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王朝最后的决战:杨家将扬威,高家将挑杀五杰,五龙二虎斗彦章

唐王朝最后的决战:杨家将扬威,高家将挑杀五杰,五龙二虎斗彦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02 更新时间:2024/3/3 16:11:58

【朱温的野心】

出身贫寒的朱温自幼学得一身好武艺,见风使舵的性格让他投军黄巢之时,朱温表现得无比慷慨,在黄巢眼中就是一位相貌丑陋的盖世英雄,从此他位列大齐国五虎将,成为了黄巢的得力帮手;当他雄心壮志地率领十万大军追剿唐军残部时,唐朝的利诱让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了挽救大唐的忠臣,他的豪情万丈振奋了大殿上所有的人,每个人都不记得朱温曾经出狠手斩杀唐军的场景了,而唐僖宗也将他提拨为万人瞩目的梁王,朱温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百姓在几年间就变成了大唐的一位王爷。

荣耀一时的梁王却不能做到扬名天下,因此剿灭黄巢扬名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事情,多年以来黄巢对他的信任与提携,细心的朱温对于大齐国每位名将与兵力布防都非常情楚,因此朱温征剿大齐国也是立了不少战功。为了一举消灭黄巢成为大唐的英雄,他在河间府召集了二十八位节度使,其中就包括金刀赫连铎、双枪周顺这些威震天下的人物,在圣旨的安排下大家无奈地推选了朱温为盟主。当然强扭的瓜并不甜,朱温虽然极具手段,但是与皇叔李克用相比明显黯然了很多,他一到河间府,那些节度使都围聚在了他的身边,面对着盟主朱温的发号施令,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在等待着李克用的召唤。心胸狭隘的朱温从此想尽一切办法要除掉这位实力对手。

在对付李克用的同时,朱温在朝中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他将唐王朝都城迁到了自己的封地汴梁,由于李存孝遇害,重新出山的王彦章投靠了朱温,而且黄巢五虎将之首的葛从周和一群旧将也投奔了朱温。势力日渐庞大的朱温,在几年以后除掉了程咬金的后人程敬思,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任皇帝,朱温称帝建立了梁国。

【王彦章鏖战鸡宝山】

大唐帝国就这样被灭掉了,从皇叔李克用到李毕、李演、李逊这些唐王朝的王爷们,不管是忠心还是不甘心,二十八路节度使推选李克用为兵马大元帅,共同起兵奔赴汴梁城而来。此时朱温也派出了王彦章、葛从周、尚让等一大批战将,率领十万大军在鸡宝山与唐军摆开阵势进行决战。

在残唐时期自从罗兆威隐退之后,李存孝、高思继、赫连铎、周顺、刘知远这些人物早已名震天下,铁枪王彦章在黄河边挑战李存孝的事迹虽然传遍天下,但是都没有见过,只是靠着传闻去感受王彦章的实力。两招斩杀了李克用的李嗣昭与李存直两位太保,李克用就感觉到了王彦章的强悍,两军阵前他的其它太保也不再出战了。两军阵前首先出战的是河南王李善手下大将郑绩,那柄七十斤的宣花大斧,在征剿黄巢军时也是立过不少战功的,他的武艺算不上一流,但是他的力量却足可以称为勇冠三军。

郑绩舍命一斧劈向王彦章脑门之际,他原以为王彦章会避闪,因为大斧的力量与大枪比起来是有着明显优势的。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王彦章的浑铁无缨杉篙枪有一百二十斤重,再加上王彦章的神力,郑绩的虎口被震开了,脑袋也是在嗡嗡直响,铁枪震开大斧不仅让郑绩震惊,也令唐军中一片哗然。也就在这个时候,王彦章两招快枪,一虚一实,虚招直奔面门,枪法特别快,郑绩忙用大斧往上一架,而此时王彦章铁枪一缩,奔着他的小腹噗地一声狠扎过去,铁枪再一甩就把他挑于马下。郑绩的结拜兄弟乐荣飞马来到阵前,刚一抬枪就被王彦章挑落马下。

