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下诸葛瑾参与过的四大战役,分别是“南郡、江陵之战”、“江夏、襄阳之战”、“第四次合肥之战”、“樊城、柤中之战”。在第一场战役之中,诸葛瑾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差劲,就连孙权对他也是很是失望。因为他每天都是开会,然后商议,之后沙盘演武,就是不和魏军打斗。
而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潘璋出手,火烧魏军浮桥,逼退魏军。再加上朱然坚守江陵,成功把魏军给“拖”走,才保住了江陵。但是就算是这样,诸葛瑾竟然还得到了一个“全师保境”的功劳。不得不赞叹,此人的运气实在是好呀,如果是换做旁人那早就该被罢职了。
诸葛瑾在之后的三次战役之中,也是没有一次获得胜利,最好的结果就是安全撤退。但是就算是这样,诸葛瑾还是依然被孙权重用,甚至还做到了大将军这个职位。按道理来说,就诸葛瑾这样的战绩,在三国那个乱世能够不被杀头就不错了,但是反观诸葛瑾呢?不仅连冷板凳都没坐,还一路上升。
难道说孙权不知道诸葛瑾的真实水平,被诸葛瑾给迷惑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孙权也很了解诸葛瑾的能力。在第一次的“南郡、江陵”之战后,孙权就明白了诸葛瑾实在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人。所以在之后的战斗之中,孙权就再也没有让诸葛瑾独领一军了,而是安排别的名将跟着他。
那么既然孙权知道了诸葛瑾的具体能力,为什么孙权还是重用他诸葛瑾呢?尤其是在东吴一直重武轻文的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其实笔者觉得,孙权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孙权多疑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东吴集团的前期是孙策打出来的,而前期帮助孙策占领稳定江东就是当初孙策依附袁绍时招募的人才。
而这批人才,大多数都是来自淮水和泗水等地,简称为“淮泗集团”。之后在孙策死后,帮助孙权稳定局势、开疆拓土的也是这群人。所以在孙权看来,江东士族是不可靠的,还是“淮泗集团”比较靠谱。
而在当时,淮泗集团大多都是小门小户,只有诸葛瑾的琅琊诸葛家族算得上是名门望族。所以孙权自然需要立出来一个标杆,而诸葛瑾就成了当时孙权最好的选择。于是孙权就不断的提高诸葛瑾的地位,以此来笼络更多的人才。
当然,如果说诸葛瑾能够做到那么高的职位只是因为孙权为了笼络“淮泗集团”的话,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能够获得孙权的青睐,诸葛瑾还是有过人之处的。诸葛瑾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那强大的社交能力以及谨慎的性格。
要知道东吴与蜀汉的外交,大部分是由诸葛瑾出面的。况且诸葛瑾还是诸葛亮的哥哥,所以在于蜀国外交的事情上,诸葛瑾都是处在非常特殊的位置。并且诸葛瑾的社交能力强大不只是表现在外交上,就算是东吴内部,诸葛瑾的社交能力也是很强大的。当时孙权的堂兄孙皎和甘宁发生矛盾,就是诸葛瑾去劝说双方和好的。
而且诸葛瑾的社交能力强大之处,还体现在他懂得揣摩孙权的意图。毕竟孙权是帝王,身处高位,有些事情没办法亲眼看到。如果做错了决定,那么又不能轻易撤回,那么此时就需要有人来给孙权台阶下了。而诸葛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能够很好地揣摩孙权的意图,从而使得孙权能够很好的下台。
再者,就是因为诸葛瑾谨慎的性格原因。他劝谏孙权,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循循渐进,而且每次都是大致的表现出自己的意向和意图,点到即止,一句也不多说。而且如果一件事情孙权不乐意听,那么他就会很巧妙地转移话题,然后再提起这件事情。
所以诸葛瑾深得孙权青睐,而且诸葛瑾对于孙权的命令,总是不折不扣的去执行。这也就使得孙权更加的器重诸葛瑾了。所以诸葛瑾你能够在孙权的手底下混得风生水起,自然是有的过人之处的。虽然说谋略比不上他的弟弟诸葛亮,但是也算是一代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