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臣魏征一生多次易主,没有半分诤臣的刚烈:我不做忠臣,做良臣

名臣魏征一生多次易主,没有半分诤臣的刚烈:我不做忠臣,做良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77 更新时间:2023/12/23 17:17:58

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

不做忠臣做良臣

唐太宗李世民听闻魏征死讯,“亲临恸哭”,连续五日没有上朝。在魏征离世后,李世民非常怀念他,经常对臣子提及,说他失去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魏征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诤臣,他凭借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的赞许,并且在李世民的高度赞誉之下,在后世流芳,成为一位正直敢言的大臣形象。

然而,魏征本人其实一生多次易主,并非是那种“不事二主”的忠臣,值得玩味的是,魏征每一次易主都会得到新“主上”的宠信,即便是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也没有责骂他,反而给了他很高的赞誉。

魏征的为官理念不是“忠”,而是“良”,他不是忠臣,一心要做良臣。

多次易主

魏征的父亲名为魏长贤,北齐朝屯留的一个县令。史书虽然没有记载魏征小时候的家庭环境,但是从他父亲的职位来看,家境应该还算殷实。

可惜的是,魏征家道中落,他也从县令公子沦为温饱都成问题的落魄子弟,魏征落魄却并没有去靠打工糊口,而是出家做了道士,在乱世即将来临之时,终日研究起天下之事来。

隋朝末年,乱世再次来临,时任武阳郡丞的元宝藏趁势起兵,邀请魏征给他做书记官,魏征出山,元宝藏便成为了他第一个跟随的人。

元宝藏虽是乱世豪杰,却并不具备霸主的资质,他只是做李密的部将而已,魏征在他手下,自然也就大材小用了。

终于,因为元宝藏每次给李密的报告十分有见地,李密问及出处,魏征出现在李密眼前,并且在一番交谈之后,魏征成为李密的属下。

魏征跟随李密之后,虽然他的舞台拓展了,但是李密对他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及元宝藏,他对李密的提的建议,虽然得到李密的赞许,却没有得到采纳。

李密大败,魏征郁郁不得志,跟随失败的李密一起投降了唐王朝,后来李密反悔被杀,魏征继续效忠唐王朝。

密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朝。

魏征身为李密的旧部,又是降将,虽然身在唐王朝任职,但是处境却非常尴尬,所以,他一直寻找立功的机会,使自己能够在唐王朝有立足之地。

很快,魏征表现的机会来了。瓦岗军旧部徐世勣占据了李密原来的底盘,而瓦岗军所在,乃是用兵重地,哪一方能够争取到徐世勣,对未来争霸天下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争取李密旧部归降,这件艰巨的任务让李渊犯了难。就在这时,魏征毛遂自荐,希望李渊能够给他一个机会,去争取徐世勣。

面对魏征的请求,李渊自然是一百个同意,封他为秘书丞。魏征十分珍惜这一次保住“饭碗”的机会,他在信中洋洋洒洒数言,向徐世勣陈述两点利害关系:

第一,瓦岗军所在位置,乃是军家必争之地,群狼环顾,以徐世勣之能,无力守护,如果坚守,早晚要失去底盘,甚至性命。

第二,在当今乱世,英雄虽多,但是最终得到天下的人,必定是唐王朝。

魏征的表述,说到了关键之处,徐世勣也是聪明人,自然能够分辨魏征之言的真伪,在思索之下,选择归降唐王朝,魏征兵不血刃招降徐世勣立下大功,算是在唐王朝站住了脚跟。

可惜好景不长,魏征刚刚干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在唐王朝阵营站稳脚跟,随即他所在的梨阳便被窦建德攻陷,成了人家的俘虏。

魏征非常郁闷,刚刚在唐王朝的阵营站稳脚跟,随即又被俘虏到窦建德阵营,成了一位起居舍人。魏征以俘虏的身份跟着窦建德,比之前“投降”的身份更加尴尬,窦建德根本不重用他,也不重视他,这样不温不火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

魏征在窦建德那里两年以后,迎来了自己的“大救星”秦王李世民,窦建德面对李世民,显然不是对手,很快就兵败了。

魏征见窦建德兵败,再次开始发挥自己劝降的功力,苦劝窦建德洛州守将唐旦投降,因为有上一次劝降的经验,这一次劝降十分顺利,魏征终于又一次带着“战利品”回归到唐王朝的怀抱。

当魏征再次见到李渊的时候,“尴尬”二字成为了二人之间氛围的最佳形容词。李渊表面上说了一些客套话,但是对魏征这位去敌营做了两年俘虏又回来的人,也没有什么信任可言了。

失去信任的魏征,虽然极具才华,却也难有作为。但是老天似乎非常垂爱魏征,就在魏征难以自处时,太子李建成向魏征投来橄榄枝,魏征看到李建成给他的“offer”,感激涕零。

李建成不仅给了魏征一份工作,还给了他一份敬重,不仅授予魏征“太子洗马”的职位(“太子洗马”是从五品的官职,负责教导太子,类似太子老师,并不是给太子洗马),而且多次采纳魏征给他的建议。

魏征在最“尴尬”的时候,得到太子李建成的信任,他一心一意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为李建成殚精竭虑,立志要辅佐李建成接掌天下。

