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如何记功?

秦国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如何记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4/2/5 22:20:19

[var1]

其实杀的人多了就不按人头计算了,战争结束后按先后分军功就可以了,比如秦赵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怎么割人头,就是按数量算就行了,秦军战死了只要是有人头挂着的,其他人也不会去抢,有专门文书纪录了回去也要给人家家里人封赏的,早期的仗不好打,所以得到人头不容易,后期人家完胜就不需要人头记功了,五个人分为一伍,在每一伍当中有专门负责记录的记录员,专门负责记录这一伍当中弓箭手的杀敌数量。而且弓箭手会改装自己的弓箭,这样看敌方尸体上的弓箭就可以识别是谁杀的。

[var1]

第一点,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纪律,也就是有组织的。所以,打仗是要列阵型的,不是小混混打架打架大家一拥而上,而是结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再由此组建方阵。批次与敌人交战

第二,当过兵,进行演习的士兵都知道,军队最多承受30%的伤亡就会士气崩溃,需要进行休整,战国那种组织度极低的军队,b站一位up主安州牧分析过,最多承受20%,甚至一些运粮兵只有5%。所以,万人对阵,头颅是有限的,一万人对一万人,胜的能有两千头颅就不错了,狼多肉少

第三,部队是层层上报,由最小的作战单位先进行核实。再一层层上报,虚报头颅举报有赏。

总结,因为战阵的缘故,每个作战单位所对应的作战区域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应的敌方部队也是确定的,敌军总人数明确,其次,秦军每打完一仗都有三日时间核查,头颅对应尸体,某一个区域尸体是固定的,而在这一区域作战的基本作战单位就是那些,谁多拿了,举报有赏,基础的作战单位的军官很少多报。汉承秦制,刘邦的老兄弟樊哙从史书上可以跟明确的知道他晋升官爵的功劳,包括,先登,斩首等功绩。

[var1]

还有很多方法核查,古人不傻。实际上不可能搞出准确的数字。打仗不但敌人会死,自己人也会死。战死的杀了几个敌人怎么算?重伤的会不会被抢功?弓弩杀死的怎么算?打败了不可能打扫战场,但是不能说杀的敌人就不算了吧。就是到了今天,一线战士杀敌怎么准确统计,依然困难,只能大概其。所以法家的所谓“法”,看起来很美,多数时候无法实行。

古代都是上阵父子兵,一般都是一个地方的编入一个方阵的,这样都是沾亲带故的,而且以前秦人实在,虽然有做假的但是查到一样会被处死,秦国还有连座法,估计军队里也有,你作假我举报你我升一级你砍头,我不举报你,我和你都被砍头,在这种法律面前,再过命的交情也靠不住的!

[var1]

输粮爵能数到5级,以后不再升。功爵是可以一直升的。输粮爵就是给政府交了多少粮食,政府就封你一个爵位。为了防止大富豪也可以获得贵族的地位,所以最多升到5级,大夫。大夫的地位是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免除兵役。

一般来说,冷兵器时代,步兵最有效的战法是结阵,密集队形。但是一旦某个方块被冲垮,就像多米诺骨牌,很可导致个指挥体系混乱,然后就是全部战阵几分钟内崩溃败退,这时才进入追歼的混战。至于对阵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冲锋通常由骑兵承担。骑兵通常也只是围绕战阵不断骚扰,在移动中找到战阵的薄弱环节。至于混战,很少出现在大战役。一般在小股遭遇战。明代戚继光的鸳鸯阵是冷兵器时代步兵战术典范,即便现代军警也以密集阵形应对人群。火气前期,也是密集阵为主,辅以长毛等冷兵器。火器威力提高后,特别是大炮唱主角后,才是散兵为主。当然,我军创造性的发明了三三制,算是战阵战书和散兵战术的结合。

[var1]

平民一路狂砍爵首升到“不更”当了屯长一类的小军官,再想晋级“比大夫”级别的爵位就十分困难了,等升至“五大夫”有机会被任命为县长也就彻底升到头了。至于后面的那些“卿”与“候”包含级别,几乎是无望的这些高级别的爵位,就是得到权力圈青睐的客卿与王族出身的贵族们竞逐的目标。郿县人白起倒是像走了客卿的路子:以“善用兵”之名在昭襄王十三年“出道”就已经是领军攻占新城的左庶长(第十级)了;等到伊阙之战前傍上魏冉以后,白起更是直接跳到了左更率军出征,取得24万斩获回来直接升国尉(这个官儿据说还是嬴稷发明的);随后攻魏升大良造,完成突袭拔郢烧夷陵的壮举后白起同志就满级了。

更多文章

  • 秦国的五大名相为何无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历代名相排行榜,秦国第一名相,秦国最厉害的10个大将

