,提刀下楼,直奔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而去,如同天神下凡一般一刀就斩了对手:

“宫闱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

杨思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哪来的这么强武力值?关云长附体了?

原来杨思勖有一项天赋——膂力过人,跟楚霸王似的。冷兵器时代,力气大就是硬道理,甭管你学了多少招数都不管用。

野呼利的死给叛军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全军士气顿挫。李显趁机发布策反令,叛军瞬间瓦解,李多祚被身边的人砍翻于马下,李重俊也在逃跑的途中被部下所杀。

可以说,正是杨思勖的“天神降临”逆转了形势。因为这个功劳,杨思勖被越级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三品)、内给事。

毫无疑问,从这一刻起杨思勖被贴上了“韦皇后亲信”的标签,而韦皇后又是唐玄宗的死敌,他又是如何给自己换了标签的呢?

有资料说,由于韦皇后毒杀了唐中宗,引起杨思勖不满,因此他主动投靠了唐玄宗。这个说法有点扯,韦皇后毒杀唐中宗这段历史原本就靠不住,就算是真的,怎么会被杨思勖知道?

从唐中宗驾崩到“唐隆政变”爆发才一个多月时间,杨思勖仓促之间投靠,唐玄宗敢相信他吗?他又是如何得知唐玄宗正在秘密策划行动的?

很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交往过程,其中的细节不适合外流,被隐藏了。

总之,杨思勖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决定,或者说他用性命下了一次赌注,押宝唐玄宗。

因为诛杀韦后有功,杨思勖升任为左监门卫将军,还被赐归宗于“弘农杨氏”,从此成了唐玄宗的大红人。

☛杨思勖的赫赫战:四次平叛力保国土完整

你以为这就是他的人生巅峰?杨思勖说:“我才刚刚起步耶。”

开元十年(722年),安南人梅叔鸾自立为“黑帝”,他聚兵40万,攻陷32州,并与林邑(越南中南部)、真蜡(柬埔寨)等国勾结,企图从大唐分裂出去。

消息传来,唐玄宗任命68岁的杨思勖为将领,全权负责平叛工作。让人诧异的是,杨思勖并未带一兵一卒,而是赤手空拳上任的。

武松打虎还要先喝饱了才上阵,唐玄宗难道想让老头儿去喂虎?

直到杨思勖到了岭南人们才恍然大悟,难怪唐玄宗会派杨思勖,而不是任何一位将军。原来杨思勖凭借家族余威,在当地征召豪酋子弟,很轻松地就组成了一支10万人的队伍。

杨思勖和安南大都护光楚客一起,从当年伏波将军马援开辟的故道进军,出其不意地降临在叛军的面前。梅叔鸾毫无防备,稀里糊涂就败了。

杨思勖斩杀梅叔鸾后,大肆追杀叛军,“积尸为京观”。

开元十二年(724年),贵州五溪蛮首领覃行章发动叛乱,70岁的杨思勖以黔中招讨使身份,率6万大军披挂上阵。

此战波澜不惊,唐军斩敌三万,活捉了覃行章,顺利班师回朝。杨思勖因功晋升为辅国大将军,官居二品。

当年,唐玄宗封禅泰山,杨思勖随行护驾,回銮后又被晋升为一品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一品官是什么概念呢?唐朝的亲王、三师为一品,郡王二品,宰相大多也就四品。

开元十四年(726年),邕州(今广西南宁)蛮夷首领梁大成发动叛乱,并攻占了宾州和横州。

老杨三度出征,前后耗时十个月,“平之,禽大海等三千人,讨斩支党皆尽”

