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刘裕如何以步兵破南燕骑兵?又如何以2700步兵破北魏3万骑兵?

东晋刘裕如何以步兵破南燕骑兵?又如何以2700步兵破北魏3万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28 更新时间:2024/2/12 11:33:26

隋唐以前,北方游牧民族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兴起。

第一次兴起是在东西两汉,这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举世闻名的匈奴。善于骑射的匈奴曾一度将挟战胜楚霸王项羽余威的刘邦围困于大同的北登,使得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几乎丢命,之后一直到文景时期,汉朝都处在匈奴骑兵的阴霾之下。

原因很简单,因为游牧的匈奴骑兵比农耕的汉朝步兵有极大优势。

最终汉朝能够战胜匈奴,除了大批饲养战马,装备骑兵外,还得益于汉朝先进的科技。汉朝先进的铁刀、铁箭、铁弩,相比匈奴的青铜武器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马匹和铁刀成了汉朝战胜匈奴的两件法宝。

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二次大规模兴起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原农耕民族相比游牧民族已经没有了武器方面的优势,不仅没有优势,甚至在军国一体化的游牧民族面前还居于弱势。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由于严酷的军国统治,使得武器制造成为当时各国之冠。

以步兵为主,又失去了技术优势的农耕民族,在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无法抵挡,只能不断后退,期间得以以江淮为界,形成东晋南北朝。当掌握骑兵的北朝获得了舰船技术之后,最终还是以强大的骑兵灭了南朝。

虽然农耕民族的步兵对游牧民族的骑兵有先天的弱势,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却还是出现了南朝对北方的数次北伐。其原因,是游牧民族虽然有强大的骑兵,却也有非常明显的弱点,而这些弱点一旦被南朝英雄抓住,就成了南朝步兵的机会。

游牧骑兵的弱点有两个,一是人数少;二是比较散漫。人数少就使得游牧民族会尽量避免硬碰硬的近战;而散漫就缺乏组织纪律性,也就无法组织复杂的战阵配合。如此,就使得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一成不变:

即先以弓箭进行远程打击,将对手以远程消灭,并引诱对手追击,使得对手脱离战阵或者大部队,再分别予以围歼。

这样的战术,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末,都没有改变。而东晋南北朝时期,刘裕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弱点,从而进行了战绩辉煌的北伐。

刘裕以农耕步兵,灭游牧骑兵的南燕和后秦,又大胜北魏,他是如何做到的?

二、刘裕步兵灭南燕骑兵战术

公元410年,刘裕北伐南燕。南燕主慕容超听说刘裕来伐却不以为然,因为他根深蒂固地认为,他的骑兵一出,刘裕就会败得很惨。

南燕主慕容超知道他的骑兵优势,刘裕当然也知道。也因为如此,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不会打无把握的仗。由于南方步兵在刀箭弓弩方面对游牧骑兵并不占优势,又为了抵消游牧民族骑兵的优势,刘裕采用了战车。

挡在刘裕面前的,是燕军的4万精锐步骑,另外还有1万燕军精锐在后方的临朐(今潍坊附近)。

面对燕军以骑兵为主的4万步骑,刘裕安排了4千辆战车布置在步兵的左右两翼,战车外侧挂着布幔,用于阻挡箭矢,驾车人身边有手持长槊的士兵护卫,防止燕军骑兵的白刃攻击,战车的行进速度慢但是严整,在一定的路线上和步兵相互配合。

燕军先以万余铁骑发起了前后两个马队的冲击,燕军战马带有铠甲,气势汹汹又势不可挡。可是刘裕晋军由于有车阵在两翼,饶是燕军骑兵如铁墙一般,也无法突进阵内给刘裕晋军以杀伤。刘裕的步兵也无法歼灭燕军骑兵。双方呈胶着状态。

双方胶着对燕军不利,因为燕军人少,精锐主力都被拖住后,后方临朐只有1万燕军,在晋军面前就显得非常空虚。乘燕军主力被牢牢拖住之计,刘裕第二支军突袭临朐,将燕军打得大败,奠定了灭南燕的基础。

