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一生征战,几乎是所向披靡的,跨过长江,平定六郡之地,就像虎入狼群之势一样。袁术去世,孙策打败了刘勋,夺取了庐江这个江北要地。随后,孙策又打得黄祖只身逃亡,连同刘表援军全军覆没。黄祖连老婆儿子都被孙策俘虏了,这一战算是报了孙坚的仇。但是,孙策在派遣军队进攻广陵,意图北上时,遇到了挫折,因为广陵太守陈登几次大败了来犯的东吴军。此时,官渡之战爆发,孙策准备亲自北伐,却遭遇刺客而重伤,这才传位孙权。由此,一向顺风顺水的孙策,在生命垂危之际,应该会意识到了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东吴境内不稳定,刺客就是一个例证。另外,陈登和孙策有怨,早派人秘密进入江东,联络严白虎馀部,准备搞事情《三国志》注引《江表传》。第二,孙策对北土人才影响力有限,但并不是说孙策没有魅力。举几个例子,帮助陈登防守广陵的陈矫,徐宣都是离孙策而去的士人。还有原豫章太守华歆,原会稽太守王朗,王朗还点赞过孙策曾经的义举,孙策拿下两地后,对他们也很敬重。可惜,最终华歆和王朗还是离孙策而去。这能是孙策的问题吗?不是的,关键还是没有“挟天子”这张牌呀。因此,第三,孙策北伐目的,就是要夺汉献帝。只是,因为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北伐时机并不成熟。
所以,以孙策对孙权能力了解,才说出那番“保江东,举贤任能,我不如你”的话。难道孙策不是“慧眼”吗?孙权一继位就是,先搞定庐江李术的叛乱,再收服山越,然后开始大举招揽人才,东吴的统治也进入稳定时期。但是孙权果然在开拓北方领土上,就差多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孙权力保东吴防务的战斗,几乎都赢了。比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曹丕三路伐吴之战。北伐战争都输了,打合肥打到去世,也不能下,更别提打寿春,过淮水了。甚至无险可守徐州之地,东吴也没有取得进展。当然,偷袭荆州算是例外,值得一提的是,好在东吴在大片南方地区和海岛可以开发,孙权也算在这方面开拓不少领土。
至少孙策传位给孙权,是符合当时形势的,保证了政权的过渡,没有落入外人之手,并且在三国中,算是存活最久的。但是,这个代价就是,失去日后北伐的最佳时机以及统一天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