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一共杀了多少人?胡惟庸案30000人!蓝玉案15000人……

朱元璋一共杀了多少人?胡惟庸案30000人!蓝玉案15000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7 更新时间:2024/2/8 4:51:20

洪武初年,朱元璋将刘伯温宣进宫中,与其商量丞相一职的人员。当时明朝的丞相有两人,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是龙兴之臣。他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把执朝纲多年。在朝堂上朋党众多,一呼百应。右丞相徐达终日领兵,对朝堂之事不闻不问。由此形成了李善长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了威胁。为了削弱李善长的势力,朱元璋找来了刘伯温。

刘伯温是大明的第一谋臣,朱元璋曾经把自己比作刘邦,将李善长比做萧何,而将刘伯温比做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张良姓张名良字子房。朱元璋尊敬刘伯温,不敢直呼其名,经常称其为先生,就像刘邦不直呼张良之名,而叫他子房。

那一天,朱元璋提出要撤掉李善长、徐达,重新选第二代丞相。对此,刘伯温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明刚刚建立,朝廷需要稳定,李善长是龙兴之臣,徐达威望极高。这两个人就是朝堂上的定海神针,如果冒然将二人撤掉,恐怕朝堂不稳,刘伯温心中想的是朝堂的运作,而朱元璋害怕的是大权旁落。

朱元璋当然不会听刘伯温的,丞相一职一定要换的,问题只是换谁而已,他给刘伯温提供了三个人员,杨宪汪广洋,胡惟庸。

刘伯温说三个人都不适合丞相一职。杨宪有安邦定国的才华,但他没有容人之量。汪广洋可以左右逢源,但他立场不坚定。胡惟庸,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野心没实力。

朱元璋好不容易选出的三个人,被刘伯温一一给否定了,他很生气,对刘伯温说:“他们不行,你来呀?”刘伯温急忙摇头摆手,说:“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敢当”。“最后一任丞相?”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刘伯温赶紧说:“说错了,说错了,我是说我没有安邦定国的能力,没事儿让我出出主意还行,成天在相府做板凳这事儿我做不来”。

朱元璋手下有两大势力,一个是淮西邦,一个是浙东邦。这淮西邦的领袖是李善长,而浙东邦的领袖是刘伯温,朱元璋要罢免李善长,就是不想让两派做大,所以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找到刘伯温商量丞相一职人选,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在他心中早就打定主意,刘伯温一走,他就任命了杨宪和汪广洋为左右丞相,并放话出去,胡惟庸之所以没有被重用是刘伯温的主意,就这样胡惟庸成了刘伯温一生的宿敌。

杨宪不属于淮西,浙东两派。就像刘伯温所说的,他有丞相的实力,但没有丞相的胸襟。他一上任,便罢除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丙,弹劾右丞相汪广洋。这样,他同时激起了淮西、浙东两派的不满。很快,他就被李善长弹劾,后被朱元璋所杀。

杨宪之后,胡惟庸登上历史舞台,朱元璋重新用汪广洋。汪广洋曾被杨宪弹劾,此时的他已全无斗志,他对胡惟庸言听计从,完全起不到制衡胡惟庸的作用。朝堂上下由胡惟庸一人掌握,皇权和相权斗争激烈。这时朱元璋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自己选谁,最后独揽大权的相权,都会形成对皇权的有力冲击。这时,他想起刘伯温的那句话“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当”。刘伯温为何说最后一任丞相呢?丞相制度在中国实行了2000年,历朝历代都有丞相,那如果废除丞相制度呢?朱元璋的眼前豁然开朗。

朱元璋开始放松对朝堂的管控,他要让胡惟庸尽情的表演,然后自取灭亡。事情果然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发展。由于朱元璋的放任,使胡惟庸忘乎所以,他开始培植党羽,把持朝纲,架空朱元璋。

朝中的大小事务,他不再请示朱元璋。官员的升迁废黜他也独断专行,百官呈上来的奏章,他都拿来过目,对自己有利的他就上报。对自己不利的,他就扣下。胡惟庸权倾朝野,给他送礼巴结他的人开始增多,他的势力逐渐开始伸向军队。

大将军徐达感觉事情不对,开始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恨徐达坏事,于是收买徐达的守门人,让其刺杀徐达。守门人胆小,将此事告知徐达。

洪武十二年,也就是1379年,越南使者前来进贡,胡惟庸将此事隐瞒不报,使者已到宫门,出门办事的宦官看到了,才知道有使者进贡。于是回去禀报了朱元璋,朱元璋压抑许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礼部与中书互相推诿,胡惟庸将此事推到了汪广洋身上,汪广洋被赐死。随后朱元璋鼓励百官弹劾胡惟庸,于是开始有人检举胡惟庸谋反。胡惟庸见大势已去,只得认罪。胡惟庸案历时十年,涉及朝中大臣多人,前后因罪被杀的超过三万人。

朱元璋顺势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国长达2000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又炮制了蓝玉案。因蓝玉案而死的开国元勋、有功之臣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一共多达一万五千人。

其实,这是一个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皇帝与大臣之间,就像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其中皇帝控制着国家的所有权利,但他不是三头六臂,他无法自己一个人管理国家,于是,他将权利下放,在朝为官的管政权,在外打仗的管军权。

