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旦:汉武帝之子,刘据死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三争皇位都失败

刘旦:汉武帝之子,刘据死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三争皇位都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0:38

可是,汉武帝却没有给刘旦任何希望,而是在考虑了整整4年之后,宁可立8岁的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也不愿意立已经成年、可以独当一面的刘旦。

刘旦当然不会甘心。

他一生之中,3次谋夺皇位,却全都以失败告终。

这是为什么?

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汉武帝的第3个儿子,汉昭帝继位时在世的年纪最大的兄长,燕王刘旦。

一争皇位,上了汉武帝的黑名单

刘旦,是汉武帝的第3个儿子。上头的两个哥哥,一个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一个是汉武帝的爱子、把最富庶的齐国都封给他的刘闳。相比之下,刘旦实在是个小透明。

他的母亲李姬也不受宠,哪怕为汉武帝生了2个儿子,是汉武帝后宫生育儿子数量最多的女人,后宫的地位也不高,后来更是因无宠郁闷而终。

在这样的条件下,刘旦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和皇位,大概是没什么缘分的。

于是,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发展自身的素质和兴趣爱好上,在经书、杂说、星历、数术等各方各面,都算是个小有成就的达人,还热爱打猎,广交好友,尤其喜欢和游侠武士往来。

这辈子,当个名声不错的富贵闲王,绰绰有余了。

可是,公元前91年,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砸到了安心在封地逍遥的刘旦头上——他的太子哥哥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尽了。

而他那备受汉武帝宠爱的二哥刘闳,也在这之前就因病早逝了。

刘旦一扒拉,发现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汉武帝还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

换句话说,就是成了理论上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暗自窃喜的刘旦,开始等待来自长安的诏书,召他进京当太子。

可是左等右等,长安一点消息都没有。再一打听,汉武帝自从刘据去世之后,一直没再立新的太子。

一晃,巫蛊之祸都过去3年了。刘旦实在沉不住气了,左思右想,决定在父皇那里找一下存在感,提醒一下汉武帝,他在燕国还有一个好大儿,在等着当太子呢。

于是,刘旦派了一个使者去长安,亲切慰问了年老多病的汉武帝,并且向父皇提出一个微小的愿望:他愿意到长安去担任警卫,日夜守护皇帝。

当了53年皇帝的汉武帝,怎么会看不出刘旦的这点小心思?他本来就在为立储之事心烦意乱,一看刘旦搞小动作,顿时把气都撒在了刘旦身上,把刘旦的上书一扔,击地大骂:

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不让之端见矣。

意思是,儿子就应该安置在齐鲁这些礼义之乡,才能好好培养品德,放在燕赵这样的荒凉之地,就要生出争权夺利之心。

刘旦派来的使者,也被汉武帝在盛怒之下杀掉了。

这事还没完。汉武帝转头就开始找刘旦的茬。

他们这些藩王,远在封地,为所欲为,基本上只要朝廷要查,准要被抓住小辫子。

这不,刘旦立马就被汉武帝找到了“藏匿亡命之徒”的过错,削了他3个县的封地,当做惩戒。

刘旦本人,也上了汉武帝的黑名单,彻底和太子之位无缘了。

二争皇位,汉昭帝网开一面

刘旦预料到自己或许会与皇位无缘,但是没有想到,汉武帝思考了4年的结果,居然是立小儿子刘弗陵当皇帝。

当时已经30多岁的刘旦愤怒了。

他以长安来的玺书规格太小为理由,不肯哭丧,并派人到长安去打探朝中的消息——主要是,远在燕国,多年不能去长安的刘旦,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弟弟。

一行人去到长安,找到了在长安的熟人,打听到新皇帝不过8、9岁,是由霍光等人拥立的。

他们又去找刘旦的姐姐鄂邑长公主,结果鄂邑长公主已经进宫了,见不到人。

刘旦听完使者的汇报之后,觉得这件事从头到尾都不对劲。他怀疑,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立的太子,而是霍光等人伪造遗诏,立个小孩子,好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独揽大权。

为了试探朝廷,他上书请求为汉武帝立庙。

要知道,在当时的汉朝,帝王立庙,是非常严格的。就连汉武帝的父亲,平定七国之乱、为文景之治做出极大贡献的汉景帝,都没有庙号。

而汉武帝在去世之前,“海内户口减半”,民不聊生,争议非常大,汉昭帝和霍光本人,并没有为他立庙。(汉世宗的庙号,是汉宣帝期间上的)

刘旦提出立庙,是在试探霍光等人对汉武帝的态度。

面对刘旦的上书,霍光搁到了一边,没有同意,而是着手给刘旦加工资:赐钱3000万,增加封邑1万3000户。

安抚的意味,非常明显。

刘旦更加愤怒了:天下都该是我的,你靠着这点赏赐,就想把我摆平?