三、2700步兵大胜30000骑兵

公元417年,刘裕灭了南燕后,开始了灭后秦的北伐。

刘裕灭后秦的主力是水军,因此必然要经过北魏的一段黄河河道,为此,刘裕拿下了北魏黄河以南的几个县。

对北魏来说,被刘裕占领了黄河南岸的几个县,就等于失去了黄河以南的缓冲,这是不能容忍的,再加之后秦的求救,就使得北魏必然要和刘裕兵戎相见。

于是,北魏的10万步骑布置在了黄河北岸。

刘裕主力乘着舰船从泗水进入黄河后,由于不断受到北魏军队的骚扰,因此刘裕决定打退北魏军。刘裕的战术又是以车阵对付骑兵。

刘裕派首批晋军700人,车辆100辆登岸,这700晋军将车辆临河形成一个半圆形,也就是倒U型。倒U型的两端临河,顶端距离河岸大约100步,这样的半圆形或者倒U型阵就是著名的“

却月阵

”,每辆车旁配置7人。首批700晋军将“

却月阵

”布置完成后,树立一面白毦。白毦是用白色羽毛做的旗帜。

当晋军在布阵的时候,北魏军不明白他们做什么,因此一动不动,都在看稀罕。

在黄河舰船上的晋军见北岸竖起白毦,立刻又派了第二批2000人登岸,这2000人会合首批登岸的700人,平均配置到700辆车上,每辆车27人,配一张大弩,并在车辕上树立起大盾牌。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犹如钢铁城墙一般的车阵。

晋军的车阵布置好之后,北魏军才看明白,于是3万北魏骑兵立刻发起攻击,当北魏骑兵向晋军车阵冲来时,晋军以各种弓弩射击。当北魏骑兵攻到近前时,被车阵大盾牌挡住了冲击的脚步。由于骑兵的特长是野战,并不适合攻击车阵,于是北魏骑兵放弃马匹,下马攻击。

以步兵对步兵,北魏对晋军就没有了优势,再加之还要攻击晋军设立的车阵,北魏军就舍己所长成了弱势。北魏军冲到车阵前搭起人梯试图爬上盾牌。晋军将长槊截短为3、4尺,架在各盾牌的缝隙中,用大锤锤击,像钉钉子一样刺盾牌外面的北魏军,往往一锤下去就可以刺穿3-4名北魏军士兵,结果北魏军不得不溃败,晋军乘胜追击,终于大败北魏军。

刘裕此战,创造了南朝步兵对北朝骑兵作战大胜的经典战例。

四、武器是胜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

车阵是刘裕以步兵战胜骑兵的强有力战术。

可是,正如武器是战争胜利的一方面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一样。刘裕的车阵能战胜北魏骑兵,还因为他本人雄才大略,军队士气旺盛,还有北府兵官兵的高超素质。

到了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同样也进行了北伐,也同样以车阵对付北魏骑兵,结果却与刘裕迥异。

因为刘义隆的军队士气不高,缺乏训练,素质低下,也缺乏必胜的信心,战术执行力比刘裕差得很远,而北魏军队在太武帝拓跋焘的领导下,已经统一了北方,士气旺盛,上下一心,军队战斗力到了鼎盛。

南朝以同样的车阵对北朝同样的骑兵,武器并没有区别,可是人已经今非昔比,就有了相反的结果。南朝刘义隆的车阵不仅没有战胜拓跋焘的北魏骑兵,最终还被北魏骑兵长驱直入到了建康城下的瓜步。

更多文章

  • 周瑜去世时只有36岁,貌美如花的妻子小乔,和谁度过后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对周瑜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这句话是出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作者明显丑化周瑜了,历史上的周瑜岂止是雄姿英发,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男神,他出身高贵,父亲是洛阳令,从小就勤奋好学志向远大。 据史书中记载周瑜是一个美男子,而且极擅音律,也就是说他不仅懂得带兵打仗

