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榜一大哥”汪伦,你猜花了多少钱,才让李白写下千古名诗

古代“榜一大哥”汪伦,你猜花了多少钱,才让李白写下千古名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2/3 13:59:50

李白电影图

唐朝的某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碧波千里的桃花潭上闪过一个白衣飘拂的男子。

他正急匆匆催着船夫赶紧驾船。

正当小船行驶不到片刻。

身后的岸上突然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旋律。

白衣男子一转身,就看到岸上一群人正挽着手,踏着土地当做节奏在对着他唱歌。

岸上还有一个穿着官服的男子,正是认识不到三天的好友汪伦。

汪伦挥着手,向白衣男子大喊:“李兄,有空一定还要再来啊,我会一直等你的。”

这个白衣男子就是被余光中誉为“开口,便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

但是汪伦越是盛情,李白越是羞愧难当。

因为这次的离开,本是李白嫌汪伦烦人,所以才不辞而别。

没想到,汪伦却毫不计较,还用了如此大的牌面对来给他送行。

此时此刻,李白彻底被汪伦触动了。

他的泪水忍不住流淌而下,回想起以前自己被那些达官贵人呼来喝去的样子。

没想到自己在这个小小的泾县,竟然有个发自内心尊重和喜欢自己的迷弟。

所以李白回去后,写了那篇名垂千史的诗歌《赠汪伦》。

虽然李白和汪伦有情谊,但能让一向狂傲的李白提笔写诗的原因,却不仅仅是因为汪伦为他准备的“踏歌”,而是另有内幕。

游历千山,结交权贵

因为时空距离遥远,所以古人,特别是诗人,在现代人看来总是蒙上一层缥缈的仙气。

似乎他们只寄情山水,远离官场尘世,如神人般的存在。

特别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豪放,不拘小节,不在乎功名利禄都往他身上按。

可实际上的李白真的是这样吗?

李白

这还要从他的出身和一生的所作所为来分析着看。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实际上的李白很大概率生于富商之家,而且父辈很可能犯过重罪。

所以他青年时期,能够豪赠千金,但从政艰难。

李白虽然是个诗人,家里也有钱,但是他最大的理想却是做大官。

可即使他书读得再怎么好,李白发现自己因为背景污点,却永远无法进入官场。

年轻气盛的李白不信邪,他就要搏一搏。

自己拥有的优势就是有钱,还有自己作词作曲也有点名气。

这些优势又该如何发挥作用呢?

李白得出的结论就是巴结达官贵人。

虽然很难相信,但是李白早年的游山玩水,几乎都是他在四处结交官员,为以后的仕途做铺垫。

但是官场上人脉这种东西,只有自己有价值才是人脉,无价值就是陪玩的。

从开元十二年,李白就从家乡出发,走到成都峨眉山,重庆市,甚至到了如今江苏省的扬州。

要知道古代交通治安都极差,不仅山路颠簸,还有可能遇到抢劫的盗匪。

还要经历风餐露宿,风吹雨打,苦不堪言。

如果不是李白熊熊燃烧的从政之心,他也不可能走这么长的一段路,一直到江南。

李白游走路线

所以当他到了安徽宣城,收到来自小县令汪伦的邀请信时非常不屑一顾。

那时李白正在族叔李阳冰家,接受他未来仕途的指点。

本来李白想瞟几眼,就把信扔到垃圾桶里。

可没想到,信里的内容却一下子吸引住了他的眼球。

汪伦在信里动人的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家。”

不得不说,汪伦也算是一个合格的迷弟。

他虽然从未见过李白,但却把他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

一想到自己可以就着美酒流连桃花园,李白就兴奋不已。

立马跟李阳冰告辞,匆匆奔赴汪伦家。

但单纯的李白却没料到,他竟然被汪伦骗了。

李白汪伦

汪伦打赏百万求诗一首

踏入泾县的时候,李白发现这个地方又破又小,根本不配有十里桃源和万家酒店,

但来都来了,满腹疑虑的李白还是走到了汪伦家里。

看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竟然真的到来,汪伦乐得合不拢嘴。

当李白问他桃花和酒店在哪里的时候。

汪伦不好意思地指了指外头一汪湖水道:“就这,这湖名为桃花潭。”

看着潭边歪歪扭扭的几棵老桃树,李白差点气歪了胡子。

他又问道:“那万家酒家呢?”

