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商王后妇好,代父从军、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还有一个人不能忽视,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庄太后”。
1643年,后金创建者皇太极去世了,彼时孝庄也才30岁的年纪,为了自己儿子福临能顺利登上皇位,把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拽进房,两人商量要事,第二天,福林顺利登基,成为后来的“顺治帝”。
天降福星,情路坎坷
1613年的一天,辽阔蒙古的科尔沁草原上的人忙碌了起来,不久帐篷内传来一声尖叫的啼哭,一位女婴就此诞生,她来到了这个崭新的世界。
这名女婴的名字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提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实际上她就是大玉儿,也就是后来影响整个清朝历史走向的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
“布木布泰”在蒙古语里意为“天降福星”,传闻大玉儿降生之时,天降祥瑞,故得此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父母对于孩子的无上宠爱。
大玉儿出身高贵,其父亲是蒙古族科尔沁部的首领,作为科尔沁部的小公主,大玉儿从小生活锦衣玉食,又因自身骨子里的蒙古族血统,这使得她成为了一名聪明、率真的女子,深受部族的喜爱。
自古以来,“情”字最为扰人,即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玉儿也逃不过一个“情”字。后金建立之后,满蒙联姻就成为了维护两族稳定的重要方式。
大玉儿的姑姑哲哲先是嫁给了皇太极,后来因为大玉儿身份的特殊性又因先前被和尚断言为“凤胎转世”,于是大玉儿顺理成章的嫁给了自己的亲姑父皇太极。
相比于古灵精怪的大玉儿而言,皇太极更加喜欢的是温柔知性的宸妃,也就是大玉儿的亲姐姐海兰珠,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偏爱是历史所承认的。
当时皇太极按照特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妃嫔进行了分类,共有五妃,第一当然是中宫皇后哲哲,第二就是宸妃,大玉儿排在最后一位,被封为“庄妃”。
后来大玉儿生下了福临,虽然福临并不受皇太极的喜爱,但儿子的到来给大玉儿的内心带来了一丝慰藉,儿子的陪伴也为大玉儿无聊寂寞的深宫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
汗位空缺,花落谁家
1643年,皇太极逝世,因为去世突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皇位继承者的遗言。满清的继承体制与汉族的并不一样,汉族自古以来实行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满清实行的是“民主推选”。
民主推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脉资源”,当时最具有皇位继承权的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两人都正值青年时期,热血澎湃,也颇具野心。
皇长子豪格的母妃是皇太极的继妃乌喇纳喇氏,出身一般,豪格本人生性阴冷、狡诈,虽不是皇太极最喜爱的儿子,但因长子身份,也深受皇太极的器重。
除此之外,满清军队通常被编为八旗,豪格背后就有四旗的支撑,他的支持力量几乎占了一半,加之豪格本人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可以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多尔衮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母亲是乌拉部的公主阿巴亥,出身高贵,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嫔之一,因此聪明的多尔衮也深受努尔哈赤的重视。
多尔衮有勇有谋,擅长带兵打仗,17岁那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在军中有着较高的声望,他的实力曾经一度为皇太极所忌惮。
因为两个人的争斗,朝堂上一度分为势如水火的两派。总体来说,豪格的实力不如多尔衮,多尔衮的支持力量不如豪格多,二人一直在相互忌惮与试探。
深居宫中,有勇有谋
此时的大玉儿仅仅三十岁,放在寻常百姓家,她应该是一个受丈夫宠爱,受子女敬爱的普通女子,然而皇太极的离世却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她考虑到自己年幼的儿子福临,意识到自己不能过度沉浸于失去丈夫的悲痛,必须立刻振作起来,为自己和儿子福临做打算,为他们的未来做打算。
大玉儿痛定思痛,仔细分析朝堂局势,她认为豪格和多尔衮两位都是出色的人,都具有继承汗位的资格,但是两人相争的结果必然要以战争定胜负,而且这场战争必然是惨烈的。
大玉儿灵光乍现:何不让自己的儿子福临继承汗位呢?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战争,自己和儿子的未来也有着落了。当天晚上,大玉儿就请多尔衮到自己宫中商量此事,还派婢女苏麻喇姑在门外看守。
大玉儿与多尔衮彻夜长谈,多尔衮深知自己与豪格继续僵持下去,最后登上汗位的一定是豪格。如果豪格登上汗位,自己必然要受到豪格一派的针对,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大玉儿参透了多尔衮的心理,借机提出让自己的儿子福临登汗位,让多尔衮做摄政王。并向多尔衮表明这是一场双赢。多尔衮沉思片刻,似是在思索此事的可行性。
福临的母妃是大玉儿,大玉儿既是五妃之一,又是科尔沁部的公主,当时五妃之中还有两妃都出身于科尔沁部,福临登基就意味着得到了整个科尔沁部的支持,不得不承认,这是对抗豪格强有力的力量。
第二天,大玉儿推门对婢女苏麻剌麻说:“事成了!”随后,大玉儿带着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年号“顺治”,多尔衮为摄政王,尊称为“皇叔父摄政王”,大玉儿也被尊为“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的一生成就斐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王,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那个大肆宣扬男权的封建社会,孝庄太后似是一股清流,着实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