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摧毁王谢家族,动摇东晋根基-五斗米教掀起的惊天大起义(三)

摧毁王谢家族,动摇东晋根基-五斗米教掀起的惊天大起义(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15 更新时间:2024/1/30 14:33:17

上回说到,在刘裕孙恩赶回海中之后又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因为东晋实行封锁沿海的政策,导致孙恩无从获得补给,被迫无奈之下,他再次登陆,刚刚登岸便被官军击败,眼看着手下跟随多年的男男女女战死,孙恩丧失了继续战斗的信心,投水自尽,随同他一起投水的足有百余人。他死后,残余的军队推举他妹夫卢循作为主帅。

卢循也是官家子弟,后来先祖被冉闵所杀,投奔东晋之后,因为投奔的晚了点,没有混到好位置,卢循祖上三代都没有做官,所以他才和低等士族的孙恩结亲,这表明卢家也沦入低等士族之列。卢循少年时代颇有名气,不光擅长书法,棋艺也很精湛,但是有一个和尚曾经对他说:“你虽然外表不俗,但内心不正。”也没辙,低等士族要出头必须要另辟蹊径,他走的路是造反,不过卢循对人宽和,经常阻止孙恩滥杀,给自己博得了人心,于是在孙恩死后得到众人推戴。只是他虽然成为起义军的首领,但是军队接连吃了许多败仗,也只能休整一下,再作打算。

此时,沿海地区出现饥荒,加上前面多年孙恩和卢循的掠夺,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桓玄也不能坐视,遣人去招抚卢循,卢循一时也没有掠夺的对象,正瞅着,接到招抚书信后,乐得接受,成为朝廷的永嘉太守。

东晋朝廷那边,桓玄自从入据建康,时间仅仅过了一个月,也进入了奢侈淫逸的生活,他还超越了之前就以此著名的司马元显,只要听说有人有珠宝玉器或者名人字画,他便去把那人找来赌博,非要把东西赢下来才罢休,如果发现各地哪里出现了名贵的或者好看的树木,也要移栽回来,供自己赏玩。精力都放在玩上面了,什么朝政什么命令什么朝廷自然扔到脑后,就连晋安帝也得不到足够的供奉,宫中都陷入了饥寒交迫之中。

桓玄自诩有大功与朝廷,加封自己为公爵,还有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成为公爵。同时他也下手除掉了刘牢之当年的几个旧将,铲除异己。几个月后,桓玄上表,说他要率领大军攻打北方,整顿舟船,让人奇怪的是,船队之中有几艘轻便的小船,装载着服装和书画。别人问起来,桓玄笑道:“兵凶战危,如果有意外,那就用这些小船把东西带走,免得被敌人掠走。”这一句话说出来,大家都知道他不过是为了大将军的官位,佯装北伐而已。果然没过多久,朝廷颁下诏书,让他暂缓前进,桓玄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京城。又给自己加上了九锡,还嫌不过瘾,索性迫使晋安帝下诏,晋封为楚王,兼了相国的职位。桓家一群人还担任了录尚书事,中书监,司徒,中书令,大将军等一系列要职。

他们玩得高兴,老百姓吃不起饭,沿海一带百姓或死或逃,户口大量减少,比如那位刚刚换了一身官服的卢循,他所在的永嘉郡民间十室九空,甚至有不少富贵人家抱着金银珠宝饿死家中。

朝廷肯定不会给卢循提供粮食,开玩笑,让你做官就不错了,那里可能还要管饭?但是没有饭吃,当官还不如当土匪来的省心,一怒之下,卢循又犯了,领兵攻打了附近的两个郡县,掠夺了一些粮食给手下充饥。

本来还是个政绩的招安变成了笑话,桓玄大怒,想了想,朝中他的党羽都不愿意或者说没有把握去对付卢循,那其他人呢?桓玄很自然地想到了当初多次击败孙恩的刘裕,便下命让刘裕带人去收拾卢循。

