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每年俸禄是7.2万贯,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钱?你可能想不到

岳飞每年俸禄是7.2万贯,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钱?你可能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72 更新时间:2024/2/17 15:09:56

岳家军的名声如雷贯耳,打得金人望风而逃,这都是岳飞训练有方的结果。岳飞对部下不仅军纪严明,对自己也是躬先士卒的要求,他的生活非常节俭,甚至对家人都略显几分“刻薄”,岳飞巅峰时期位至将相竟然如此简朴,让人为之动容。很少有人知道,岳飞每年俸禄是7.2万贯,那么,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钱呢?你可能想不到。

身先士卒,与子同袍

岳飞天生就是参军的料,三百斤的强弓能被他轻松拉开,那时他还不到20岁。岳飞不仅是行军打仗的好手,还擅于统领军队,岳家军就是他的杰作,无论岳家军走到哪里都让金人闻风丧胆。论人数岳家军并不占优势,但是岳家军有岳飞这个“旗头”,一句“吾为诸君破之”,岳飞身先士卒冲向金人阵营,金人阵脚大乱,岳家军就这样以高昂的士气大败金军。

岳飞立下的战功无数,可他从没以军功自居,更没有在士兵面前觉得高人一等,别的将军大快朵颐,而岳飞却是与士兵同吃同住,简单的麦面加齑菜就是他每天的食粮,如果不是身着将军服饰,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

兵部侍郎李纲派自己的下属张保到岳飞的帐中历练,岳飞看到张保后就命人送上了一条鱼、一块肉和一碗饭招待,张保看到后非常不满,感觉岳飞怠慢了自己,更没把李纲放在眼里。可是当他看到岳飞的吃食后便打消了念头,此时他才知道李纲的良苦用心,李纲让他学习的不仅仅是岳飞的带兵能力,还有和士兵之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斗志。

奉身俭薄,洁身自好

每次出兵打仗的时候岳飞都和士兵们一样风餐露宿,没有战事的时候他就苦研兵法,对于个人生活他丝毫不感兴趣。岳飞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妾室,在当时的文武百官之中他就是个另类,蜀帅吴玠派人花重金买了一位出身良好的美女送给岳飞,岳飞看到后并没有拒绝。

岳飞命人把美女带到家中,并告诉美女,家中都是粗茶淡饭,穿的是麻衣布帛,如果能接受就留下。当美女看到岳飞家中都是粗布衣衫,装修也非常简陋,顿时打消了高攀的念头。美女转身离去,岳飞不动声色地拒绝了吴玠的好意,但是他奉身俭薄的名声却传了出去,不懂其中原委的人只知道岳飞对待家人极其“吝啬”。

岳飞的“吝啬”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他的妻子身上。他的妻子李娃有一天穿了件缯帛制作的衣服,以岳飞的官阶,穿这样的衣服都算是寒酸,可岳飞却说:“吾闻后宫妃嫔在北方,尚多窭乏。汝既与吾同忧乐,则不宜衣此”。

当时靖康之耻,后宫被金人一扫而空,都押往了北方,皇后也好、公主也罢都受了不少折磨,岳飞以此事教育了妻子,李娃是个明事理的人,从那之后她只穿粗布衣衫。岳飞在个人生活上都如此洁身自好,士兵又如何不能钦佩呢。

位至将相,身家万贯

岳飞立下了诸多的战功,打得金人节节败退,甚至都要收复失去的江山,那时的岳飞已经位至将相,生活却如此节俭,别人认为他吝啬无外乎是中饱私囊,可在他被冤入狱抄家时,家中仅有几亩薄田,与其他将军文官相比,真的是相形见绌。是朝廷克扣岳飞的年俸才让他面临如此窘境吗?并不是,其实当时岳飞的年俸是7.2万贯,可以用家财万贯来形容。

7.2万贯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数字,甚至感觉还不是很多的样子,毕竟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用银子来衡量古人的年俸,那么7.2万贯相当于现代的多少钱呢?靖康之耻后,当时的米价是一石米六贯钱,一石米相当于现代的五十九公斤,再用现代大米平均五元一公斤的价格来换算,一石米就是三百元钱。

经过等量换算,在货币单位上,三百元钱等于六贯,一贯就是现代的五元钱,7.2万贯就是360万元,也就是说,岳飞的年俸放到现在相当于360万元,月薪达到30万元,这是一个你可能相不到的数字,完全属于高薪人群。当时别看宋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但是经济非常发达,在当时的世界GDP上也是名列前茅,百姓物质丰富,可岳飞为何如何贫穷呢?

武装军队,尽忠报国

原因很简单,岳飞把他的钱都用在了武装军队上。岳飞的年俸不少,朝廷也没少给,但是朝廷在发放军饷时却非常缓慢,上书要求发放军饷时,通常都需要经过几道审批之后再辗转发放下来。岳飞曾说:“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岳飞等不及这样的延误,就经常自掏腰包贴补军用。

别的军队经常发生扰民劫财的事件,不是打牙祭就是抢一些外财,可这样的事情却从来没在岳家军发生过。岳飞把自己的俸禄奖赏给士兵,保证将士都是衣食无忧,把精力都放到练兵上,当别的士兵没有军饷时,岳家军从来没有为饿肚子发过愁,而这些所有的经费都是岳飞自己掏腰包。

