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皇帝乾隆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在个人情感问题上也是游刃有余拿捏的恰到好处,不过乾隆的花心飞得再远也没有离开旧巢,这个旧巢即他的正妻原配。话题不能扯太远,还得说回到乾隆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的子嗣比较其父祖,虽照康熙少,却比雍正多,排序排到第十七子,再算上公主,乾隆帝一生共有二十七位子女,不过早年夭折的也不少,这其中就包括富察氏皇后的三个子女。
富察氏先是生了一皇子,曾被乾隆秘议立为储君,可惜不到十岁便因得天花病亡,接着是皇后长女亦是早夭,千祈万愿好不容易又得一皇子,不过两岁便再度魂归九霄,还是因为天花(这种病简直就是历代清帝绕不过去的一个梦魇),富察氏贵为一国皇后却不曾想到自己的身后竟如此孤单凄凉,皇次子死后富察氏也泪尽心血干,再也没有了活力,在她三十七岁那年因郁结成疾病逝于随乾隆南巡的半路上。
乾隆帝伉俪情深,富察氏的离世对他打击甚大,由此导致乾隆性情变得喜怒无常,据闻因为皇后薨逝,乾隆帝找借口处分议罪了一百多名大小官员,有的人甚至还为此丢了性命,就连庶出的皇长子也被这位暴怒的皇帝一脚踹飞,理由是皇后去世他竟无半点哀伤之意!乾隆帝此后写过很多纪念富察皇后的悼亡诗,他虽然诗作水平不高,但对富察氏的真心与感情却值得点赞。
如果说乾隆和富察氏皇后你敬我爱琴瑟和鸣,那他和继皇后那拉氏则可谓冷漠相对冰火难容掬起来都是一把眼泪呀。一听那拉氏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慈禧太后了,慈禧太后也是那拉氏,不过她娘家全称是叶赫那拉氏,而乾隆的继皇后的娘家全称为乌喇那拉(或称乌拉那拉)氏,她二人娘家先祖部落名称不同,自然是两家那拉氏了。
乌喇那拉氏嫁给乾隆时,乾隆也还未登基,先有富察氏为正为嫡,乌喇那拉氏进了宝亲王府只能为侧福晋了,不过乌喇那拉氏和乾隆成婚后未满一年,雍正驾崩乾隆继位,她随即也进位娴妃,再封位娴贵妃。富察皇后病重不能理事后宫,自是由娴贵妃代管,倒也管得井井有条很让乾隆满意,累封册为娴皇贵妃,皇贵妃和皇后,距离只差一步了。
乾隆南巡行宫(图片鸣谢网络)
富察皇后去世两年后,乾隆才从丧妻之痛中勉强缓过点劲儿来,在其母后崇庆太后的力劝下,册封乌喇那拉氏为继任皇后。乌喇那拉氏虽被封后,可心里未必能爽快到哪去,女人家心思最好对比,这一对比下来乌喇那拉氏才悲哀的发现,乾隆对自己的好还赶不上前富察皇后十成中的一成,这让乌喇那拉氏情何以堪,夫妻嫌隙就在彼此冷淡猜疑中一天天增宽。
乌喇那拉氏同样也为乾隆诞下两位皇子,可乾隆对这两位皇子的态度确实不如前富察皇后死去的那两个儿子,这又是乌喇那拉氏与乾隆翻脸成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正史上记载乾隆是在他第四次南巡途中与这位继皇后反目的,各中猜测隐隐指向因乾隆滥情微服游玩儿时坠入情网,欲纳江南歌姬(实际上就是妓)充入后宫,乌喇那拉氏没有富察氏大度能容的雅量,再加上劝谏时气恼之下说话不得体,由此惹火了乾隆二人大吵了一架,
彼时前皇后富察氏已死多年,也许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也忍了多年实在忍不了无须再忍,暴怒使乌喇那拉氏一时失去了理智,冲动之下竟从袖子里抄出一把剪刀,将自己的满头青丝剪落大半。按照满人习俗除非出家去伴青灯黄卷古佛,否则妇人断发是最受忌讳的,那意思是诅咒身边人不得好死。乌喇那拉氏的疯狂举动,彻底震怒了乾隆皇帝,差点做出了颁诏废后晓谕天下的举动,幸亏被崇庆太后温言制止。虽然乌喇那拉氏名义上未被废黜仍是皇后,但是她和乾隆在感情上却彻底决裂,已然没有了夫妻情份。