卢循手下基本上还是孙恩的班底,他们和刘裕很熟悉,多次战败许多人都怕了这个家伙,一听说刘裕来了,士气大衰,刘裕轻松的获得了胜利。

虽然获胜,刘裕并没有赶尽杀绝,将卢循赶回永嘉后,他也收兵回去了。到第二年,卢循养足了力气,由手下第一员大将徐道覆作为先锋,再次攻打临近的东阳,结果和上次一样,战场都没变,刘裕又一次在东阳击退了徐道覆。

朝廷突然发现,每次刘裕打完仗都不追击,让对方休养生息,便给刘裕提升为彭城内史,催促他赶紧的结束这场战争。刘裕磨磨蹭蹭过了半年才出兵,在永嘉击败了卢循,一路追赶,将卢循赶上船入海。他没有水军,到了海边也只能望洋兴叹。

卢循被刘裕赶到海上,他在沿海一带经营了一段时间,又恢复了势力,趁着桓玄动手篡位的时机,卢循领兵攻入广州境内,直抵番禹城下。

此时广州刺史叫吴隐之,东晋时期的广州地处岭南,人口稀少,与中原交流不多,很经常作为朝政失败的大臣们的流放之地,不过广州地区拥有许多特产,能卖出大价钱,所以还有许多要钱不要命的官员跑去敛财。贪污的人多了,在广州都有一个传说,说首府番禹城外二十里地,有一个地方叫“石门”,那里有一口泉水叫“贪泉”,喝了贪泉水,不贪也会贪,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广州从上到下都是贪官的问题。

吴隐之到任后,还特地去贪泉喝了一口水,喝完后直起身子,对家人道:“这里没有引诱人的欲望,如果压根不想贪污,怎么会见钱眼开?所谓到了岭南便会丧失廉洁的节操,依我看纯属一派胡言。”上任后,他坚持自己的清廉,做到了始终不渝,吃的是稻米蔬菜和鱼干,穿的是粗布衣服,在他的大力整顿下,广州气氛焕然一新。也有人看不惯,上书弹劾他,可新上台的刘裕正需要人来作表率,对吴隐之大力赞扬,那些敢挑事的则变成自讨苦吃。

虽然他成功的扭转了广州官场,但是岭南整体贫弱的情况他没有那个能力改变,面对卢循袭来的大军,广州各个地方迅速沦陷,他将所有的军队集结到番禹,据城固守。本来广州地方军的战力很低,远不是身经百战的卢循军队的对手,不过吴隐之深得人心,军民愿效死力,才能在卢循大军的攻击下挺了一百多天,长子也在此次战斗中战死。可惜,当卢循不顾城中百姓,顺风放起大火后,百姓被烧死的将近万人,番禹挺不住了,吴隐之突围不成,被敌军擒获。

攻陷番禹后,徐道覆也攻克了始兴,堵塞住了北方军队南下的道路,算是彻底拿下了岭南地区。卢循认为自己兵力不足,不能和整个东晋朝廷作对,正好朝廷出现政治争斗,他便以此为机会,上书朝廷,声称自己坚决反对桓家的篡位之举,所以起义兵,攻打桓家党羽广州刺史吴隐之,并从敌人手里夺回了广州,希望朝廷嘉奖。

朝廷刚经过大乱,一时腾不出手对付他,见他还恭顺,便封他为广州刺史,承认了他在岭南地区的权力,不过拒绝了他杀死吴隐之的要求,而是让他将吴隐之放回建康。卢循对吴隐之又没仇,这人深得民心,能不杀更好,便将他放走,在一段短暂的时间中,卢循和刘裕之间还能够礼尚往来,他弄了一个“益智粽”赠送给刘裕,讽刺他需要增加脑子,刘裕也反唇相讥,还赠了一份“续命汤”。两边都明白,不是不动手,而是不到机会,暂时的和解,为的是以后的秋后算账。

