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向道士询问自己寿命,道士答道: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朱元璋向道士询问自己寿命,道士答道: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791 更新时间:2024/2/7 7:54:59

民间记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朱元璋得厉害,他向一位道士询问自己的寿命,道士不敢妄言,于是耍了一个小聪明,说朱元璋的寿命比自己多一日,没想到朱元璋不吃这一套,直接将道士斩首。难道就因为一句话就把道士给斩了?还是另有隐情?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

艰苦求生,投军活命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这个名字是他发达之后改的名字,朱元璋出身于农家,家族中兄弟众多,他排行第八,因此叫做朱重八。朱元璋生活在元朝末年,南方汉民作为第四等民族受到难以想象的压迫,朱元璋一家仅靠耕地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那几年老天爷也不给情面,天灾连续发生,一家老小的口粮都无法保障,元朝政府却还在强征税赋,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接连去世,当时才15岁的朱元璋还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被时代的浪潮狠狠击打。

一家人再聚在一起也没有了吃饭的门路,于是朱元璋和家人分开逃难,他被逼无奈下进寺庙当了和尚,虽然只是小沙弥,但是每天还有一口饭吃,不至于暴尸荒野。可是随着元朝政府的压迫加重,寺庙这个方外之所也没能保持平静,方丈下令将僧众遣散,自己寻找出路。朱元璋只好离开了寺庙去四处流浪,在多个城市之间徘徊,只为求一口饭食。但是在元朝的残暴统治之下,小门小户的人家哪里还有余粮救济他人,朱元璋受了一路的白眼,可是还是无法找到栖身之地,之后还是回到了寺庙中。

虽然没能吃饱饭,但是朱元璋这一路乞讨的经历丰富了他的见识,让他对民间百姓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深刻的认识,对他日后占领这片区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明出世”和白莲教的宗教思想在下层广泛传播,朱元璋也接触到了这些,心中有自己的思考。回到寺庙没几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席卷天下,各地都深陷动荡之中,每个人都无法脱身事外。朱元璋接到发小的书信,让他一起参加义军,本想再观望一段时间的朱元璋接受了兄弟的邀请,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史上最强逆袭

从军之后的朱元璋展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他身材高大,武力惊人,并且无师自通的学会了鼓舞士气,深得士卒的信赖,在一众泥腿子出身的军官中光芒四射,很快就被郭子兴记住,并将他调到了帅府去任职。有了更好平台的朱元璋表现更加出色,他精明能干,屡次受到嘉奖,郭子兴为了拉拢朱元璋,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他,于是朱元璋在红巾军中的地位更高,慢慢有了影响力。红巾军在突然起事取得成功后,慢慢开始腐化堕落,高层之间争权夺利,底层士卒不知道为何而战,形同一盘散沙。

朱元璋对这种情况很生气,但他并不是主官,对乱象有心无力,于是他就想另起炉灶,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实践救国救民的理念,于是他就回乡募兵,许多童年好友都来投奔他,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在红巾军中自成一派。有了兵力的朱元璋开始主动出击,他一路招降纳叛,攻打元军城池,很快打下了偌大的地盘,连郭子兴都要来投奔他。这期间朱元璋也收集了不少的人才,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闷头发展,低调无比。

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朱元璋开始了横扫天下之旅,先后打败陈友谅张士诚,胡国珍等人,统一了南方,建立了汉人政权。随后又派兵北伐,将北元朝廷打得鸡飞狗跳,慌忙逃向大漠,北方广袤的领土就被纳入了大明的治下。朱元璋自建国之后励精图治,他是穷苦百姓出身,所以知道民间疾苦,对于百姓心中所想有清楚地认识。因此他接连发布政令,鼓励农民开荒,由官府组织修建水利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减轻税负,社会发展逐渐正常,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工作成就也被称作“洪武之治”。

我命由我不由天

朱元璋是从元末大乱中杀出来的,心中对于鬼神之流本就不太相信,坚信刀把子才是硬道理,所以他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表现得很强硬,杀伐果断,眼里不容许有沙子,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要求都很高。有一次朱元璋听说了某地有个道士十分有能耐,城中的百姓对这个道士很信服,朱元璋也来了兴趣,想要试试这个道士的成色。这个道士也是一个人精,见到朱元璋气度不凡,随行的侍卫都是彪形大汉,于是心中对朱元璋的身份也有猜测,但是他没有说出来。

朱元璋没有和道士多客气,直接向他询问自己的寿命。这个问题把道士难住了,因为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斟酌着该如何开口。这个道士想到了一个主意,对朱元璋说,他的寿命只比自己多一天。道士抓住了人的心理,想要蒙混过关,可是朱元璋这个强人可不放过他,明白道士在装模作怪于是下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斩首示众。