汪伦又把李白拉到一家小小的酒楼外,指着说:“就这,这里老板姓万。”

这根本就是虚假宣传,李白被气昏了头。

要知道,当时的李白名气已经传遍大江南北,除非达官贵人,否则想见一面比登天还难。

就连李白的十年好友杜甫,曾经接连四次邀请,李白都没给他这个面子。

自己勉为其难来见个小县令,没想到还被骗了。

李白转身扯了扯马绳就要走。

李白

汪伦见状,赶紧拉住自己的偶像,吩咐自己下人拿来了自家酿的米酒过来请李白喝。

没想到酒一入口,李白气就消了一大半。

传闻这酒还是汪家家传方式酿制,里头用的是桃花潭的潭水。

嗅之有桃香,入口回甘,香醇而不呛喉,令人回味无穷。

汪伦就是用这样的一杯酒套牢了李白的心,把李白的人留住了。

男神李白终于决定在泾县游玩几天。

这让汪伦兴奋不已,于是连忙做攻略,一连几天带着李白四处游玩,划船爬山,听曲吃喝一样都不落下。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觉得呆了这么两天差不多该走了。

但没想到汪伦却迟迟不肯他离开。

原来汪伦一直希望李白能亲自写一首诗送给他。

但李白没答应。

说的难听点,求李白写诗的人多了去了,汪伦算什么东西。

如果有求必应,李白不得累死。

为了让诗仙动笔,汪伦决定用钱。

仅仅认识三天,汪伦就送给李白八匹宝马,十匹官锦。

在古代一匹马就价值二十贯钱,宝马更是高达五十贯。

可能很多人对五十贯钱没有概念。

但是一贯钱在古代就已经价值不菲,可以买到1吨左右的粮食!

所以八匹宝马,十匹布这些价值换算成人民币,估计也要三四百万。

刚认识几天就有这份待遇,不经让人联想起如今的直播打赏。

如果汪伦穿越到了现代估计也是打赏一哥。

李白这个时候正好囊中羞涩,对于汪伦的豪情自然是感激不尽。

但是他确实不能再久留了,毕竟李白还有自己的仕途要完成。

可汪伦盛情难却,不好意思拒绝的李白只好早起悄悄程,但没想到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所以才有开头的那一幕,踏歌送李白。

回去后,李白也写下了《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廖廖四句话,花费四百万,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

而这首诗也被汪伦裱起来挂在客厅墙上,一旦家里来客人就指着说:“看,李白为我写的。”

这首诗,传过汪家几代人,直到如今还原封不动保留着。

由此可以看出汪家对李白是有多么敬重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李白这首诗,汪伦也跟着沾光,一届县令也名传天下。

大概有人疑惑,汪伦一个小小县令,怎么会有那么多钱打赏李白?

莫非汪伦是个贪官?

其实他的钱并非是贪来的,虽然他官职不高,但是却家境并不贫寒。

汪伦何许人也?

他字凤林,住在安徽泾县陈村里。

汪伦祖辈还是唐朝的开国元勋汪华,唐太宗时期,汪华还是拥军数万的大将军。

虽然到了汪伦这一辈已经49世,但是家族根基还是有的。

他绝不是单靠这微薄俸禄过活的小官员。

曾经《随园诗话》里还写道“唐时汪伦者,泾县豪士也。”