【勇挑三十六员唐将】

李辅刚一近前就被王彦章刺于马下,当他奄奄一息之时,李逊飞马而来也被王彦章打落马下,刚好与李辅靠在了一起,眼明手快的王彦章一枪将两位王爷挑杀了,两位王爷就此殒命,随后出场的李毕、李遥、李演、李节的这些王爷都被挑杀了。名震天下的赫连铎抡起手中的象鼻子古月刀奋力劈了过来,王彦章也不躲闪抬枪一磕震开了他的大刀,顺势一枪就将他扎于马下。王彦章要比李存孝心狠多了,在太原会战时,李存孝敬重赫连铎是英雄,因此只是五成力气震败对手,而王彦章使出九成力气震败挑杀了他。随后双枪将周顺飞马报仇而来,作为晚唐六友的他也是两个回合挑于马下。

随即而来的寿州节度使张仲仁、幽州节度使马三铁、寰州节度使童弘真、荆西节度使王元这些人物都被挑杀于阵前,铜台节度使岳彦真及儿子也被一个回合斩杀。从东北角奔过来一匹战马,来的正是岳彦真的女婿刘知远。在残唐排名第五的他飞马来到了王彦章面前,两人一较力刘知远就知道力量不如他,便凭着技巧与王彦章在阵前斗了二十多个回合,刘知远也使出了自己的一马四刀绝技依然不是对手。王彦章看着有些焦急的刘知远又想到了办法,突然抬起钢鞭将他打落马下。

朔州节度使唐大弘、邢州节度使朱文、鄜州节度使杨思恭冲上来救下了刘知远,三将把王彦章围在了中间。朱文刚要出击就被王彦章一枪刺透,王彦章狠力一甩就将唐大弘打于马下。这时杨思恭挺枪刺了过来,王彦章侧身一闪顺势一枪将杨思恭挑于马下,然后他一枪将朱文与唐大弘同时挑杀。鸡宝山这一战王彦章日挑唐将三十六员,从此他继李存孝之后,成为了残唐的无敌人物。

【传奇少年高行周】

王彦章这位无敌将成为了唐军的劲敌,而梁军中还有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他就是智勇双全的葛从周,他也称得上是唐军的一位实力对手,唐军多次偷袭与进攻都在葛从周的指挥下无果而终。史建瑭与李嗣源等人一直在想办法除掉这两位劲敌,不过一直苦于手上没有抗衡他们的战将,与他们相比,李嗣源、李存勖、石敬塘这些人物自保还是勉强可以的,史建瑭虽然与王彦章实力相当,但是要斩杀王彦章还是很难,更何况他还是唐军元帅不能轻动。正当唐军在思虑之际,两员虎将来到了唐营之中效力。一位是金刀杨会的儿子杨衮,他是杨家将金刀杨继业的父亲,而另一位是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他是高家将高怀德的父亲,因为王彦章用回马枪挑杀了高思继,他们便相约前来军中报仇。

在唐军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杨衮在后方观阵,高行周来到阵前挑战王彦章,由于王彦章连日大胜让梁军开始有了些轻敌的情绪,葛从周、尚让等人主动请战,王彦章对被称为山东一条葛的葛从周也是很了解的,当年也是横行天下的勇将,投奔梁军的葛从周虽然少了些当年的豪气,但是实力还是很强的。就这样他们几员黄巢军旧将一起来到了阵前。

此时高行周已在阵前等待多时了,他自幼是得到了四位高手的指点,赫连铎是他的蒙师傅,十八兵器和一些武学套路与心得技巧就是他传授的。第二位就是父亲高思继,夏家枪法一直让他练到了快、准、稳,第三位就是金圣祖,他的两大绝技之一的虎掌金锤传给了高行击,第四位就是杨衮了,他在北霸六合枪上给了高行周很大的帮助。

【勇斗五虎将】

看到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景祥挺枪飞马而来,尚让、葛从周、齐克让、傅道昭、柳彦璋、柳彦随与他并称为残唐七杰,景祥的武艺虽然不及葛从周与孟海绝,却也是能征善战的人物,他抬枪直奔高行周就扎。高行周在武学境上远不如父亲,但是在阵前的果断狠勇却明显要强出很多,他知道必须战败这几员战将才能让王彦章,于是他暗暗取出虎掌金锤。当景祥的枪刺过来的时候,他抬枪一拨甩出了虎掌金锤,景祥当场毙命。