他愈发坚信,汉昭帝继位有猫腻,甚至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而是霍光他们不知道从哪找来的野孩子。

还暗中勾结了几个宗室,准备造反。

一开始,刘旦的造反活动,还搞得有模有样的。

首先,他伪造汉武帝的圣旨,说当年先帝给了他封国的自治权,可以招兵买马。

接着,他召集群臣,商讨“治国之策”,简而言之,就是商量造反的方法论。

然后,他把汉昭帝不是汉武帝之子的谣言,散布到各地,争取舆论支持。

很快,刘旦的造反工作,就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他制造了一批兵器,组建了一支军队,并让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回齐国杀了青州刺史隽不疑,揭竿而起。

刘旦觉得自己一定会成功,连天子的仪仗都用上了,还给身边人取了皇帝近侍专用的侍中称号。

然而,在从古至今的造反工作中,保密工作,都是一大要紧事。

而刘旦等人的保密工作,可以说是做得一塌糊涂。

前去刺杀隽不疑的刘泽,还没动手呢,就被隽不疑知道了。隽不疑的行动力超强,立马派人把刘泽等人一网打尽,并报告给了汉昭帝和霍光,换来了升官发财。

汉昭帝下令,严查这件事。

一查,就把刘旦造反的事情,查了个门儿清。

按照汉朝的规定,刘旦这个时候,就应该以造反的罪名处死了。

不过,刘旦毕竟是汉昭帝的亲哥哥,汉昭帝特地为这事下了诏书,不要牵连燕王。

至于这是8岁的汉昭帝本人的意思,还是霍光的意思,还是刘旦和汉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刘旦造反一轮,归来还是天子的哥哥,是尊贵的燕王,一点损失都没有。

三争皇位,被逼自尽

刘旦可没有因为逃过一劫,而停止折腾。

他坚定地认为,皇位就应该是他的,他只是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

他正在等待新的机会的时候,从长安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他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以及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之一上官,要和他联合起来,夺取皇位。

原来,汉昭帝登基的时候,年纪尚小,几个托孤大臣一商量,就把汉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请到了宫里,亲自抚养汉昭帝。

过了几年,汉昭帝稍微长大一些了,鄂邑长公主就决定给汉昭帝娶一个皇后。

托孤大臣之一上官桀一听,这好呀,我家里正好有个孙女,可以和皇帝相配。

他去和亲家霍光商量此事:你看,我孙女也是你外孙女,她当上皇后,对你也有好处。

霍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孩子还不到6岁啊!

霍光的路子走不通,上官桀便找到了另一个人: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

他承诺,这事要是成了,就帮助丁外人封侯。在西汉,只有列侯才能娶公主,而鄂邑长公主正守寡,丁外人如果封侯了,就有机会从男宠转正了。

丁外人欣然同意,给鄂邑长公主吹枕边风,果然让上官桀6岁的孙女当上了皇后。

然而,霍光愤怒了。

事后,上官桀想要履行承诺,帮助丁外人封侯,可是霍光坚决不同意。

他又退而求其次,想先为丁外人谋取一个官职,霍光依然拒绝了。

一来二去的,上官桀和鄂邑长公主,就恨上了霍光,想要除掉霍光。

聪明的汉昭帝,坚决站在霍光这一边。他们便想着,连汉昭帝也一并除去。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上官桀和鄂邑长公主知道,远在燕国的刘旦,也一直虎视眈眈,想要造反夺位。

于是,两人向刘旦抛出了橄榄枝,一起动手。事成之后,刘旦称帝,鄂邑长公主的男宠封侯,上官桀则封王。

他们很快就制定出了一个看起来可行性很强的计划:鄂邑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在宴会上,让埋伏的武士把霍光给杀了。然后,废了汉昭帝,迎刘旦入长安登基。

制定好计划之后,刘旦喜滋滋地准备好了行李,只等事成的消息传来,就进宫当皇帝。

刘旦上一次造反,是败在了保密工作上。卷土重来,他们依然没有吸取教训,保密工作,依然没做好。

鄂邑长公主手下一个负责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名叫燕仓,觉察到了他们的计划。

燕仓立马就向大司农杨敞告发了鄂邑长公主和刘旦的阴谋。然而,杨敞为人比较谨慎,掂量了一下,觉得谁都得罪不起,索性摆烂,在家装病,啥也不说。

燕仓见杨敞不作为,又跑去找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可就没这么多瞻前顾后了,果断上报给了汉昭帝和霍光。

刘旦的造反计划,再一次失败了。

没过多久,朝廷的处置文书,传到了燕国:赦免燕国的官吏和百姓,不再问罪。

文书里,一句话都没有提到燕王刘旦。

按照汉朝的潜规则,这时候的刘旦,就应该识趣地自尽了。

不过,他左右的亲信和姬妾,觉得他还可以抢救一下:上一次造反的时候,朝廷也没有处罚他嘛。

刘旦又升起了一丝希望,眼巴巴地等着朝廷的第二道诏书。

然而这次,汉昭帝没有再放过他。见刘旦迟迟不自尽,汉昭帝又派了使者,怒斥刘旦“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这简直是在明示:你再不体面,别怪朝廷帮你体面了。