汪伦还有一个哥哥,也同样是在另一个县城当县令。

家中还有一位老父亲,一直活到81岁才喜丧。

显赫的家世,稳定的工作都给汪伦积攒了广大的人脉。

可以说汪伦也算是一个富二代。

但是跟那些纨绔子弟不同,汪伦为人本分,爱好诗歌和交友,最崇拜的偶像就是李白。

李白

因为他惜才,所以经常给别人打赏,故而被称为泾县豪士。

与李白短短三日的相逢,甚至还被汪伦写进了汪家族谱里。

可惜的是,从那以后,汪伦就再也没有见过李白了。

他一直在泾县苦苦等候友人到来。

一直到80岁寿终正寝,汪伦也没有再看到李白一眼。

不过留有遗憾的故事也更加动人。

之后的“桃花潭”,“踏歌古岸”,“酌酒楼”成了旅游景点。

汪伦墓

后世的文人墨客,经常在桃花潭边喝酒,以此来回味李白和汪伦在这个地方的情谊。

相比起汪伦在这个泾县的安享晚年,李白的后半生可是坎坷多了。

无缘仕途

李白父辈因罪从商,后世无法参加科举,如果偷偷参加,被发现是要杀头的。

所以即使李白再怎么文采斐然,却终身无法步入官场。

只能结交权贵进行提拔。

可惜的是,没有什么权贵看得上他,虽然李白很会做诗,为人豪爽,又爱请客。

但那些贵人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好玩伴,一旦提到提拔的事,都默不作声。

一晃,李白就27岁了。

出故乡时,李白带了三十余万散金,几年内就全部散尽了。

统统花在结交狐朋狗友上,到头来连一官半职都没谋到。

踏歌古岸

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长年在外游荡的他,最终入赘到了许家,娶了许氏。

许氏是前宰相许圉师,因为他的儿子杀人而遭到贬官,从此家道中落,所以李白的入赘也不算高攀。

婚后的李白仕途之心仍旧未死。

他靠着李家人的打点,继续在昏暗的前程上摸索着。

如今的李白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早就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

桃花潭

《上安州裴长史书》这首诗就是他彻底放下脸面,求着裴宽举荐自己。

信中,李白几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剖析出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对着裴高夸了一堆彩虹屁。

这封求职信也算是情真意切,可惜因为李白为人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有关诽谤他的传言四处都是,本来裴高对他的品行就有所怀疑。

没想到李白在信末还说了一句,“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这句话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个人去求职,面试时他对HR说,如果你不识货,有的是公司要拉拢我过去。

电影图

身为文人这句话可以说是李白最后的倔强,但是清高却是官场大忌。

很自然,裴宽没理他。

李白接连受挫,最终他散失了斗志。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呆在长安城内。

在天子脚下,满腹博学的李白终日在城内游走窜巷,喝酒吃肉赌博,斗鸡走狗。

甚至因为打架斗殴,李白还锒铛入狱一段时间。

期间他的妻子许氏病故,好友孟浩然也离世了。

李白差点郁郁而终,没想到他竟然绝处又逢生。

42岁的李白因为玉真公主的引荐终于被唐玄宗征召。

兴致勃勃的李白在入宫后还写下了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也是他一生的巅峰。

李白因为为人太过直率,得罪不少权贵,还被唐玄宗冷落。

就连杨贵妃都天天在皇帝耳边吹枕边风说李白的坏话。

杨贵妃

在这么待下去,估计最后李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看透官场龌龊的他,不得不离开宫门。

之后李白又游历几年,后逢安史之乱,不久后他也生了大病,年迈多病的他最终归隐山林。

关于李白的结局后人还编制了一段很优美的传说,说他是喝醉酒,想去捞月亮才溺死的。

虽然传说优美浪漫,但现实中李白很大概率实在茅草屋里生着重病死去。

高力士给李白脱鞋

不知道在他落寞的晚年里是否有回忆起汪伦?

那个不看他身份地位,单单敬佩他的才学,真正以礼相待,发自内心尊重他,认识不到三天就豪赠百万的人,除了汪伦估计很难再找出第二人了。

李白一生都在结识权贵,狐朋狗友数不胜数。

但真正的朋友永远不是靠那些身外之物吸引而来的,而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灵魂的共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飞将军李广的三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他的小儿子死得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个人简介,李广的儿子怎么死的,卫青和李广哪个厉害

    即使与李广军队相遇,匈奴也是不敢大意,集中火力,因此,李广与匈奴作战,多次吃了大亏。其中,有一次,李广寡不敌众,还被匈奴活捉了,匈奴把李广放在一张网上,夹在两匹马的中间前行,李广装死,等待时机,李广看准机会,跳跃而起,抢了一个匈奴骑兵的战马和弓箭,策马就跑,匈奴骑兵立即追赶,李广回身射箭,箭无虚发,

  • 三国24名将中,两夏侯和二张都是谁?为何两夏侯排在二张前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里夏侯氏人物排名,全三国演义里有几个夏侯将军,三国人物关系图诸葛亮夏侯惇

