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

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1/19 5:57:42

孙子知兵,翻为盗憎。膑足口行冤,坐筹运能。救赵存韩,军振威棱。削诸丑类,夫差马陵。功镂鼎彝,书揆缄藤。龙豹之韬,何愧典刑。——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

魏国的称霸,离不开魏文侯的文韬武略。

魏国的衰落,离不开魏惠王的四处征战。

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征战本无可厚非,但战争并不是儿戏,需要强大的国力进行支撑,而当魏国同时得罪了四周的邻居时,这也就意味着魏国的衰落亦无可避免,因为魏惠王时期的魏国,还不具备四处开战的实力。

[var1]

战国战争场面

就拿战国末期的秦国来说,也是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实施各个击破才完成统一大业的,一言以蔽之:双拳难敌四手。

我们接着说魏国,魏国的衰败,政策上的失误固然是根本原因,但还离不了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就是庞涓两次被孙膑打败,而强极一时的魏武卒也几乎损失殆尽。

说起这两次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不少人会立即浮现出孙膑坐在轮椅上决策于千里之外的英姿,但真实中的桂陵之战,或许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般。

[var1]

桂陵之战

本篇飞鱼就来说说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继而说说被神化了的孙膑,桂陵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孙膑把士兵当成了诱饵,别着急,说此之前,我们还必须先交代一下桂陵之战的背景。

赵国攻打小卫国,惹毛了大魏国。

卫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虽然到了战国后期,早已成为了极其不入流的小国,但这个诸侯国却足以担起”人杰地灵“四字,就举卫国的几位名人为例,商鞅、吴起李悝、吕不韦、荆轲都是卫国人。

此外,卫国还有一点值得骄傲,那就是天下林立的诸侯,卫国却是最为长命的,一直到秦二世继位,卫君才被二世贬为庶民,卫国才算真正的灭亡。

[var1]

周朝主要诸侯国

公元前354年,赵国磨刀霍霍向卫国发起了进攻,并且抢走了卫国的两块地,这下魏国不愿意了,因为此时的小卫国是大魏国的附庸,打了小卫国,自诩为战国霸主的魏国,自然抹不开这个面(《古本竹书纪年·魏纪》记载:梁(魏)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 ,取漆富丘,城之)。

于是魏惠王命令庞涓,进攻赵国,庞涓倒也不客气,直接率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于是向齐国求救。

孙膑不顾士兵安危,以牺牲弱兵麻痹庞涓。

齐国得到了赵国求救,经过一番论战,得出了要救援赵国的结论,这下可乐坏了孙膑,因为当初庞涓陷害孙膑让其终身残疾的仇,终于有机会报了,你这里如果要问,齐国救赵国,和孙膑的仇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还真有,因为此时的孙膑已经得到了齐王的赏识,他的那一套关于用兵打仗的理论早已经征服了齐王,并且这次救赵,齐王还一度想让孙膑作为将军,但是被庞涓谢绝了,因为古代有着残废不能为将的俗规。

[var1]

桂陵之战

于是齐王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赵国,不过孙膑虽然不是主帅,但是军事行动却以孙膑为主,你可能又要说了,田忌难道对孙膑言听计从?其实还真是,因为孙膑曾帮助田忌赢得了赛马。

当田忌和孙膑出发之时,田忌建议直扑邯郸,孙膑却摇了摇头,说,不如攻魏国必救的大梁,这样庞涓必定回师救援,然后在路上堵截庞涓就好,田忌就说了万一庞涓带着大部队前来,我们也打不过啊,孙膑说不要紧,我们只需用最弱的兵去麻痹庞涓,庞涓轻敌必定舍弃大部队前来救援。

齐军未破魏军主力,庞涓一举攻克邯郸。

各位看官请注意,孙膑说的用弱兵去麻痹庞涓的意思,就是让齐国最弱的两城兵力去送死,只有庞涓觉得齐国不堪一击,才可能不带大部队回救,说白了就是用士兵的命,换庞涓的轻敌。

而结果呢,庞涓确实没有带领大部队回救了,也中了孙膑在回救路上设置的埋伏,而且庞涓还被孙膑给活捉了,但庞涓是攻破了邯郸之后回救的,也就是说齐军并未攻克魏军的主力,庞涓攻打赵国也成功了。

[var1]

孙膑

《战国策·齐策》记载:(庞涓)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这里的“邯郸拔”,就是邯郸被攻克的意思。

另外,在杨宽先生的《战国史料变年辑证》中也明确肯定了这个观点,他说,桂陵之战(齐军)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飞鱼说:

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说到这,可能不少人会有疑问,既然庞涓攻克了邯郸,那为何后来邯郸一直是赵国的国都呢?