    [var1]若论五大名相中谁死得最惨?非商鞅、李斯莫属。商鞅在秦孝公执政时入秦,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后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奠定了秦国统一东方六国的基础。但是,因为变法侵害了旧制度荫护里的旧势力,而商鞅本性过于严酷,刻薄寡恩,不得人心,埋下了日后惨遭车裂的种子。李斯之死则纯属“自作孽不可活”。在关键时

  • 你知道赵括,可你想过他“纸上谈兵”背后的情结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赵括真的是只能纸上谈兵,无任何才干之人吗?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去长平带领赵国军队与当时强大的秦国大军作战,是因为赵王真的相信秦国的“谣言”:“秦军不怕廉颇怕赵括吗”?赵括的才干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80年,赵奢(赵括之父)奉赵慧文王之命,去攻打齐国的麦丘。攻打了好久之后,

  • 战国七雄国土面积和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150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秦国,1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赵国,2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魏国,2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燕国,2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齐国,15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韩国,9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封建时代,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就是国力的根本,看到这些数据会想

  • 春秋后期,为何周朝分封的大国都消失了,地理位置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河南巩义是周朝国都吗,周朝分封800多个诸侯国,周朝莒国国都

    [var1]西周建立后,为了有效统治国家。周武王采取分封天下有功之臣,让他们帮助自己管理广袤的土地。但是,在分封之时,周朝根据亲疏有别以及功劳的大小把诸侯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其中以公爵最为荣耀。但是奇怪的是在春秋之后,爵位最为荣耀,获得土地最为肥沃的八个一等公爵的国家都消失或者沦为被欺负的小

  • 走进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为什么会互派质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时质子的待遇,春秋战国时期重要100个历史事件,古代质子是互派的吗

    可为什么这些看似被抛弃的质子,到后期甚至经常会混得风生水起呢?今天我就带你以质子的身份来揭开个中缘由。[var1]你是韩国公子你是韩国君主的第七个儿子,生活在春秋战国。韩国是弱国,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为保全国家,你父亲决定与楚国结盟,派一个儿子做质子。他有一大堆儿子,太子分量最重,被质押的可能不

  • 历史上的秦始皇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秦国从统一六国到最后灭亡只有十五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从公元前259年在赵国邯郸出生,至公元前210年驾崩于邢台沙丘。虽然秦始皇终年只有四十九岁,可他的经历却远比我们想象地还要离奇。[var1]秦始皇,嬴姓赵氏,又称赵政或者祖龙。他的父亲是秦国并不受宠的公子异人,祖父就是未来的秦孝文王。因为异人的父亲有二十多个儿子,加上秦赵两国当时的关系十分紧张,所以

  • 战国四大名将:一个功成身退,三个下场凄惨,其实都和兵权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四大名将大结局,奇葩将领自解兵权,战国四大名将排行榜前十名

    [var1]一、白起秦昭襄王虽然罢免和驱逐了以自己舅舅穰侯魏冉为首的朝中四贵,从母亲宣太后手中夺回了朝中大权,但军权却仍掌握在和魏冉关系不错的白起和国尉司马梗等人之手,对秦王来说只有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算真正执掌大权。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白起主张一鼓作气,秦王却在丞相范雎的建议下接受了韩、赵两

  • 吕后为什么那么恨戚姬和赵王刘如意?张良:他们活该,换谁来都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王张良,赵王刘如意简历,戚姬和赵王的关系

    [var1] 糟糠之妻 《史记·吕太后本纪》开篇说道: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吕雉是刘邦一穷二白的时候嫁到刘家的,是贫贱糟糠之妻,所幸生下一儿一女,是刘邦的长子长女,宗法里吕雉占据着原配和正妻的地位。鲁元太后即鲁元公主,是吕后为弥补心中愧疚在其死后所追赠的。吕后是贤内助,不

  • 越王勾践剑2500年了,为何不生锈?专家放大500倍,终于找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越王勾践剑排名,越王勾践剑保存了多少年,越王勾践剑为何埋于地下

    导语:1965年,湖北荆州发现了2500年的勾践墓地。这个发现引起了湖北省的重视,专家们立刻展开了考古发掘。经过了一个月的大规模的发掘,勾践墓地中许多陪葬品相继出炉。不过,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还是那把勾践宝剑。这把剑长三尺有余,剑身宽大,做工则是相当细致。放在灯光下来看,宝剑剑光锋利,浑身上下都透着灵气

  • 吕不韦至死不知,那么多人怀疑嬴政的血脉,为何异人却坚信不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吕不韦至死不知,那么多人怀疑嬴政的血脉,为何异人却坚信不疑? [var1] 真相其实很扎心,大家怀疑嬴政的身世,无非是因为嬴政出生的时间有些不对,而按照十月怀胎的定律推断,赵姬那个时候,还是吕不韦的妻子,所以,大家便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骨肉而非赢氏血脉!然而,异人和赵姬在一起的时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