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直击六国的痛点,六国宁亡都不会抄袭秦国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直击六国的痛点,六国宁亡都不会抄袭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25 更新时间:2024/1/13 23:03:15

在这期间,也是遇到了老氏族的阻碍,以及其他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商鞅变法确实搞得有声有色,以至于使他逐渐在秦国站稳脚跟,也让秦国的国力一步步提升了起来。

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也是被讨论过成千上万次的课题,山东六国看到秦国在稳步崛起,为不直接抄袭“商鞅变法”的内容?

放着成熟可行的制度不去抄袭,而选择自己苦苦摸索,是因为放不下面子吗,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在里面?

[var1]

山东六国各自求变,无一国抄袭秦国

纵观各大历史大佬的分析,没有一人提到脸面的问题。我认为,在初始阶段,脸面问题,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全都是周朝治下的国家,在周朝几百年的统治之下,受到了《周礼》的影响颇深。

既然如此,除了君君臣臣的礼节之外,在其他层面也有相当多的约束。春秋时期的战争,都要尊从礼节,更别提抄袭别人国家的制度了。

秦孝公是在秦国国运持续走下坡路,无奈之下才山东六国的人才抛出来橄榄枝,许下“与之分土”的承诺,才将商鞅招募来的。

而商鞅,也不过是公叔痤手下的门客,在魏国连点名气都没有,这样的一个“小人物”。那么,起初那些山东六国的国君,必然是嘲笑秦孝公的行为。

西边那老秦人,这不在魏国挖了一个人去,想着搞啥变法。他秦国看来是真没有能人了,秦孝公也开始病急乱投医了。

[var1]

他们是以一种吃瓜者的心态去看待秦国的变法,他们自以为要比秦国强,高尚,鄙视秦孝公的行为。

但是秦孝公姿态放得就比较低了,只要是能让秦国好,他就不惜一切代价支持。

即便是当秦国作出成绩来,山东六国的其他国君,也自然是抹不下面子来抄袭,他们不服气,他们要搞一个比商鞅变法更好的东西。这也就是山东六国各显神通最主要的原因。

这一番折腾,也就荒废了数年的光景,秦国一个偏远小国,秦孝公竟然将它盘活了。等到交给嬴驷的时候,山东六国都不得不用合纵之法来抗衡了。

那这时候,六国为何不能低下头颅,塌下心来,抄袭下秦国的制度呢?毕竟,六国折腾了这么多年,都要靠着“六合一”才能压制秦国了,面子什么的,想必也不应该看得那么重了。

变法的核心内容,直击六国的痛点

既然都要靠着“合纵”来压制秦国了,不少国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那么等他们想起来要抄袭的时候,却发现“商鞅变法”没法抄,这一看就没办法执行。

商鞅变法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改变,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无非是几点。在我看来,其一便是废除世卿世禄,采取军功制。

[var1]

再者就是改革户籍、强制分家、奖励耕织、禁止游宦之民。这些政策,辅助以严厉的“连坐法”,使得老百姓完成了迭代升级。

这几项操作,很多人没看明白,为何说这才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首先来说,废除世卿世禄,实施军功制。

周朝实施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绝对谁当官,谁享福。穷人永远都是穷人,权贵世世代代都是权贵。商鞅这一制度,相当于全盘掀翻了宗法制,打通了全民晋升通道。

要想升官发财,所有人都去拼军功。压抑了几百年的老百姓,终于有了晋升通道,他们能不拼命吗?

但是,山东六国却依旧在利用宗法制来选拔官员,社会资源也全都把握在这些权贵的手中,试问,谁想将自己手里的资源,让出去与其他人竞争呢?

《周礼》持续了这么多年,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心里,而且这一套制度,比每天吃饭喝水都自然,推翻了相当于“自杀”,在没有逼到绝路上时,谁也不会选择抄袭这样的制度。

而这,就注定了其他国家的百姓,没有秦国的老百姓积极性高。战场上的战斗力,也就不如秦国。

[var1]

其次,商鞅的户籍改革制度,淡化老百姓大家族的意识,早早将大家族分成小家,禁止他们流窜,固定在耕种的土地上。

在那个信息不便利的时代,老百姓再想聚集起来商量点事,那恐怕就难上加难了。也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内斗,内耗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一旦出现问题,直接连坐法,一同受罚。在这种制度下,还没有犯错呢,搞不好就被邻居制服了,谁还敢不听号令呢?

