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语成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背后秦国灭亡的本质原因

一语成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背后秦国灭亡的本质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37 更新时间:2024/3/7 5:17:47

[var1]

没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缔造的大秦帝国。秦国在经过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发展,后来又经过几位秦国明君的治理,最终在秦始皇的带领下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

那么耗费数百年时间,几代人心血的一统,为何只存在了十几年便消失了? 为何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也无法挽回这个局面?

不适应局势的统治手段

[var1]

商鞅 剧照

说到秦朝的统治手段,那就得先来介绍一下在统一之前秦国的治安法律。

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一直实行的是“严刑重法”。那他们的法律严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据记载,如果你在秦国的街道上乱扔垃圾,就会被砍掉手脚。可想而知,当时的秦法是多么的严!

也就是这么“严”的法律,被秦始皇用在了刚刚统一的秦朝。这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首先,天下刚刚稳定,战火也刚刚停止,百姓们需要休息,需要休养生息,不可能这么快的就适应新的法律。其次,就算是秦国人受得了这么“严”的法律,其他山东六国的人们也受不了啊。

[var1]

所以说,秦国刚开始实行的统治手段是非常错误的,这很容易引起平民的反抗,尤其是山东六国地区。最为严重的是,无论是习俗、法律、还是成文法,秦国与其他山东六国都有很大的不同和隔阂。

这就使得秦国无法从根本上与其他六国和谐相处,也就是说秦国与山东六国之间的矛盾是迟早要爆发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法律问题又是首当其冲,倘若秦始皇能像刘邦那样,约法三章,与民休息的话,说不定秦国还能多“活”几年呢。所以说,不合时宜的统治手段是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的“暴政”

[var1]

其实说是“秦始皇的暴政”有点牵强,因为我个人认为,秦始皇执政时期所实行的各种政策和颁布的各种法令都是一个统治者该做和要做的事情,也谈不上特别坏,只能说是用了比较错误的手段。

比如说修长城,秦始皇修长城也是为了天下和百姓好,使他们少受匈奴的侵犯,而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劳民伤财。

但是,秦始皇修长城时征发的徭役确实有点多,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是在战争刚刚结束后,百姓正需要休息的时候征发的。

[var1]

这样一来,就会给天下人留下口舌,给不服秦朝的那些人留下把柄、借口。再说“焚书坑儒”,这就更算不上是暴政了,就像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一样,这些都不过是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统治的手段而已。

但是,这种文化统一的方法,确实是太血腥了,本可以以一种更加温和的手段来处理,像春风化雨一般,悄无声息地完成思想文化统一。但秦始皇偏偏选择了暴力手段,也正是这些错误的手段,给秦始皇留下了暴政的名声。

而且,我个人认为征发徭役是导致秦朝早亡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秦朝末年大部分的起义军领袖都是延误了日期的徭役,这些人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反了呢。

六国虽灭,人心未亡

[var1]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征服者在刚开始的那几年仿佛总会对征服者产生一种敌视,而这种敌视又只能依靠时间来是他们慢慢消散,其他方法是没有用的。就像清朝刚入关的时候,在全国各地都有反清起义。

这时的秦朝也出现这种情况,反抗秦国的运动层出不穷,这可能就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后所形成的家国观念的作用,这种家国观念使得各个王国的百姓们有勇气,有信念的对抗秦朝。

尤其是那些已亡六国的王室贵族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国,他们认为自己曾是一国之主,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就像是去完成一件还未完成的事,从不管这件事的可行度。这也就导致了六国虽然已被统一,但人心还是散的。

[var1]

秦朝的统治者仿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并没有着手去安抚人心,却把目光转向了以武力胁迫的统一方式,这就更加剧了反抗者的反抗情绪。再加上秦国初期地方管理并不严格,这就更容易导致六国贵族煽动人心,举旗起义了。

就像是最终灭亡秦国的项羽,他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家国观念和人心未附,使楚国的百姓们一拥而上,拥护起义。

所以,我认为秦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平定天下后的人心收拢工作。

秦始皇个人失误:没能处理好自己的身后事

[var1]

最后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归罪于秦始皇自己,虽然他一世英名,但最后也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看出赵高这个小人的真实面目,从而导致了自己死后,他与胡亥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当了皇帝。

可以说,这个原因对大秦帝国来说是致命的,因为秦始皇在当时已经被天下人看成了一个暴君,他们都等着再过几年熬死了始皇帝,就能安稳的过日子了。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下一任皇帝竟然还比秦始皇残暴,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使得百姓们对生活没有了盼头,那他们不起来造反才怪呢。

[var1]

可叹的是,秦始皇英明神武一辈子,到头来却被赵高这个小人给算计了,但这也不能怪秦始皇,毕竟没人能控制得了自己死后发生的事。

而且,秦始皇在临死之前还是为大秦和天下百姓找了一个明君的,也就是他的长子扶苏

倘若扶苏能够顺利即位的话,秦朝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也许这就是天意吧,当初灭楚国的时候,楚国大将项燕的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还真成了现实,最后被项羽一把火烧成了过往云烟。