岳家军能够捷报连连,除了作战勇猛之外,他们的装备也极其精良,这是其他军队所不具备的,而这些钱朝廷不会单独发放,这些精良的装备当然也是从岳飞的俸禄里出。所以岳飞很节俭,他也很穷,即使身家万贯,却是一贫如洗,他的精力与财力都用在了尽忠报国之上,这样的军队也自然是战无不胜。

小结

岳飞一生尽忠报国,成为了史上闻名的民族英雄,他是优秀的抗金名将,却没人知道名将的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那是他倾尽7.2万贯年俸打造的岳家军,那是他倾注所有的心血才换来的战功赫赫。当时很多人认为岳飞沽名钓誉,只有在他死后一贫如洗的家底才告知世人,他是如此的清廉,就连皇帝都“恻然叹其贫”。

岳飞的死很可惜,十二道金牌让他不得不放弃对金人的讨伐,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而造成这样后果的始作俑者就是秦桧,他只能永远地跪在岳飞塑像前忏悔自己洗不完的罪责。

参考资料:《金佗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奇案:妻子半路失踪,小叔子被判死刑,不久后妻子突然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袁州府萍乡县,有一个叫张强的人,他娶了一门亲事,妻子姓周。平日里夫妻俩人关系非常和睦,一家人以务农为生,日子还算过得去。有一天,张强接到来信,妻子的母亲病重,娘家人想要让妻子回家去看看。得知母亲病危,妻子周氏非常担心,便想赶紧回去。这种事情,张强自然不会拒绝,夫妻俩人有一个年幼的孩子,周氏回娘家的时

  • 赵匡胤篡位后周登基,为何后周朝廷老老实实,没有人起兵反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后周为何就没有人敢与赵匡胤作对,难道柴荣领导能力、为人处世太差,手底下没有一个死忠吗?制造舆论,篡位变成了禅让,赵匡胤的地位合法化《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契丹,平定瓦桥关(今雄州)关南之后,继续北行。“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

  • 朱元璋为何不让四子朱棣当皇帝?老朱陵寝中的妃子顺序说明了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对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来说,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好父亲,这一点毋庸置疑。估计和朱元璋小时候受的很多苦有关系,所以他非常宠爱自己的儿子们,对太子朱标就更不用说了,朱元璋可以说往朱标身上倾注了很多。从老师的阵容,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在学习上,朱元璋给朱标配备了宋濂这样的名师,在军事上朱元璋给朱标

  •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十米内躲子弹,曾保张作霖六年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宫宝田,1870年生,自幼家境贫寒,十三岁就在外打杂生存,在一次给王府送米时遇见了自己的伯乐。王府护院的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尹福多次观察宫宝田,认定他是习练八卦掌的难得之才,遂领宝田去拜见老师董海川。这是宫宝田第一次拜见师祖董海川,董海川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详,连声说:“难得,难得!”再三叮嘱尹福着意培

  • 朱元璋有一习惯,妃子们都很不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小时候的朱元璋,家境贫寒,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家族里第八个孩子,因为在家族中排行第八,所以取名朱重八。朱元璋从小过着凄苦的生活,为了躲避赋税而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更别提吃饱穿暖了。等到十七岁的时候,朱元璋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和父亲以及兄长一起抚养家庭,承担着一家老小的日常开销。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朱元

  • 清朝时期广州将军比两广总督大?我来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有网友说广州将军是正一品,比两广总督还大,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清朝一共设置了14个驻防将军,在康熙时都是正一品,但到了乾隆时期,只有伊梨将军、盛京将军保留正一品,其它12个驻防将军全部降为从一品。广州将军也是从一品,广州将军是清朝八旗军驻防广州的军事长官,驻广州八旗军总兵力1700人,广州的旗兵只

  • 太平天国:十二名将迥然不同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十二、奋王——罗大纲罗大纲广东梅州丰顺人,剽悍机警,少怀大志,往来茭塘一带,出没无常。聚众千余人,独树一树,于桂平江口投入太平军,从萧朝贵攻永安,为先锋,攻克永安,为天王洪秀全厚待,因非金田元从,故未封侯王。然其犷猛异常,剽过如风,雄冠诸将。又与众同甘苦,士卒乐为效死,故出辄有功。与秦日纲统水师,克

  • 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哭着大喊: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官方史书记载中,明朝的开国太祖皇帝是朱元璋,而紧随其后的太宗皇帝则是朱棣。虽然这些内容记载的清清楚楚,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太祖和太宗之间还夹着一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说起来这段历史也的确奇葩,本来太宗皇帝应该是朱允炆,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他输给了自己的叔叔,结果使得他不仅

  • 朱元璋一共杀了多少人?胡惟庸案30000人!蓝玉案15000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初年,朱元璋将刘伯温宣进宫中,与其商量丞相一职的人员。当时明朝的丞相有两人,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其中,左丞相李善长是龙兴之臣。他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把执朝纲多年。在朝堂上朋党众多,一呼百应。右丞相徐达终日领兵,对朝堂之事不闻不问。由此形成了李善长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了威胁。

  • 晚清有个秘密社团,曾组织暗杀五大臣,陈独秀和蔡元培都是会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军国民教育会”原本是黄兴等人在日本组建的“拒俄义勇队”。后来“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黄兴等人于是将“拒俄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其宗旨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该会成立之后,吸纳了很多知识分子加入。有一部分会员被派到国内从事暗杀活动。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炸弹被成功研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