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举荐,不曾顾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期,东郡太守桥瑁被刘岱所杀后,曹操被盟主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那时,刚刚创业,组建一支队伍是当务之急。
曹操(剧照)
讨伐行动失败后,兖州牧刘岱擅自出兵征讨黄巾军,结果兵败身亡。此时正在兖州的陈宫与张邈联合迎请曹操为兖州牧。于是,曹操有了块像样的地盘。
不久,袁绍的座上宾颖川贤士荀彧改投到曹操麾下。曹操与其交谈后,高兴地说:“公真乃吾之子房也!”
改投曹操的荀彧(剧照)
随之,荀彧向曹操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荀攸、兖州名士程昱;接着,程昱推荐了曹操认为“能使吾成大业者,必此人”的郭嘉;郭嘉推荐了刘晔;刘晔推荐了满宠、吕虔;满宠、吕虔推荐了毛玠……
这么多贤士,而且大都是后来为曹操所重用的,通过互相推荐,相继来到曹操身边。可惜,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到诸葛亮!不知?不识?还是另有原因?
既然无人举荐,曹操又有不少可用之人,一时间顾及不到诸葛亮也是可能的。
二、他人不纳,自己不用。诸葛亮之妻的亲姨夫荆州牧刘表,时称“八俊”之一。当时,不论人品、才学,还是社会声望,刘表都算得上一号人物。
东汉末年“八俊”之一的刘表(剧照)
可是,诸葛亮却没有出现在刘表的府衙。其中的原因,或者是诸葛亮不乐意去,或者是刘表没看上诸葛亮。总之,“八俊”之一的刘表没有招录诸葛亮。
既然连诸葛亮的亲戚、“座谈客”刘表都看不上的人,曹操也就未必看得上。因而,曹操没有主动去邀请、吸纳诸葛亮到自己的阵营。
三、虽有动机,欲得不能。对于诸葛亮,曹操可能动过心思,但自度难以得到。因而,曹操就没必要徒掉身价地伸出手去邀请,白费功夫地瞎忙活。于是,曹操就放弃了。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则,诸葛亮自视甚高——“每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曾对自己的朋友石韬、徐庶、孟建说:你们如果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之类的官职。
反问诸葛亮的徐庶(剧照)
当朋友们反问诸葛亮时,“亮但笑而不语”。因为,他诸葛亮不想仅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志向是:辅佐明主,定鼎天下;“包括四海”,“震荡宇内”(语出《三国志》)。
这样的远大志向、鸿鹄之志,是会让曹丞相犯“头疼病”的。能量如此之大的人物,如果降伏不了,那是会弄巧成拙的。因而,曹操可能不愿去招揽诸葛亮。
二则,诸葛亮不想屈就。当有人建议诸葛亮追随已经拥有江东地区的孙权时,诸葛亮曾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东吴之主孙权(剧照)
曹操的势力比孙权大得多,智谋之士也比孙权多得多,而且,曹操本人就是一个强者。鉴于此,诸葛亮当然更不想去加塞、填空,当摆设、混饭吃!
当石韬在曹操处做了郡守、典农校尉,徐庶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时,诸葛亮曾叹息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由此可见,如此的职位,诸葛亮是不会放在眼里的,也是绝对不会就任的。
志向远大的诸葛亮(剧照)
因此说,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阵营,曹操是难以满足诸葛亮的职位要求的。既然满足不了,那就别打诸葛亮的注意了。于是,曹操只能是停发“邀请函”,“望梅生酸”了!
综上所述可知,曹操始终没有向诸葛亮伸出邀请之手,是在情理之中的!
主要参考文献:《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诸葛亮传》、《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