开元十六年(728年),春州(广东阳春县)、泷州(广东罗定)少数民族首领陈行范、冯璘、何游鲁联合起兵叛乱,攻陷四十余城,陈行范自称天子。

74岁高龄的杨思勖第四次出征,他率领永州(湖南零陵区)、道州(湖南道县)、连州(广东连县)等地兵马,以及淮南道(治所扬州)10万弓弩手进讨。

对付这些蛮夷杨思勖早就轻车熟路了,冯璘、何游鲁被一个突袭就砍了脑袋,而陈行范躲进了山洞。杨思勖紧追不舍,将他活捉后斩首,并屠杀其余众6万人。

平均每两年一次出征,除掉在途时间,八年里杨思勖几乎没有歇脚。而且每一战他都是完胜,连一点小波折都没有。

这其实是一个奇迹,自古中原军队与岭南人作战,最大的苦恼就是不熟悉地理环境,不适应气候条件,由此带来巨大的伤亡。勇猛善战如马援将军,最后都折戟沉沙死在了前线。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杨思勖面临的对手太弱,而是因为他非常熟悉岭南的环境,更善于谋划。比如对阵梅叔鸾,人家手上足足有40万大军,谁要是不服也拿出一套轻松获胜的方案来?

所谓“善战者无功”,杨思勖的功勋绝不能被低估。

☛杨思勖的黑白人生:残忍狠毒却形象正面

中国人自古就不喜欢太监,什么人都可以冲他们吐口水,吐得越凶越能占据道德制高点,仿佛他们生来就是痰盂。

杨思勖在历史上的形象大体是正面的,但也还是留下了一些诟病的地方。正史虽然没好意思对他大吐口水,但也惜墨如金,没给他做任何“美容”。

那么杨思勖留下的诟病是什么呢?残忍好杀。

史书记载,有个叫牛仙童的太监,由于收受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贿赂而被告发,唐玄宗将处置权交给了杨思勖。

杨思勖的处置方式骇人听闻,他先将牛仙童绑缚示众几天,然后砍去手足,生挖其心,还割其肉当场生吞!

对自己的同类如此,对叛军更是毫不留情,杨思勖四次平叛先后杀了十几万人,他经常将那些俘虏“剥面、剺(割开)脑、褫(剥开)发皮”

这种残忍至极的行为,让叛军一听到杨思勖的大名就吓得两腿发软。即便是唐军内部也被他的严酷震慑住了,因此杨思勖所统领的军队,部下无不对他敬畏如虎。

我们固然不赞同这种残忍的方式,但你不得不承认,古代名将大多都是以苛严而著称,所谓“慈不掌兵”。至少杨思勖没有将这种残忍的方式用在部下身上,因此这就是他树立军威的一种方式。

功勋卓著、生性残忍,又手握兵权,这种人有多少能得以善终的?可杨思勖就做到了,他退休后生活在翊善坊的私宅,一直活到开元二十八年,以85岁高龄寿终正寝。

杨思勖为何能得以善终?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的人生智慧了。

▶首先,杨思勖目光如炬,能识大局。

当初他选择拥护韦后,而不是太子李重俊,又暗中背弃韦后改投唐玄宗,这两次重大抉择看似是豪赌,但其实是洞悉局势的远见卓识。

▶其次,杨思勖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杨思勖原本就出身于岭南豪族,唐玄宗让他去平叛,其实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对此杨思勖洞若观火。

那么,如何才能化解皇帝的猜疑呢?对那些叛乱的豪酋狠一点、残忍一点,以表示跟他们势不两立。

因此,杨思勖的残忍行为,其实也暗含了对唐玄宗的示忠。

▶其三,能摆正自己的地位,进退自如。

杨思勖在唐玄宗身边三十多年,地位尊崇,又恩宠无比,但人们看不到他任何一丝弄权、谋私的记录。

以杨思勖的地位,巴结奉承他的人肯定少不了,倘若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被人情世故、各种利益集团裹挟。

但杨思勖除了四次出征,我们看不到他任何蛛丝马迹,这种知进退的大格局,难道不值得我们点赞吗?