皇帝要想让手下玩命工作,就要设立激励制度,这就是升迁制度。大臣一直勤奋,就会一直升迁。当他升无可升的时候,皇帝就会担心他会不会造反。这里就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那就是大臣会不会造反?皇帝不知道。但皇帝能看出来你有没有能力造反。于是像刘伯温、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这样的人,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不但死,还要满门抄斩,因为只解除职位、军权这些有形资产是没有用的。这些开国元勋还有声望、才能、人脉这些无形的资产。刘伯温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一早就向朱元璋保证,他的儿子们不会再学习兵法一类的东西,也不会介入权利中心。

朱元璋虽然大杀开国功臣,但他对百姓非常仁厚,减赋减税,与民休养生息,深受百姓的爱戴,从这一点看,他又是一个有道的明君。

而像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这样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培植党羽,一直处于权利的中心。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也许他们都是忠臣,但他们都有造反的能力。

——藏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藏甲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为何还深受百姓的爱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清有个秘密社团,曾组织暗杀五大臣,陈独秀和蔡元培都是会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军国民教育会”原本是黄兴等人在日本组建的“拒俄义勇队”。后来“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黄兴等人于是将“拒俄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其宗旨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该会成立之后,吸纳了很多知识分子加入。有一部分会员被派到国内从事暗杀活动。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炸弹被成功研制出

  • 宋朝十大抗金将领:宁死不投降,堪称忠义之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徐徽言,浙江衢州人。 1129年,金兵南下,宋高宗赵构一路狂奔,躲到海上避难。徐徽言镇守晋宁军,是抵御金兵攻打陕西的一道重要防线,双方进行拉锯战。城内粮草断绝,外无援兵,徐徽言拒绝金兵劝降,还斩杀金兵主帅完颜娄室的儿子。晋宁军陷落后,徐徽言多次拒绝完颜娄室劝降,表示愿意追随太祖、太宗于地下。说完,徐

  • 民国武学大师,在晚年接受挑战,双腿一合对手便主动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行刺用剑之所以用五字,也正是形容剑术之高超,技巧之多样,可见,早在楚汉时期,我国的武术文化就已经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到民国时期时,精通各门类武术的武学大师争先恐后地出来,授业传道,一位民国武学大师在晚年接受挑战,双腿一合,对手便主动放弃。这是一位来自于清末的武学大师,名字叫做杜心五。一、无名

  • 朱棣登基后,为何22年里没有子嗣?原因有些难说出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庐山诗》中华上下5000年,经历了无数个朝代的变更,大明王朝持续了几百年,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他的儿子永乐大帝——朱棣,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

  • 清朝末年,那支在卧龙地区杀死大熊猫的探险队,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打着“探险家”幌子的屠夫1907年11月,布鲁克与米尔斯到达了成都,并拜访了英国驻成都代理领事福格森,拿到了推荐信,他们又花了3天时间准备好相应的弹药、补给。他们雇佣了当地最好的脚夫帮他们背辎重,经都江堰进入汶川,拜访了瓦寺官寨的索土司。土司不敢得罪英国人,便安排他们进行了一场狩猎活动,而狩猎的场所

  • 嘉靖登基前,礼部出一道难题,他大怒:要我背叛祖宗,办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朱厚熜的车驾行至紫禁城下的时候,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礼部要求朱厚熜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而朱厚熜坚决不从。从哪个门进入不都是当皇帝吗?为何朱厚熜死活不愿走礼部安排的东华门呢?这看似普通的东华门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呢?原来在进出紫禁城的四个门中,午门、神武门、西华门和东华门,其中东华门的等级低于其他

  • 清朝皇帝多长寿 遗传 自律有很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十二帝中,除了顺治、咸丰、同治帝早逝外,其他帝王还算长寿,本篇做一个详细盘点。一、努尔哈赤 68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公元1583年,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

  • 朱元璋到寡妇家避祸,临走前担心寡妇怀孕,朱元璋的做法令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英雄多风流,英雄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古代的皇帝了。古时候的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妻妾成群,对他们来说,这些妃子待在自己身边那是妃子们的荣幸,也就不要指望这些皇帝对妃子们负什么责任了,但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却非常让人意外,他就是朱元璋,相比于其他皇帝,他更具有责任心。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深知老

  • 清朝时期东北是苦寒之地,山东人为何自发去闯关东,而不南下江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还要从清朝的历史说起,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政权,发源地是东北的满洲地区,清军入关推翻明朝统治,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清朝颁布禁关令,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就是退往关东。满族人倾族入关后,东北人口剧减,由于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

  • 朱元璋“雄猜好杀”,借口更是五花八门,仅有一人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借口一:一定要小心“枕边风”朱元璋是草根逆袭成功上位。原来缺啥,现在得到了就开始害怕失去。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兼好友,是从小一起扒鸟窝偷鸟蛋,光着屁股下河摸鱼的交情。哥俩一起创业准备推翻元朝的时候,两人的妻子也成为了好闺蜜,经常互相邀约,一起吃个饭,一起逛个街,好得跟亲姐俩似的。朱元璋与马皇后雕像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