尚让一看吓了一跳,他挥刀劈了过来,双眼一直留意着高行周的暗器。高行周将虎掌金锤一收,奔着他的面门就是一枪。尚让抬刀往上一拨开大枪,高行周大枪一绕旋过刀杆继续朝着咽喉刺过来,趁着尚让的大刀往上磕之时,高行周猛然一招白鹤亮翅扎进了他的前胸,尚让瞬间落马而亡,随后出场的柳彦章与柳彦随兄弟,也只斗了几个回合都被挑落马下,最后只剩下葛从周了,当他一说出名字时,高行周准备下狠手了,因为山东一条葛的名气太大了。

高行周奔着他的咽喉与心窝就是两枪,招法又快又狠,看似高行周志在必得的样子,其实这就是两枪虚招,葛从周的紧密防守破了这两招快枪后,而高行周突然一枪更快地扎向他的小腹,想招架已经来不及了,于是葛从周侧身一闪,结果还是被一枪扎伤了腿。也就在此时高行周一夹马腿,战马瞬间窜到了葛从周的身后,高行周猛然一枪将他打落马下,葛行周就被高行周补上来的一枪刺中身亡了。

【五龙二虎斗彦章】

王彦章手下五大虎将全部阵亡,让他感到非常震惊,他知道对手是高思继的儿子时,王彦章也有些感概。两军阵前高行周看到王彦章出现时格外激动,他抬枪奔着王彦章胸前就是三枪,能够挑杀葛从周的实力,王彦章对待高家将这位少年也是不能怠慢。他抬起手中的浑铁无缨杉篙枪,使出了七成力气奔着高行周的枪一磕,高行周的双手顿时感到发麻,他将枪一收冲着王彦章的咽喉与面门又是三枪,王彦章依旧将他震得手臂发麻,二十多个回合下来王彦章突然一枪泰山压顶砸了过来,这一枪王彦章使出了八成力气,高行周抬手一架差点崩飞了,虽然他没有落败,但是王彦章的狠招却震得高行周有些招架不住了。

杨衮看到高行周再斗上几个回合就会败阵,他飞马冲出来一套崩檀木桩枪法连续甩出了十多枪,两人在阵前斗了七十多个回合,杨衮的枪法也渐渐乱了,汗水也出来了,高行周赶紧出来帮忙,两人合力夹攻王彦章。到底是能够接住李存孝三招的人物,他的神力震得杨衮与高行周败退回走,王彦章杀得性起紧追而来。杨衮的走线铜锤更是让这位无敌将愤怒到了极致,他舍命地追赶而来。

这时埋伏在山谷中的李嗣源、李存勖、刘知远、郭威、石敬塘陆续杀出,有的斗上三五个回合,有的较量十多个回合,因为他们在灭掉朱温之后陆续夺权称帝,这五人又被称为五龙,他们与杨衮、高行周两员虎将一起来了场五龙二虎斗彦章。刚开始王彦章是带着五千人马追击而来的,十里之外还有傅道昭的两万人马追随过来,不过王彦章跑得太快了,傅道昭等人没有追上来就被史敬塘用滚石、擂木与乱箭阻在了山谷之外。

王彦章被七员战将车轮战引到了山谷深处,他所带的五千人马也陆续被伏击斩杀了,等到王彦章回过神的时候,四周围的几万唐军和七员战将一起杀过来了,孤身一人的他发现到了一个叫绝章岭的地方,其实这个名字是史敬塘故意写上去的,王彦章此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以为这是天意,因此他便自杀身亡了。也在战败之前的几天,荒淫无道的朱温被儿子所杀,一片混乱的梁朝很快也被唐军剿灭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仁宗扬言要废皇后,大臣们苦谏不止,皇帝眼圈一红:她打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要男人家境好点,都会有个三妻四妾的。女人结婚后,甚至都失去了自己的姓名,只能跟着丈夫去姓。男人犯下了任何错误都没事,可女人要是不顺遂丈夫,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扫地出门。但是在宋朝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那就是宋仁宗突然要废皇后,大臣们一直苦劝不住。这时候宋仁宗眼圈一红,说是皇后打