对了,有人称杨思勖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太监,您同意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的盛唐是别国模仿不来的偶像,唐代文人:我辈岂是蓬蒿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怎样比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简介,唐朝太平的贞观之治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大明朝灭亡,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耳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被谁杀死的,明朝的灭亡跟朱元璋有关,朱元璋死的时候明朝版图

    如果说这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第一位,朱棣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亲自教育出来的,竟然造了反!朱元璋是个保守派,为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稳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死了长孙上,其他人没有机会。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为皇长孙铺路了。可惜他费尽心思,杀了那

  • 甘肃出土一碑文,内容颠覆历史,专家:难怪李世民轻易杀死李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的“不解之谜”隋朝末年时,群雄而并起。唐高祖在建立唐朝后,立其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则为齐王。而四子中的三子李玄霸在还未成年时便已经早早离世,次子李世民则与另外两个兄弟存在一些矛盾纠葛,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他们之间矛盾发展到极点的结果。尽管唐太宗李世民在掌握皇

  • 明朝出现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是明朝陷入最黑暗的时期,看看魏忠贤的升迁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最后能够把控朝政造成了明朝的黑暗面,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魏忠贤原来只是皇宫里一个管做饭的太监,魏忠贤一开始连字都不认识,但是魏忠贤是一个有野心的太监,他慢慢地接触皇帝成为皇帝的心腹,那个时期皇帝是朱由校,我们都知道朱由校是一名木匠皇帝,他向来是不问政事的,这也为日后魏忠贤掌权提供了机会

  • 武则天的老妈,一个四十岁结婚,遗传给子孙荒乱基因的彪悍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上下五千年哪位女子的人生最彪悍?武则天要是敢认第二没谁敢当第一,那么武则天的人生究竟有多彪悍?有人说她不知廉耻,十四岁进宫成为唐太宗的妃嫔,等到太宗死后又当上了高宗李治的皇后,视人伦于无物;有人说她淫乱放荡,年近七旬还召集男宠,冯小宝、薛怀义、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都是她的入幕之宾

  • 明朝第二代君主,上位以后开始改革,削弱藩王有所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藩王制度分析,安阳在明朝是哪位藩王的封地,明朝藩王后代名称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大儿子才是长得最好看的,而可惜的是他的大儿子朱标英死的特别早,没有办法,朱元璋只能将他的孙子,也就是朱彪英的儿子作为下一任继承人。在朱元璋去世以后,他的孙子也正式的上位成为了君主,而当时,朱云一也开始打算整治一下所有的官僚,而且也为了能够帮百姓制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于是他开始重

  • 武则天的姐姐,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战败被俘,被士兵折磨3天3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武则天能如此逆袭,当上皇帝,真是非常了不起。谈及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她的大名可谓是人尽皆知。不过除了武则天之外,还有一位“女皇帝”,由于她不是正统的皇帝,而是自封的皇帝,因此史学家没有把她当做皇帝看待。如果一个人随便自称皇帝,那么中国古代的皇帝真是不

  • 马皇后下葬之时天气巨变,而大师一席话,让朱元璋瞬间愉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死后为啥7天下葬,朱元璋下葬风水视频全集在线观看,朱元璋下葬在线阅读

    后来朱元璋成功开创自己的盛世,对这位皇后也非常尊敬有加,每当朱元璋有脾气想要发作的时候,马皇后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安抚他,马皇后就是治愈朱元璋的良药。可惜马皇后没能长长久久的陪伴朱元璋,在她51岁的时候因为患病无药可医,马皇后去世。对于马皇后的葬礼朱元璋也是用高级别厚葬,当天下葬的时候,天气突然巨变,

  •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幸福吗?其实没过几天安逸日子,还守多年活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并不能说这段历史是错误的,毕竟文成公主实实在在的嫁到吐蕃去了,可究竟是主动还是被迫就有说法了。书中对于这一段历史描写的相当朦胧,让人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到了宋朝时期编撰的《新唐书》描述的就客观多了,文成公主是无奈之下出嫁过去的。在中国古代,和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政治策略,其目的就是巩固双方的友好关

  • 清明上河图放大后,有个红裤衩的男人趴那干嘛?网友:辣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在大家的观念中,唐朝比宋朝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但是要是告诉你宋朝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唐朝,军事实力也不弱于宋朝,尤其是早期的宋朝,还没有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文化也是包罗万象社会开放,在这个时期也算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高峰。北宋末年有一个名声赫赫的画家张择端,他有一幅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就是曾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