这样,就把秦国的老百姓,管理成为了只听命令的战争机器,他们的思想固化,认知单一,只知道军功可以升迁,将所有的想法,全都倾注在军功之上。

而山东六国,则没有东西转移老百姓的注意力,没有开辟上升通道,他们无欲无求之下,就没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严苛的法治也就没有了意义。

人,总要有地方释放自己的精力,既然没有晋升通道,大家无欲无求之下,总不能再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如果条条框框直接参照秦国,那么六国百姓还不全都叛逃了,毕竟,秦国人家有晋升通道,受苦受累总能有回报。

也就是这样,山东六国的国君,不到亡国,都不会选择抄袭秦国的制度。

[var1]

后记

商鞅变法的厉害之处,那就在这里,从根本上推翻宗法制,一场自我清洗,打翻蛋糕重新分配的勇气,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可以做到的。

重新制定分配蛋糕的规则,再配上相关的制度,就让秦国完成迭代升级。从其他国家后来的表现来看,也确实验证了这一说法。

不少国家的变法,都因为动了贵族的蛋糕,结果仅仅进行一半就戛然而止。就这样变变停停,此消彼长之下,秦国开始走上了崛起之路。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公子谁死的最惨?春申君:我被市井小儿夷灭全族独留楚幽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样一个废物大王把楚国折腾成了四不像,甚至在多年以后导致楚国都城的丢失,被迫前往最东边躲避,气势汹汹的秦国开始在西方肆无忌惮,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对楚国各种羞辱压榨,在楚国剩余不多的时间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果断的跳了出来,开始给楚国续命。[var1]楚怀王葬送楚国前程黄歇嘴遁秦王,公子完在

  • 女娲想杀纣王被金光所阻,金光是何人发出?守卫纣王的门神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纣王的门神为何不怕女娲,纣王写给女娲的诗原文,纣王与女娲对话

    众所周知,纣王无道,在三月十五那天是女娲寿诞,又因女娲娘娘是人间的福德正神,人人到了那天都会对女娲娘娘进行供奉。人间天子纣王也不例外,在大臣商容的提示下,纣王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女娲宫进香祈福。祸事也是因此而已,无道的纣王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女娲像中去,看女娲石像如此美丽,人间少有,便对她一见钟情,可惜人神

  • 商鞅变法,一直被视为秦国崛起之基,为何法家思想会在秦国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秦国地处西北边陲,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作是蛮夷之地,抛开当时人们的偏见不说,秦国在文化上确实落后于当时的山东六国。那么为何法家思想会在秦国落地,并且迅速的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呢?一、 一张白纸好作画,正因为秦国文化上的落后,所以接受起法家思想来,才更快更有效[var1]春秋战国时

  • 吕不韦为何要送嫪毐入宫?他有何过人之处,能让赵姬甘愿为其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不韦怎么知道嫪毐的能力的,大秦赋赵姬嫪毐,吕不韦为什么介绍嫪毐

    虽然惊心动魄,全局也在掌控之中。纵观全局,嫪毐要想成功需要完成以下几个小任务:(1)攻占咸阳宫,活捉公子扶苏;(2)攻破丞相府,瓦解咸阳城内的抵抗势力;(3)攻破雍城,活捉嬴政,逼迫嬴政写下传位于公子扶苏的诏书;(4)拥立新王,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var1]但嫪毐好像一件事都没有搞明白,率领一群人

  • 抗击匈奴的人生拍成恋爱剧?70集的《霍去病》还是别播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多数童鞋可能会表示,这不是废话吗,人家可是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当然是拍他的军旅生涯了。按常理来说,的确如此,然而早前一部电视剧,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改编成“用爱拯救世界”的偶像剧。这部电视剧叫做《霍去病》,剧集集数长达92集。霍去病的人生仅

  • 任见:张邈叛曹操,刘备来检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4吕布逃出关中,四处流窜,路过陈留,受到陈留太守张邈殷勤款待。张邈认为吕布是个英雄,两人一谈,即很合拍。张邈早是陈留太守,又是兖州人,在兖州颇有声望,地位和实力都高过曹操。没料到曹操却一步步跃升为兖州牧,反而成了张邈的顶头上司。一向好做大哥的张邈心理很不平衡。不平衡,就常常表

  • 三国演义诸葛亮:从"神"到人,4方面看孔明,前后形象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精心塑造诸葛亮形象,而使之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个著名的艺术典型。但是,纵观全书,细心体味,可以发现这个艺术典型性格存在着某些复杂的现象。在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的前后,诸葛亮生气勃勃,

  • 韩国学者拿出3大“证据”证明孔子是韩国人,我国仅用两字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理解韩国为什么总是觊觎我们的文明,说屈原是他们的还不如说他们的老祖先率先发现了北美洲更可信一点。这不,作妖的大韩民国卷土重来,这次他们想偷的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这次他们也是“有备而来”。[var1]他们的准备的“武器”就是韩国学者总结出的3大“铁证”,这三大铁证在中方外交官嘴里只得到了

  • 任见:蔡邕哭董卓,貂蝉化清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3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汉献帝生了一场病,多日不愈,四月份,天气转暖,好了。天子大病初愈,自然需要百官庆贺,朝中文武大臣要集中开会,恭贺天子龙体康复。王允决定利用时机,实施刺杀行动。王允偷着向汉献帝做了汇报,弄了一份诏书。回头找吕布策划了一番。他们假称皇上这天要禅让,让李肃

  • 吕雉做了3了件事被后世唾骂千年,一件让刘邦吐血,一件气死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有贤妻良母,胜似国有贤臣良相”,寥寥数语道出了家国天下之间的微妙联系,让人不禁感叹平凡既是伟大。悠悠华夏五千年,似乎所有世人的眼光都聚焦在了那些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身上,而忽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群体。这个被后世忽略的群体就是皇帝的老婆,一类被称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