结语:古代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身边的人都劝说朱元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是朱元璋还是坚持己见,将这个道士斩了。朱元璋的性格强势,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善恶好坏有一套成熟的评价标准,他又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心志坚定,对于鬼神不太在意,所以可以强硬地将道士斩杀。而且这个道士没有真才实学,只靠小聪明,难免恶了朱元璋。

在现代社会中,像文中道士这样,故弄玄虚自作聪明骗取别人的信任和钱财的人多如牛毛,有人奉行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去计较免得徒生烦恼,而有的人则是直来直去眼里揉不得沙子,正应了那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当心存敬畏之心良善之心,才能远离祸乱远离是非!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被父亲亲手阉割,昏迷三天三夜后:大清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成为太监当差,多半是因为家里贫困到无法生存才选择进宫当太监,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是因为家里做错事被判罚进宫当太监,不过因为“没钱”进宫当太监的才是最多数。图源网络清朝就有一位男子,为了当太监赚点生活费,更是让父亲亲手阉割净身,为此昏迷了三天三夜,以为凭此便可飞黄腾达的他却没想到,一觉醒来,大清王朝

  • 太平天国中的女人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洪秀全1847年到达紫荆山时,洪宣娇曾声称曾梦见上帝,告诉她"十年后有人来此教人拜上帝,汝当遵从",而洪秀全恰恰也自称在那一年发梦,开始以上帝次子和使者身份"拯救世人",两个梦话一拍即合,对洪秀全的威望自然有极大帮助。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生年不详。洪秀全因为她这个梦

  • 雍正宠臣田文镜的墓在河北,这座墓,真的是被乾隆下令毁掉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清代名臣田文镜的故事。田文镜画像田文镜是雍正帝的宠臣。这位大臣在康熙帝在位时可谓是籍籍无名。早年间,出身不高又没有什么功名的田文镜只是在县丞、知县任上原地不动。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时,他才升任为直隶的易州知州。之后田文镜进入京城任职,雍正帝继位后,田文镜被外放到山西当布政使,他的仕

  • 清朝直隶总督是疆臣之首,为什么很少有人任职超过3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直隶总督为什么被称为“疆臣之首”呢?这与他管辖的区域有关。根据相关记载,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这就是说,直隶总督管辖的区域是直隶省。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辖区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以及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走进位于保定市的直隶总

  •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2004年逝世,临终前说出溥仪一生不敢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正式宣告清帝退位,这不仅代表着统治我国长达276年的满清被终结。同时也结束了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按照满清皇室和民国代表团的谈判结果,爱新觉罗皇室的财产可以保留下来,溥仪和隆裕太后等人也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1921年,醇亲王·载沣的小女儿出生了,她就是满清皇室的最

  • 康熙王朝:患有妄想症的他,以为能君临天下,只可惜是个炮灰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得康熙宣进慈宁宫向孝庄问安实际是康熙在里面守株待兔准备擒拿鳌拜。班布尔善和鳌拜说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实际上根本就不想去支援鳌拜,因为他早等着鳌拜和康熙两败俱伤,然后自己黄雀在后。班布尔善吩咐下去,一旦鳌拜没有出来就立刻冲进去不论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说是一定要把康熙和孝庄给控制住。班布尔善这盘棋看起

  • 老照片:清朝女性衣着华丽就长这样?四品官员夫人挂着一张苦瓜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张照片是一百多年前满清王朝时期意大利神父南怀谦在汉中拍摄的中国清朝妇女,这张照片的备注是“一名衣饰华丽的妇女”……恕我直言,就这张照片,真是摧毁了我对古代女性“衣饰华丽”一词的所有幻想,这明明就是土肥圆嘛……这和电视里差距也太大了吧,简直不要太辣眼!这张照片中的右三是一名满清高级军官,官服上的老虎

  • 清朝一户人家办丧事突降暴雨,路过老人:要出大官,多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因为思想上的封闭,对自然现象有着谜一样的敬畏,天上出现祥云,会被认为是好兆头,如果晴天打雷就会被认为灾祸即将来临,正因为有着多种多样古人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所以他们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上天给予的预告,所以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风水的堪舆之风。上至天子贵人,下到平民百姓,但凡家里面有一

  • 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却在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她的等级最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清朝的历史,我们普遍较为清楚的就是康熙乾隆雍正这时期的历史,亦或者是晚清。只因康乾时期是清朝发展的最为鼎盛的时期,还发生了颇具戏剧性的“九龙夺嫡”事件。而晚清时期则不必说,这是中国最为屈辱的时期,是中国必须记住的时期,“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得到的。前言可对于清朝的初始,大家也许就

  • 清末风云北洋水师的洋气的服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网络在《北洋海军章程》中,列有专门的冠服规范,可以视作是对1882年样式的解释和修订补充。这部分内容同样分为军官和士兵两个部分。军官服图片来源网络《北洋海军章程》中关于军官冠服的部分,只是重申了服装的穿着规范。规定海军的大小官员,平时穿着行装(军服)。在庆祝皇帝太后生日的万寿圣节,以及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