乾隆息火后冷静下来,便没再过多的难为乌喇那拉氏,崇庆太后的话提醒了他,满洲八旗老姓中并非爱新觉罗氏皇族一家独大,乾隆帝也思虑到若是废了皇后,那引起震动的可不是皇后本家那拉氏一族,其他几家会怎么想?兹事体大一个处理不好,就会紊乱朝纲波及到政局不稳,这可是乾隆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对这位断发绝情的乌喇那拉氏皇后只能冷处理。
乾隆帝遣人用一顶小轿将乌喇那拉氏从南方送回北京紫禁城,幽禁在一处冷宫里不废也废,诏谕里则对外宣称皇后玉体有恙需要静养不便临视见人,就这样乌喇那拉氏在那冷宫里被囚直至四十八岁终老,和乾隆此生相背不复再见,也算是一位性格刚烈有特质的奇女子了。
在二月河先生长篇历史小说《乾隆皇帝》里写到这段历史事件时却将那位和珅和大人扯了进来,事情发生的地点也从乾隆南巡的烟雨江南改成了风沙塞北的承德离宫,而这位和珅和中堂则成了皇后和乾隆发生冲突的始作甬者,就是他为乾隆寻了四位芳卿佳丽进献于御前,这才导致乌喇那拉氏皇后醋坛子被打碎酸气冲天,和乾隆闹了个不死不休。小说里再次涉及到了宫斗夺嫡等一系列皇家机密事,将富察氏皇后两个儿子得天花的死因,也归咎到乌喇那拉氏身上,又上演了一出皇后杀了皇后的老套戏码,这更让乌喇那拉氏被幽禁的真实原因充满了不确实性,显得扑朔迷离雾霭重重。
承德避暑山庄(图片鸣谢网络)
说是因为和珅的缘故让乾隆和乌喇那拉氏皇后宛若仇雠,那可太冤枉和中堂了,天地良心呐乾隆和乌喇那拉氏皇后闹分家时,和珅还是小屁孩儿未曾踏入仕途呢,他当时哪有那么大的能耐能介入到皇帝的家事里面去?小说归小说可真当不得真,和真实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出入。但不论管他是江南或承德,乌喇那拉氏皇后的结局下场却是一样的,也是惨烈的。
自此后乾隆皇帝再无立后之心意,他名义上的最后一位皇后还是追封的,这位皇后娘家出身是汉军八旗绿营,本来姓魏,即汉族女子,入选进宫后得到乾隆宠幸,抬藉入旗随满俗改姓魏佳氏,先被封为令贵人,后来生下皇子皇女又进位令妃。没错,她就是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主人公魏璎珞的原型,但历史上的令妃可没魏璎珞那么有谋略,她只是乾隆后宫中一名普通的嫔妃罢了,之所以在其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因为母凭子贵她生了个好儿子,即后来承继大统接乾隆位的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嘉庆皇帝。
有关于令妃生平在介绍嘉庆帝时会详说,此女子从小到大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讲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她不像乾隆生母还能活到看着自己儿子登基后跟着享享福。嘉庆当皇帝时令妃已过世多年,乾隆禅位嘉庆感念其母德,这才追封令妃为皇后,以慰嘉庆之心。
乾隆帝虽然垂拱九重高高在上,但苏东坡词里有一句话却没说错,叫高处不胜寒。乾隆所到之处,前呼后拥人喧马叫山呼万岁万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可他内心深处的孤单凄清冷空虚寂寞愁谁又能解得?自富察氏后随着年纪渐长乾隆越来越念旧越老越怕孤独,这也是他晚年为政失措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乾隆老迈他后宫中的那些嫔妃们也是红颜易逝青芳不再,可乾隆人老心不老还很偏爱嫩草,这时候唯有一人才能为他排遣忧思寻花逐柳,此人便是和珅。