这点太史公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这意思是说,魏惠王和赵成侯在漳水旁结盟,魏国把赵国的邯郸给还了回去。

[var1]

影视中的庞涓和孙膑

而庞涓也可能就在这时被放回了魏国,这也能解释了十年后的马陵之战,庞涓为何仍为魏国主将了,当然,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因为孙膑直接把庞涓给射死在了一颗大树下。

我们回过头来,继续看桂陵之战,庞涓的失败,固然离不开其轻敌,但庞涓的轻敌,却是因为孙膑肯下本,毕竟用士兵的生命作为诱饵,庞涓不信都不行,而且在此之前,还没有围魏救赵这种打法,可以说,孙膑踩着普通士兵的尸体,开创了一种战争的新模式。

当然,成王败寇,而孙膑或许只是被我们后来人神化了而已。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战国史料变年辑证》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百家号独发,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和张飞单挑不分胜负,却被赵云一枪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为什么叫张飞三哥,赵云张飞法正走枪还是盾,姜维赵云张飞

    邢道荣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正史并不得见,为零陵太守刘度部下上将,他的出场也显得十分 呆萌,在第五十七回,发生在刘备夺取荆州四郡期间。孔明率军来之前,道荣还曾毛遂自荐自己有梨花开山斧必能大破刘军,不同于大部分将领的狂妄无知,也正以此,他一出场便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其实当时刘备带去兵不

  • 陈馀若听此人的计策,韩信必败,后来韩信攻燕国,此人出谋划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背水一战打败赵军并杀死了陈馀,在这场战役中陈馀本来是有机会赢的。陈馀有一个谋士叫做李左车,他曾经对陈馀说:第一,韩信来征讨我们必然会经过井径关,但那里地势险峻道路狭窄,军队想要通过的话必然会把战线拉的很长,将士们几乎没办法并列而行。第二,韩信远道而来,在我们这里没有他的粮食储备基地,所以韩信十有

  • 班超让新西域都护任尚给各国走后门,任尚不肯,最终东汉失去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任尚传,班超之死真相揭秘,班超在西域有哪些作为

    班固弃笔投戎东汉时期,朝廷的各项收入与军队的强度都远远不及西汉,再加上汉光武帝刘秀立下了“与民休息,不要劳师远征收复西域”的政策,所以东汉从没在西域事务上耗费任何人力物力。西域各国臣服刘姓王朝达一百多年,服从中原的思想根生蒂固。王莽之乱时中原无力顾暇西域,龟兹国假借皇命做了老大,汉朝这才失去西域。班

  • 曹操实力远胜刘备,诸葛亮为何不愿投奔?刘备虽弱,可有一个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样一个问题不会陌生,就是诸葛亮一生都以曹操为自己的敌人,誓死北伐要恢复汉室。曹操爱才有目共睹,他曾多次发布求贤令,甚至能容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再比如徐庶,也投奔了曹操。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几乎都投到了曹操麾下,唯独诸葛亮选择了颠沛流离的刘备,并且尽全力辅佐刘备抗曹。诸葛亮究

  • 白起死的太冤了,范雎一句话就让秦王起了疑心,随后杀了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死前说了什么话让范雎下台,白起范雎关系,秦王为何杀害白起

    [var1]一般来说,武官大多只负责上阵杀敌,懂得排兵布阵方面的知识即可,大多数也不会去过问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可是文官却是凭着一张嘴来吃饭的,他们所说的话有的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有的则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说出来的话往往虚实难辨,却能够陷人于水火之中,可见言语的力量有多强大。[var1]我们都知道秦

  • 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排行,诸葛亮排在第7名,第一名后无来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他们不仅聪明,而且胆识过人。尤其是两个高智商谋士之间的较量,让人看着特别痛快。不过说到底,提到谋士两个字,很多人就会先入为主想到诸葛亮。诸葛亮确实很厉害,是个有实力的人,不过当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排行出现时,诸葛亮却只排在第7名,而第一名后无来者。第十位:王猛王猛,字景略,他

  • 给二弟关羽报仇雪恨?快来看看刘备讨伐吴国的五个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广为流传的为关羽报仇的说法只不过是刘备五个必须进行夷陵之战的理由之中最后的那个而已。[var1]刘备占领了益州,可是说好还给孙权的荆州不仅仅不还,还派了大将关羽镇守。隔壁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明白过来,这个昔日自己的好战友已经变了,不会还给自己荆州了。但是对于吴国而言,此时的荆州也是十分重要的。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用诗歌智激周瑜,周瑜大笑:“正合我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背景是曹操以举国之力率军南下预备统一全国,甚至连荆州都已经占领,荆州丢失的后果很严重,可以参考南宋丢失襄阳后的结局。因此,孙权和刘备即使联手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战胜曹操,失败的可能性还更多一些,但孙权和刘备都没有退路,要么寄人篱下,甚至会丢掉性命,要么就誓死一搏。可是决战的话实力又不如人,因此,孙

  • 此人是三国最大孝子,却是曹操身边最大内奸,他若死曹操必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底下最厉害的猛将,内奸必须杀了忠臣才能杀主公吗,善始善终内奸是谁

    徐庶,字元直,颍川阳翟人。少年时期的徐庶,尚任侠,好击剑,以专诸和荆轲等历史上的大侠作为典范,只要路见不平,不管认识与否,便会拔刀相助。但是后来徐庶认识到快意恩仇只是不成熟的表现,真正的成就大事,必须读书。于是,他改弦易辙,折节向学。本来本天生聪颖的徐庶,在立志学习之后,很快便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成

  • 范睢相秦有功于秦昭襄王,为何不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范睢是秦国著名的相国,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帮助秦昭襄王东征诸侯、鼎足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到了秦昭襄王后期,范睢的命运和历史上其它有功之臣一样,也出现兔死狗烹的情况。关于范睢的最终结局,一直是个谜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范睢因举荐的恩人郑安平和王稽俩都通敌叛国,在燕国人蔡泽建议下请辞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