    其一,三国24名将排名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各种排名读起来朗朗上口,主要是由于创作者精心研究的原因,三国24名将排名也不例外。如“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样读起来很顺口,丝毫没有违和感,如果换一些人,或者这些人的顺序换一下,读起来便会很拗口。“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这句也是同样的

  • 《破晓东方》裘慧英的不成熟不仅害了李白,田国立也有可能因此暴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的身份很不简单,他是经历过长征的老党员,从一个农民自学成才熟练运用汉字英文,成为一名顶级的通讯专家,连毛人凤都对他大加赞叹,可以说李白是特工中的王牌,甚至连中央都知道他,在得知他被捕之后要求全力营救,为此在谈判中还把释放李白列入和谈的条件之一,可惜的是李白是一位沉着冷静的卓越地下工作者,不过他的

  • 三国24名将中,吕布排名第一,为何他无法击败排名第六的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正史吕布武力排名,三国吕布曾击败过的名将,三国吕布历史上真正战力

    连吕布都无法击败的猛人一说起三国猛将,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关羽、赵云、马超等人,而夸奖这些猛将的主要方式,便是称赞他们武力不输吕布。然而事实上,关羽、赵云、马超基本都没有和吕布单挑过!在三国演义中,真正和吕布单挑一百回合仍然不落下风,令吕布忌惮之人,只有一个,这便是在三国24名将中排名第6的张飞!三国

  • 晚潮杜甫“诗圣”雅号最早在宣平叫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甫的雅号的由来,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诗圣,杜甫中年时的诗句

    若问第一个尊杜甫为“诗圣”的人是谁?或许大多数人会知道:明代浙江鄞县人王嗣奭,因为是他穷三十余年之功撰写成《杜臆》,对杜诗意旨颇有阐发,推崇杜甫为“诗圣”,并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么,王嗣奭是在什么地方开始撰写《杜臆》并尊称杜甫为诗圣的?下面且听我慢慢道来。王嗣奭(1566—1648),字右仲,号

  • 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的这段经历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一个人曾经比项羽还牛,根据历史书上的记载,他曾经在绝境之下一个人追着上千人跑,而敌人也被他的举动给吓跑了,最后他也因功得到了别人的赏识。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他的历史记载是否真实可靠呢,别不信,此人在历史当中还赫赫有名,他就是那个创造了“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宋武帝刘裕,辛弃疾在

  • 三国之中被低估的武将,吕布:他若年轻20年我也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最强武将吕布,真实的三国吕布有多强,三国时期的吕布有多厉害

    黄忠是一位全能型的武将,他不仅可以近战,还可以远攻,三国中他最有名气的便是弓箭可百发百中。当年关羽就曾差点死于他的弓箭之下,若不是黄忠非常欣赏关羽,所以故意射中他的帽子,关羽早就命丧于此,又怎么会在后来的麦城之战中被敌人取了首级呢。黄忠当年和关羽对战时已经是高龄了,他们两个单挑过三次,关羽因为有赤兔

  • 元朝和五胡乱华时期都很黑暗,为何都说五胡乱华更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两这个时期虽然都很黑暗,但还是有区别的,元朝虽然也黑暗,但只限于压迫汉人,和五胡乱华的黑暗还是不能比的,五胡乱华时期是要完全消灭汉人。元朝把汉人当奴隶,五胡时期把汉人当牲畜、粮食。一个是压迫,一个是消灭。元朝的黑暗是指它有着种族歧视,把人分为四个类别,蒙古人最高级,色目人其次,接着是汉人(这里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忘了杀一个人,一年后此人差点毁掉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李渊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处理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却犯了大错误。一方面,他遵从立嫡以长的惯例,把长子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看重次子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委以重任,结果李世民屡立战功,威望日益增高,深得军心与民心。如此一来,李世民与太子建成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爆发皇位继承人之争。在这场争端中

  • 从《长安十二时辰》徐宾用竹造纸,来看唐朝的黑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看着看着,剧情就变成了“把新竹子,放在水塘里泡上一百天”,“杀青以后送到这里,用石灰水煮上八个昼夜”,“然后取出来漂洗,反复多次,经过二十天左右的功夫,成粗料”,“再把这个竹子捣成细泥”“只取纤维,过长过短过粗过细都不成”“摇动竹帘上的纤维均匀,晾晒成型”。老子要看的反恐,捉狼卫,干仗的片,结果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