幅员辽阔的大秦帝国,土崩瓦解的原因肯定不止这几个,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点,那些具体实在的零散原因,还是交给那些史学家们去研究吧。

更多文章

  • 李斯精明一世,从楚国小吏做到秦朝丞相,为何最后会被夷灭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李斯在20多岁时离开故乡前往楚国兰陵县,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公元前247年,三十多岁的李斯来到秦国,请求拜在吕不韦门下,做一名门客。吕不韦给李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嬴政身边做侍从。李斯在秦始皇身边,屡出奇计,获得了始皇帝赏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论功行赏,李斯被封为秦朝丞相。观其履历,李斯精明一

  • 窦建德覆灭缘由:违背联郑抗唐、连横反唐与勾连突厥三大生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窦建德个人简介,宋正本窦建德,窦建德被杀种下了唐朝矛盾的隐患

    [var1]隋末局势图虎牢关之战前的局势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隋末以来,割据势力多如牛毛,号称是 “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但是经过反复的交战与争锋,到武德三年,虎牢关之战发起前,北方大地的局势日渐明朗:李唐:李渊于武德元年建立,以河东与关中为基本盘,向外大肆扩张。武德元年,攻破西秦薛举、甘凉

  • 晋宗覆亡录:廪丘之战与齐长城之战,三晋再破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齐鞌之战简介,晋宗覆亡录完整视频,齐晋鞌之战中的文化常识

    当轰轰烈烈的战国大幕开启,赵国并没有像魏、韩一样掀起变法改革,为人称道的张孟谈、公仲连等人,也只是继续推行举贤任能的传统政策。原本积极进取的赵氏,此时反而有些固步自封的味道,再加上种种纷扰和积弊,使得本就在晋阳之战中遭到削弱的赵国,在立国之初的几十年间一直不能振作,其东扩的努力也渐趋停滞。赵献侯即位

  • 孔子、柏拉图,为何在十字路口上,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柏拉图和孔子谁更厉害,孔子和柏拉图思想,孔子与柏拉图ppt

    [var1]中国的诸子百家,希腊的哲学家在这一时期扎堆出现,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们都是中西政治思想的源头大师,“圣人”、“哲学王”是他们政治的核心思想。[var1]孔子“圣人”思想的产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传统思想源头的开创大师,他创立

  • 晋文公十九年流亡生涯中的三个重要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文公简介,晋文公传奇国语20集,跟随晋文公流亡大臣

    [var1]晋文公时代的晋国公室以相互残杀而闻名,公子重耳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晋国公室的血雨腥风之中。公子重耳的老爹晋献公登上国君的位置时,重耳本人已经二十多岁了。后来因为晋献公宠幸骊姬,骊姬希望自己亲生的儿子能够登上国君的位置。俗话说有后娘就有后爹,包括公子重耳在内的晋献公的其他儿子都受到了骊姬逐步

  • 越王勾践剑为何能千年不锈,放在X光下照射后,专家:这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地的位置山峦叠嶂,河流众多,双方交战大多以白刃战为主,此时剑的优势,便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因此宝剑的锻造技术快速发展,凌驾于他国之上。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是有着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这把剑被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当初被找到的时候也是颇具神奇色彩。[var1]上个世纪六十

  • 秦国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如何记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魏冉,秦国历史简介,黑冰台是秦国的什么组织

    [var1]其实杀的人多了就不按人头计算了,战争结束后按先后分军功就可以了,比如秦赵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怎么割人头,就是按数量算就行了,秦军战死了只要是有人头挂着的,其他人也不会去抢,有专门文书纪录了回去也要给人家家里人封赏的,早期的仗不好打,所以得到人头不容易,后期人家完胜就不需要人头记功了,五个人

  • 秦国的五大名相为何无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历代名相排行榜,秦国第一名相,秦国最厉害的10个大将

    [var1]若论五大名相中谁死得最惨?非商鞅、李斯莫属。商鞅在秦孝公执政时入秦,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后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奠定了秦国统一东方六国的基础。但是,因为变法侵害了旧制度荫护里的旧势力,而商鞅本性过于严酷,刻薄寡恩,不得人心,埋下了日后惨遭车裂的种子。李斯之死则纯属“自作孽不可活”。在关键时

  • 你知道赵括,可你想过他“纸上谈兵”背后的情结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赵括真的是只能纸上谈兵,无任何才干之人吗?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去长平带领赵国军队与当时强大的秦国大军作战,是因为赵王真的相信秦国的“谣言”:“秦军不怕廉颇怕赵括吗”?赵括的才干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80年,赵奢(赵括之父)奉赵慧文王之命,去攻打齐国的麦丘。攻打了好久之后,

  • 战国七雄国土面积和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150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秦国,1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赵国,2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魏国,2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燕国,2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齐国,15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韩国,9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封建时代,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就是国力的根本,看到这些数据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