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装的袖子窄而瘦,袖口有一处上翻的护盖,称为“哇哈”,不用的时候挽起来露出手掌,需要的时候就放下来,这样既可以保护手腕,又可以防寒保暖。而我们看到的拍袖口实际上是一只手沿着另一只手的小臂从上往下把“哇哈”翻下来,并不是真正的拍打袖口,这种礼节叫“放哇哈”。
满族人为了表示对上级的尊重,在拜见上级官员和长者时都要把这种袖子放下来。行完礼之后又会挽上去。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愿意为上级统治者效犬马之劳。所以我们会看到清廷剧中,大臣官员会在行完礼后,匍匐在地上,等候皇帝的命令。还有就是表达自己的清廉,宽大的袖子如果藏有金钱势必会叮当响,大臣们为了表示自己是清官,都会用力的拍一拍袖子。
史料记载,满清大臣见到皇帝就要“放哇哈”,其实也是为了表忠心,跪拜之前低头并将“马蹄”放下,整个人匍匐着地,意思是向皇帝表示自己的忠心,愿意效犬马之劳。当然也有人说这样是为了表示自己两袖清风,拍拍袖子都没有掉下来,但是很明显这是不可取的,满人以前是以游牧为生,谁出去打猎还会放点钱在自己袖子里呢?所以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