  • 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为什么后世对朱棣生母产生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封建王朝的统治历程中,先后有500位皇帝,这些皇帝大多数都是通过继承得来了,也有些开国君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平民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更有一些人是不择手段把皇位从他人手中“抢夺”而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与结发正

  • 唐朝一对婆媳先后入宫,成为皇帝宠妃,其中媳妇还是四大美女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大家知道吗?杨贵妃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相爱之前,唐玄宗爱的是杨贵妃的婆婆惠妃。唐玄宗与这对婆媳之间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为何唐玄宗在礼法森严的古代能先后宠幸婆媳呢?年少的爱情其实纵观唐玄宗的感情史,要说他是一个荒淫之人绝对是很荒谬的,与其他帝王相比他其实也算是比较专情的,一生爱的女

  • 朱元璋为自己的江山取名为“明”,那他和明教之间真的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好像,明这个国号是来源于明教的一样,那么,真正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明教呢?如果有,他和朱元璋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根据正史记载,明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教派,他们真正的名称叫作摩尼教,他们崇尚光明,认为光明是正义的化身,而黑暗是邪恶的代表。而明教最先起源于唐朝,确实是波斯人在我国新疆等地区建立的一个教

  • 武则天靠什么俘虏了唐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之所以能征服唐高宗李治,让其成为自己的俘虏,原因有三个。第一,武媚娘长的美。这个没得说,长相是古代女人通往后宫的敲门砖,要想受到皇帝的宠爱,当然要容貌出众,如果能“一笑倾城”,皇帝想不宠爱她都难啊。而武媚娘自然是长的秀丽端庄,风情万种,特别是一双媚眼能销魂蚀骨,要不唐太宗李世民都被其绝世容貌所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何不阻止?中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就是就是,我都不在乎,你还怕个啥?来吧~安禄山:要不再等等?唐玄宗让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这是一个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复杂到什么程度呢?我按照他们之间的长幼顺序和年龄顺序先给大家说一下:首先唐玄宗和杨贵妃是夫妻,杨贵妃和安禄山是干儿子和干娘的关系,同理,安禄山和唐玄宗是干儿子和干爹的关系,所以安

  • 元朝迈过了二世而亡的大关,为何迈不过百年大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历五世十一帝,享国98年。纵观中国古代史,元朝在大一统王朝之中可谓是一个独特存在。因为大一统王朝,一般要么是二十而亡,诸如秦、隋两朝。要么是迈过二世而亡的大关,享国近300年,诸如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但元朝却是与众不同,迈过了二世

  • 武则天十四岁进宫,如何一步步掌握政权,走上历史唯一女皇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开创了自己王朝帝国—武周朝。历史对她褒贬不一,有人说她毒辣凶狠,有人说她残酷暴虐,但是不可否她有敢于冲破命运牢笼,旧恶势力枷锁的胆识,也有擅长利用周围资源逐步统筹规划的智慧和远见。最终她慷慨激昂地走过历史舞台,走向了政治舞台巅峰。她的人生是何等精彩?如今我们也只能

  • 元朝试图统一全国文字,推行八思巴文,为何遭遇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以及蒙古文化扩张主义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命国师八思巴创制了蒙古新字并于至元六年(即公元 1269 年)推行,并下令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立了教习蒙古新字的蒙古国子学及诸路蒙古字学。一、元代蒙古字学文化价值1、八思巴与蒙古新字的创制元代作为蒙古世界帝国的一部分,其疆域横跨亚

  • 二十万对六十万,朱元璋究竟是怎么赢的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陈友谅出生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家中虽世代打渔为生,却也还算富裕,因此有读书的机会,略通文义。还曾担任过县中的小吏,也吃上了公家饭,但雄才大略的陈友谅目标不止于此。至正十五年(1355年)35岁的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后因战功升为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陈友谅杀了前来