但凡知晓点儿清朝历史的人一提到乾隆朝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和珅,第二个就是纪晓岚,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铁三角,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均有出色表现。纪晓岚前文有叙述,这里不多表,单说说和珅和中堂,他家是满族人,老姓氏为钮祜禄氏,和乾隆生母同一姓却不在一个宗。和珅出身世袭之家,他下生时家道已有败落之势,三岁丧母九岁失父也是一个苦命孩子。和珅身下还有个弟弟名叫和琳,因为打小父母双亡这哥俩相依为命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
北京故宫(图片鸣谢网络)
和珅长大后先是应试科举却未考中,这不要紧东方不亮还有南方北方呢,和珅后来又世袭了家传的一个末品小爵位,从此步入仕途,再后来因缘际会在皇城做侍卫时遇到了乾隆,和珅虽为男士但长相俊美且口齿伶俐能说会道腹中才气自华,被乾隆赏识后从此平步青云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成位权倾朝野的一代权相奸相和贪相。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看纪晓岚一身正气凛然与和珅斗得不亦乐乎,可现实世界里真实历史中纪晓岚却没少仰仗和珅,借了他不少光。纪晓岚受亲家牵连获罪乾隆,和珅曾奏本皇帝力保纪晓岚使其免遭断头之祸,纪晓岚死罪饶过活罪被发配新疆时,和珅也曾长亭置酒为其饯行,并赠与走骡数匹仪程银两若干。当然,做为官场老油条,和珅如此面对纪晓岚,也有刁买人心预留后路的意思。
和珅进入官场春风正得意时,乾隆纪晓岚已是近花甲已年迈,浑不似如电视剧里那般三人面相年岁相近,和珅也不会那么显老,看电视剧就图个乐吧当不了真。乾隆如此宠信和珅,想来和珅必有过人之处,不然乾隆能那么看重他嘛?前文说过乾隆上了年岁后怕孤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皇帝的别称不也叫孤家或寡人吗?
在二月河先生历史系列小说《康》《雍》《乾》三部曲里,曾提到过康熙帝的故交知己能说心里话的是伍次友,而雍正的心腹则为邬思道,轮到乾隆他也只能去寻和珅了。别的大臣甚至是嫔妃见了乾隆皇威之下除了跪地磕头请安满口都是歌功颂德,想让他们说出掏心窝子的实话却比登天还难,这不禁让乾隆厌烦不已。都常言树老杈多人老话多,乾隆想回归真性情别人给不了也不敢给,可和珅却做到了。
用一件下大棋对奕的小事就能说明和珅是多么善于揣摩乾隆的心理了,所谓的大棋就是咱们今天常玩儿的象棋,说到下象棋乾隆不擅此道,说不好听的他就是个臭棋篓子,可偏偏还挺好这一手,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乾隆每次和人下大棋从来就没输过,回回都赢乾隆再迷糊也晓得了这是别人惧怕威权故意让着他,乾隆有时让对方不要留情尽管厮杀,可问题是谁敢呐?
明知这是件屁大的小事儿不值得发火,可乾隆还是郁闷至极暗自叹息,自家寂寞自家解,以小见大让乾隆深深感觉到了孤寂,直到和珅出现。和珅精豆子一枚深谙乾隆苦楚,所以他与乾隆下大棋时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大砍大杀在棋盘上将乾隆打得丢盗弃甲人仰马翻,乾隆不仅没生气还异常高兴连呼过瘾老小孩儿性情表露无遗。乾隆在夸赞和珅率真不装假之余,和珅却说了一句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得罪人的话:能赢却输也是欺君!可见和珅奸诈从此事中便见端倪。(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