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三看历史
学生时代,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早已成为一种简单粗暴的意识,认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在读书和仕途路上走得更远,然而在清朝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一种“捐官”制度,不必历经寒窗苦读之经历,亦可走上仕途之路。在清朝通过这种制度而闻名于世的有两位,一位是名臣李卫,另一位便是不惧权贵的李世杰。
李世杰能通过“捐官”制度做上官,这和他的家境殷实有关,然而这只是经济的前提条件。从自身来看,他从小性格豪放,不喜欢与书本打交道,所以好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父亲苦于无法,又为了让儿子能有前途,所以便花钱给他买了个官,从此李世杰便走上了由从八品小官逐渐发迹的仕途之路。官虽小,看似没有前途,然而这主要取决他本人了。李世杰决非是安于现状,默默滞于俗之辈。在其位谋其政,李世杰因为自己的处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加上自己比较幸运,于是便在一件小事中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
众所周知,康熙和乾隆都比较喜欢南下巡视,并留下了不少的佳话,李世杰便是在一次乾隆南巡的时候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乾隆皇帝南巡路过苏州的时候,李世杰在期间作为巡检伴随皇帝出行,这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比较滑,乾隆在走上船上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送行的官员众多,然而此时都跪在地上呢,他们见此状况都胆战心惊,却没有想到赶紧上前扶起乾隆皇帝,都害怕乾隆的责怪。
然而就在这时李世杰飞快地来到乾隆跟前,并把乾隆扶了起来。这一情景让众官员都大吃一惊,上级官员见李世杰鲁莽行事,便要下令绑他,这时的乾隆皇帝却表现出高兴的一幕,他不仅没有惩罚李世杰,而且见他忠心耿耿,于是便嘉奖了他,这一不经意的崭露头角,让他开始了自己的升擢之路。此后的李世杰在仕途上愈发顺心,最终官至四川总督,江南总督,兵部尚书等重要职位,而且在为官期间能够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到后来若不是由于为官出身与朝廷制度不合,他可能就会成为内阁大学士了。
在李世杰之前的四川总督是福康安,他在位期间,连年用兵,而且他本人奢侈腐败,民间的苛捐杂税众多,这些都集中导致了川内百姓的生活疾苦。当李世杰走马上任,他发布了各种措施来使四川富强起来,主张勤俭节约以开源节流,反对铺张浪费。他以身作则,在吏治方面整顿风气,严格按照朝廷规则礼节办事,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四川逐渐甩掉了疲敝,民生也变得安详。
然而他这些做法却在无意间显示出了福康安的不称职,得罪了福康安这一皇帝的宠臣。当福康安已经成为军机大臣和大将军之时,李世杰被调任为两江总督,这时的福康安在负责征讨台湾的事件,在乾隆的庇佑下,他擅自向东南各省总督,巡抚下达为自己筹集军饷的命令。很多人在权势之下低了头,然而只有李世杰拒绝了命令,因为没有见到朝廷下发的拨款公文,于是他便写信公然回复拒绝了福康安。之后福康安虽然生气但对于李世杰的秉公办事也无可奈何。福康安是乾隆时期红极一时的臣子,可谓身前生后都宠誉之极,然而李世杰这一不能与之并论的官员却敢于忠于朝廷,不畏权势,这才是真正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