而离开广州的吴隐之,小船之上依然是当初来时候的行装,检查一下,只有妻子买了一斤沉香是新的东西,他还觉得这沉香颇为昂贵,来路不明,亲手扔入水中。回家后,吴隐之只有茅屋六间,朝廷升任他为度支尚书,管理国家财务,他依然不改廉洁,俸禄只留够自己的口粮,其余散给穷人,到冬天,没有足够的炭火,堂堂尚书还要裹着棉被御寒,后来年老,朝廷在加封他散骑常侍,让他荣归故里,他最后病逝在家。

其实按照卢循的本心,能坐到广州刺史这个位置,对他这个寒门出身的人已经挺满足了。虽然地方偏远一点,但朝廷懒得管啊,像他隔壁的交州,刺史的岗位都能做到子承父业,这基本上算一个割据政权了么,多好的事情,卢循自己是不想北伐了。

但是他做头目的可以,手下不乐意,岭南这么偏僻的地方谁愿意长久呆着?大家打回老家的念头还是很强烈的,领头的便是卢循军中的二头领徐道覆。卢循军中,徐道覆算是最有眼光的,他攻克始兴城后,派军队上山砍伐了大量的木头,低价出售,许多百姓贪图便宜,争相抢购,于是始兴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船木,还没有引起朝廷的警觉。

当刘裕领兵北伐之后,晋朝内部出现了极大的空虚,徐道覆连续派人劝卢循也北上夺取建康,卢循却不想放弃安逸的生活,犹豫不决,徐道覆忍不住,亲自前往番禹,劝卢循道:“朝廷可是视你为心腹之患,刘裕一时半会回不来,不趁这个机会动手,等到刘裕带兵回朝,一旦他决心南下,咱们只怕不妙。咱们现在在岭南,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难道你还打算常驻?如今的机会万万不可失掉,士兵们为了回家乡,战斗力也将有大的突破,要打败那些敢于拦截我们的人轻而易举,若是能一鼓作气拿下健康,咱们还有皇帝做啊。”卢循还是不太乐意,徐道覆再道:“如果你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你还以为真的可以安享太平?朝廷早已把我们看做心腹之患了,要是让刘裕缓过来,朝廷一道诏书让你去建康,你不去,朝廷的军队必将南下,我们如何抵挡?你再不干,那我就自己从始兴带兵往寻阳去了。”这俩人是一伙的,如果徐道覆动手,就算卢循没有任何动作,也会被朝廷认为是再次反叛,而且徐道覆一走,拉走了队伍,他卢循也坐不稳这个刺史的位置啊。所以虽然卢循百般不乐意,还是决议动兵北上。

徐道覆得到卢循首肯后,立即回到始兴,将原先卖给百姓的船木再高价收回,日夜赶造船只,在他的努力下,攻击的准备工作短短十几天就全部完成。可是,从他发现机会,到劝说卢循,再到回去始兴,来回这段时间内,刘裕出兵已经半年有余,再得到后方消息后,刘裕加快速度,生擒慕容超,开始班师回朝。徐道覆原先期望的刘裕顿兵坚城之下,无法分兵回援京师的局面,因卢循犹豫不决而成为泡影。

在徐道覆的调度下,休养了一段时间的军队在始兴汇合后,又分成两路出发,一路在卢循的率领下进攻长沙,;另一路则是徐道覆指挥攻打豫章。卢循的军队之前都是百战余生,凶猛善斗,又得到了五年的休息时间,士气旺盛,战斗力远超晋朝军队,北上之后连战连胜,卢循击败了刘道规,攻克巴陵,徐道覆则拿下了豫章附近三郡,朝廷恐慌不已,忙飞书叫刘裕赶紧回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恒、赵祯这样的帝王,放眼现在的世界,也是不多见的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君少归少,但不是没有。可是历朝历代的帝王,学习昏君的多,学习明君的少。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盛世不多见,普天下老百姓受苦的日子没有尽头。一位明君,可能就是一个盛世,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算是幸运之至。在法制极度不健全,皇权独尊的社会里,有一位明君何其重要!勤俭节约的模范汉文帝汉初“文景之治”,多