  • 刘禹锡(二)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他俩再次被踢出长安,这次被贬的更加偏远。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清远市),柳宗元被贬柳州。看起来官升了,从司马升为刺史,但条件却更加艰苦了!去南下赴任的路上,刘禹锡和柳宗元再次结伴而行。走到湖南衡阳,他们又要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了,写诗这一环节是不能少的。他俩一首接一首,来回各写了三首,没点文采,分别时大

  • 周瑜临终多次嘱咐孙权:注意3个人,孙权却漏掉1个,结果酿成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如果说起三国中的英雄人物,那周瑜是不得不谈的,周瑜是东吴孙权手下的将领,而他的能力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平庸、不堪一击。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举世无双的智慧谋略,不仅让刘备屈尊,心甘情愿地三顾茅

  • 美人爱荔枝?在唐代,吃荔枝还真的不是贵妃矫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荔枝,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能想到杨贵妃,那么在唐代,作为奢侈品的荔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首先先来看看荔枝的产地。在唐代,荔枝可以由两个地方出产,南海岭南和巴蜀涪陵。而当时的帝都是长安,也就是现代的西安,具体位置可以看下图。图片来源网络而且根据学者考证,当时送到长安的荔枝主要产自于涪陵,看地图距

  • 周瑜三十多岁就去世了,那小乔后来跟谁生活?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的丞相,也是一位历史奇才,军事才能非常卓越,帮助刘备平定了西蜀和荆州,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天下,他和周瑜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可以说是亦敌亦友,在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和周瑜一起击败了曹操,这时候也形成了三分天下,可惜周瑜才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在周瑜去世后,他的妻子小乔

  • 唐宣宗李忱,将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大唐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复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忱个人简介,李忱墓,协和医院李忱事件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的势力开始坐大,从唐德宗让宦官掌管禁军,并成为定制后,宦官的势力开始变得不可抑制,在唐敬宗之后,宦官更是跃居皇权之上,开始有了废立皇帝的特权。当然此时宦官虽当政,但朝中士大夫们还是可与之形成抗衡,并对其进行牵制。 但是随着835年发生的一起政变后,宦官开始独揽唐朝朝政大权,朝

  • 周瑜36岁病逝,他貌美的娇妻小乔下场如何?让人感到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都是英雄配美人,东汉末年,英雄辈出,三国纷争,虽然周瑜并不像刘备曹操一样,是将相人才,但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近代史学家,都对周瑜的评价非常高,清代文学家曾评价周瑜为: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公元199年,孙策要攻打荆州,周瑜始终跟随左右,水军征

  • “安史之乱”使唐朝差点灭亡,而这场叛乱,竟与这两个人私仇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在中国封建统治历史上可谓是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其对中国的影响哪怕是时至今日依然仍有波及,现在在美国等外国地方,华人居住的地方都被称为唐人街,而还有很多外国人喜欢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如此可见当时唐朝国力是多么的雄厚,而正因为当时国力雄厚,幅员辽阔,所以当时的唐朝对于边境特别放心,尤其是到了唐玄宗时

  • 周瑜36岁时英年早逝,美若天仙的小乔结局如何?经历之惨超乎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很多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在众多典故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更是被屡屡提起。事实上,诸葛亮气死周瑜完全是虚构的,历史上的周瑜除了胆略过人之外,还气度恢宏,心胸豁达。 作为周瑜的对手,刘备也对刘备赞赏有加,“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周瑜

  • 唐高宗为何将亲妹以皇后礼入葬?专家进入墓穴后感叹:实在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高宗死后局势,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唐高宗叫什么名字

    当年新城公主死后,哥哥唐高宗悲痛万分,并将妹妹以“皇后之礼”安葬,而素来以“宽仁温厚”著称的唐高宗,竟然还让新城公主的侍女统统为其殉葬,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唐高宗干出了如此多古怪之事?故事,还要从新城公主的几次婚姻说起。 新城公主,出生于公元634年,乃唐太宗最幼女,母亲乃文德皇后长孙氏,中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