刘旦长叹一声,和身边人告别之后,自尽身亡。他的姬妾们,和他一起自尽的,多大二十多人。

不过,汉昭帝没有为难他的儿子,仅仅是把他们废为庶人。后来汉宣帝登基,想起旧事,又把刘旦的长子重新封王,其余两个儿子,也封为了列侯。

也算对得起血脉亲情了。

写在最后

作为汉武帝还活着的年纪最大的儿子,汉武帝又没有嫡子,刘旦觉得自己才是皇位的继承人,实属正常。

谁能想到汉武帝不按常理出牌,放着能力不错、名声也好的年长儿子不立,非要立不到8岁的孩童当新一任皇帝呢。

然而,刘旦在第一次造反失败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朝廷的对手。

他要是从此安分下来,基本上是可以善终的。

更别提,两次造反,都是败在保密工作上,属于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实在是不明智。

你觉得是不是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再现“凿空之旅”!新疆大型原创舞剧《张骞》即将开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张骞这个“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气节”舞剧《张骞》剧照。图片来源:91票务更重要的是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我们正站在英雄走过的路上回望那段英雄的传奇2月24日—3月19日新疆大型原创舞剧《张骞》演绎“跨时空”的丝路文明在千

  • 毛泽东盛赞汉高祖的《大风歌》“有气魄”,认为刘邦最终能得天下有“二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前256—前195),即汉太祖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其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是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人。他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爆发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

  • 为什么曹魏就是正统,蜀吴就是不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魏和蜀吴哪个发达,曹魏和西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曹魏不算大一统王朝

    即使作为一个蜀汉迷,看到这个问题都是很好笑的。或者更多的是尴尬,可能提问者只是开一个玩笑。正统是有继承性的。说白了,虽然汉朝革了秦朝的命,但是汉朝也承认自己是继承秦朝的。秦朝承认自己继承周朝,周承认自己继承商,商继承夏。别的不说,周没有华北吧?你敢说他不是中华正统?还是你的中华正统只能从汉朝开始算,

  • 刘备进入益州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演义和正史上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夺益州为什么是刘备一生的黑历史,益州刘备,关羽去过益州吗

    当然,刘备和关羽之间,也并非一直形影不离。比如公元211年,刘备进入西川后,就和镇守荆州的关羽长期分开。那么,问题来了,刘备进入益州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演义和正史上不一样一、《三国演义》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刘璋的邀请下,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刘封等人进入益州,从而帮助其抵抗割据汉

  • 马超,张飞,许褚之间谁最强,谁最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是猛张飞,一个是锦马超,一个是虎痴许褚,他们三个到底孰强孰弱呢?我们综合对比一下。一、张飞VS马超此二人有直接单挑,那就是著名的“夜战马超”,仔细分析一下。此二人有直接单挑,那就是著名的“许褚裸衣斗马超”,仔细分析一下。1.战前,诸葛亮先用激将法,说“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

  • 刘备死前3个月下了最后一道军令:把孙权儿子孙休坑惨!刘禅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话对于普通老百姓,亦或是王侯将相同样适用。话说川蜀第一任掌门人刘备到底有多牛?且不说他从白身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当上了蜀国皇帝,单是刘备在临死之前的一番高操作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在白帝城刘备明确指出马谡不可大用,其人言过其实!果然在诸葛亮北伐之时,丢掉街亭

  • 秦始皇曾为中国取了一个名字,不论历史如何演变,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中华”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有关。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用了10年的时间,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200多年的叛乱,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此后,秦始皇也作出了许多传奇而又福泽后世的功绩,例如修灵渠、造城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扶苏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很隐晦地说出真相:可能是被蒙恬出卖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证明,开国皇帝以武统一天下,继承者必定是以文治理天下,因为大战过后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能使国历趋于稳定。比如唐高祖李渊谥号为武皇帝,继承者唐太宗李世民则为文皇帝,如此这般才有了后来的大唐盛世。明朝朱元璋和朱棣亦是同样的例子。所以后世大部分人都认为,假如秦始皇把皇位传给扶苏的话,或许就不会二

  • 武庚纪:这5人都拥有弑神的本事,纣王最强,武庚最有潜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庚纪能力排行榜,武庚纪五位圣王实力排行,武庚纪的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纣王(子受)商朝最后的统治者,武庚的父亲。在《武庚纪》的设定中是个英明的君主,为了不屈服万神之主-天的统治,毅然走上了反神族之路。在拒绝神族的要求后,神族先是派出了六部大神来镇压他,不过有不死鸟铠甲的加持下,纣王拥有战神的力量,鬼木差点死在他手里,天魁、追日和太极联手都不能战神他。只可惜最终万神之主

  • 武庚纪:影响武庚的6个人物,妲己、子羽和天对武庚的影响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庚纪武庚最后的实力,在武庚纪中武庚的真实身份,武庚纪里面武庚的经历

    《武庚纪》中的武庚原本是个天生体弱多病的人。终身不能骑马。而且基本没有啥战斗力。如果一直是这样的体质,武庚这辈子就没啥作用了。然而就是纣王反抗神族,神族讨伐纣王这件事开始为武庚质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有这么6个人物,对于武庚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妲己武庚的母亲,改变武庚最多人物。武庚本身体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