  • 从抗倭英雄戚继光到《狂飙》里的安欣,1000多年来,成大事的秘诀始终没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成为京海市政法委书记后,安长林借助外部力量,最终扳倒了京海市最大涉黑集团及其头目高启强,纯净了政法队伍和京海的社会风气。安长林凭什么做到的?其实,他只做到了2个字:权力!他曾经对不管不顾、急于破案的安欣说:“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有更大的权力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就算是包公也用得着尚方宝剑。所以权力

  • #绵阳三十年#(126)文人县长魏岳中,踢足球,建杜甫草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魏岳中1930年7月出生在三台县,省立三台高级中学1949年毕业。后来调任绵阳市体委党组书记。他从小喜欢历史、文学,尤其是对杜甫的诗歌感兴趣。三台在唐宋时称梓州,是四川的第二大城市,杜甫于宝应元年秋到广德二年春(公元762——764年)因避徐知道之乱留寓梓州1年零9个月,写下了不少诗歌。解放后,魏岳

  • 明朝时期宫女们纷纷起义,理由也许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的主角就是有着后代对他评价不一的嘉庆帝,他的一生颠颠倒倒,干过驱除倭寇的民族大事,也干过乱用奸臣,祸国殃民的坏事,他还沉迷于炼丹长生不老。但是他最最值得人们说道的是他的运气,他本来是皇子中的老二,但是他生下来不就,他哥哥就死了,随后他叔叔,爸爸都死了。就这样他就成为了皇帝,这运气可以算是天命注定

  • 三十秒让你看懂武则天的升迁之路,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成就唯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本是一个木材商人,在隋末那个动乱的年代,倾尽家财资助了李氏家族。最终在大唐开元建国以后,官拜荆州都督。可是,纵使你可以当官,依旧摆脱不了你身份档次的低廉,毕竟那个年代还是五姓七望的天下,百年的豪门依旧兴盛,他们可是连皇帝都看不上的存在。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会有了武则天后

  • 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古墓吗?成吉思汗的墓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 唐代公主卷:朝三暮四的房陵公主,改嫁难遇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贵族妇女的地位相对提高,唐代的公主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作为女性,从父权、夫权、族权的束缚,她们的社会地位再高也难以有婚姻的自由。唐代公主是上层统治集团的一部分,她们的婚姻是统治者稳固统治的手段之一。虽然在婚姻关之中,公主能够保持优势支配地位,但是她们较少得到幸福。从公主成婚后在公主府独居、婚外混乱的私

  • 南北朝是怎样的朝代?大致发展是如何的?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执政者的努力,还出现了元嘉之治、永明之治等,令国力得以强盛。因为战略运用的错误以及北朝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北强南弱的局势,南朝的疆域逐渐南移。到了南朝梁的时候为梁武帝改善,加上北

  • 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朱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真的很怕朱元璋吗,朱元璋怎么评价朱棣,朱元璋朱棣小时候

    朱栋三岁时被封为郢王,朱元璋去世时,朱栋年仅十岁。朱棣登基两个月后,为十四岁的朱栋行加冠礼。永乐三年,朱棣下旨册封营国公郭英的女儿为郢王妃,此时朱栋二十岁。朱棣比朱栋大二十八岁,当时的皇太子朱高炽比朱栋十岁。永乐六年,二十岁的朱栋就藩安陆,与朱棣当年就藩的年龄相同。永乐十二年,朱栋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 官窑瓷器是怎么流散到民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官窑瓷器流散到了民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动荡和战乱,导致官窑瓷器在这些时期被洗劫、掠夺或者流失。此外,一些瓷器是由宫廷或王族手中流出的,被赏赐或是卖到了民间的。此外,官窑瓷器一部分在民间被制作和复制。在一些历史时期,民间瓷窑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瓷器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