魏征的运气显然不是太好,就在他下定决心辅佐李建成不久,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被李世民伏杀,李世民成为唐朝的新皇帝。

魏征曾经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帮助他压制李世民,如今李世民却成为皇帝,魏征的处境除了“尴尬”形容之外,真不知道如何形容。

面对李世民,魏征无言。李世民问魏征“为何离间兄弟?”魏征直言“他听我的,不至于有今天。”或许是“粗话”对了武将出身的李世民的脾气,或许是李世民真的佩服魏征的才学,总之,在这一次对话之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重臣,成为魏征这辈子最后的“主上”。

魏征,易主多次,却次次都是真心事主,他不是忠臣,却是难得的良臣。在魏征看来,良臣应该择主而事,事天下而不事一人。

魏征的这种观念,或许是一个文人为自己的开脱之词,也或许是他一生选择的肺腑之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晋刘裕如何以步兵破南燕骑兵?又如何以2700步兵破北魏3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刘裕简介,刘裕怎么推翻东晋的,刘裕东晋晚期有多强大

    隋唐以前,北方游牧民族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兴起。第一次兴起是在东西两汉,这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举世闻名的匈奴。善于骑射的匈奴曾一度将挟战胜楚霸王项羽余威的刘邦围困于大同的北登,使得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几乎丢命,之后一直到文景时期,汉朝都处在匈奴骑兵的阴霾之下。原因很简单,因为游牧的匈奴骑兵比农耕的汉朝步

  • 周瑜去世时只有36岁,貌美如花的妻子小乔,和谁度过后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对周瑜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这句话是出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作者明显丑化周瑜了,历史上的周瑜岂止是雄姿英发,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男神,他出身高贵,父亲是洛阳令,从小就勤奋好学志向远大。 据史书中记载周瑜是一个美男子,而且极擅音律,也就是说他不仅懂得带兵打仗

  • 刘禹锡(二)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他俩再次被踢出长安,这次被贬的更加偏远。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清远市),柳宗元被贬柳州。看起来官升了,从司马升为刺史,但条件却更加艰苦了!去南下赴任的路上,刘禹锡和柳宗元再次结伴而行。走到湖南衡阳,他们又要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了,写诗这一环节是不能少的。他俩一首接一首,来回各写了三首,没点文采,分别时大

  • 周瑜临终多次嘱咐孙权:注意3个人,孙权却漏掉1个,结果酿成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如果说起三国中的英雄人物,那周瑜是不得不谈的,周瑜是东吴孙权手下的将领,而他的能力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平庸、不堪一击。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举世无双的智慧谋略,不仅让刘备屈尊,心甘情愿地三顾茅

  • 美人爱荔枝?在唐代,吃荔枝还真的不是贵妃矫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荔枝,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能想到杨贵妃,那么在唐代,作为奢侈品的荔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首先先来看看荔枝的产地。在唐代,荔枝可以由两个地方出产,南海岭南和巴蜀涪陵。而当时的帝都是长安,也就是现代的西安,具体位置可以看下图。图片来源网络而且根据学者考证,当时送到长安的荔枝主要产自于涪陵,看地图距

  • 周瑜三十多岁就去世了,那小乔后来跟谁生活?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的丞相,也是一位历史奇才,军事才能非常卓越,帮助刘备平定了西蜀和荆州,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天下,他和周瑜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可以说是亦敌亦友,在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和周瑜一起击败了曹操,这时候也形成了三分天下,可惜周瑜才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在周瑜去世后,他的妻子小乔

  • 唐宣宗李忱,将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大唐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复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忱个人简介,李忱墓,协和医院李忱事件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的势力开始坐大,从唐德宗让宦官掌管禁军,并成为定制后,宦官的势力开始变得不可抑制,在唐敬宗之后,宦官更是跃居皇权之上,开始有了废立皇帝的特权。当然此时宦官虽当政,但朝中士大夫们还是可与之形成抗衡,并对其进行牵制。 但是随着835年发生的一起政变后,宦官开始独揽唐朝朝政大权,朝

  • 周瑜36岁病逝,他貌美的娇妻小乔下场如何?让人感到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都是英雄配美人,东汉末年,英雄辈出,三国纷争,虽然周瑜并不像刘备曹操一样,是将相人才,但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近代史学家,都对周瑜的评价非常高,清代文学家曾评价周瑜为: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公元199年,孙策要攻打荆州,周瑜始终跟随左右,水军征

  • “安史之乱”使唐朝差点灭亡,而这场叛乱,竟与这两个人私仇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在中国封建统治历史上可谓是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其对中国的影响哪怕是时至今日依然仍有波及,现在在美国等外国地方,华人居住的地方都被称为唐人街,而还有很多外国人喜欢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如此可见当时唐朝国力是多么的雄厚,而正因为当时国力雄厚,幅员辽阔,所以当时的唐朝对于边境特别放心,尤其是到了唐玄宗时

  • 周瑜36岁时英年早逝,美若天仙的小乔结局如何?经历之惨超乎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很多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在众多典故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更是被屡屡提起。事实上,诸葛亮气死周瑜完全是虚构的,历史上的周瑜除了胆略过人之外,还气度恢宏,心胸豁达。 作为周瑜的对手,刘备也对刘备赞赏有加,“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